颅内病变采用立体定向辅助内镜技术治疗。
内镜技术结合三维定向技术治疗颅内病变,被称为内镜三维定向技术。耿鑫在CT三维定向的指导下,应用内镜成功完成颅内病变活检、肿瘤切除、Ommaya囊置入、颅内金属异物和脑囊虫取出、蜘蛛网膜囊肿瘘、透明囊肿切除术,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内镜三维定向充分发挥三维定向功能和内镜技术可直接视觉操作的优点,侵袭性小,术中电凝止血,可缩短内镜手术时间,可减少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是三维定向应用范围的扩大,克服内镜定位不准确的缺点,提高手术顺利性。
颅内血肿穿刺向下穿刺置管。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当血肿增加到数量时,需要手术干预。手术可选择开颅手术去除血肿或血肿腔穿刺引流,手术简单,创伤小,不去除骨瓣,术中抽吸和术后血肿腔注射尿激酶可在短期内达到去除血肿的目的,术后,置管也可放入颅内压监测电较,基层医院可实施,但不适合现有脑疝迹象的患者。血肿腔置管引流方法可分为硬通道和软通道两类。在置管过程中,大多据普通CT的粗略定位,因此引流管的位置往往偏离血肿中心,影响引流效果。立体定向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置管的准确性。因此,立体定向技术的应用拓宽了脑血肿的手术指征。
神经外科应用立体定向放疗。
伽玛刀、X刀等立体定向放疗,利用立体定向原理,在局部病变组织(靶区)准确聚集高能量放射线,产生局灶性放射性坏死,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定位准确,射线均匀。在传统的胶质瘤放疗中,颅脑结构通常结合MRI、CT等影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确定肿瘤的三维范围,划定放疗的边界,进行精确放疗,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放射性损伤,也采用了立体定向的部分原理。采用立体定向导航法,将125I颗粒暂时或长期放入病变中,实施间质内放疗,放疗效果好,可明显延长生存期,放疗引起的并发症较低,不仅可用于胶质瘤,还可用于转移瘤。
立体定向放疗也用于治疗一些脑血管疾病,主要见于脑血管畸形。其原理可能是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内皮细胞下结蹄组织增生,较终导致血管腔闭塞。立体定向放疗可能更适合小范围血管畸形和不能忍受手术的患者,不能完全取代手术切除术和栓塞治疗,但可作为后两者的辅助治疗。
立体定向与现代神经导航技术相结合。
三维定向技术结合现代图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逐渐形成了神经导航技术。超声波、红外线和相关图像数据可用于神经导航的跟踪定位。术前头皮标记后CT或MRI扫描,将扫描数据输入导航系统。放置手术位置后,行体表标记注册,即可进行常规显微手术。实时导航定位可用于手术过程中,实现动态跟踪,定位实现动态跟踪,定位精度高,可以使用导航了解病变切除范围,定位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减少术后并发症。现代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脑肿瘤的手术顺利性。与常规开颅手术相比,神经导航的存在可以较大地促进术中病变的定位,减少对周围正常神经组织的干扰,缩短手术时间,合适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病变残留。现代神经导航技术促进了神经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癫痫和帕金森病的治疗。
立体定向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
结合立体定向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可以开发出相应的机器人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一代ROSA机器人是由法国Medtech公司开发的,集成了手术计划系统、神经导航功能、设备定位和操作系统。由于机械臂自由度高,定位范围大,脑深电较植入快捷方便,顺利系数高。我国开发的CRAS-HB机械系统也成功应用于颅内多种病变手术。计算机技术与远程通信技术的结合促进了远程医学的发展。遥控机器人立体定向技术的发展,使颅脑手术摆脱了距离的限制,大大扩大了难度手术的服务范围。
立体定向技术仍存在问题。
到目前为止,虽然三维定向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广泛的应用,但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三维定向活检、肿瘤、寄生虫、脓肿扩散等问题。穿刺出血可结合超声或移动CT及时发现,结合内镜止血和清除血肿,严格掌握适应症,仔细选择穿刺点可降低出血率。对于穿刺道的种植和传播,还没有完全可靠的预防方法。在三维定向手术中,颅内压变化、脑组织移位、定位不准确和偏移可能是由于骨瓣打开、脱水药物使用、位置释放、脑脊液释放等原因引起的。实时CT或高场强MRI实时成像系统在手术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以在程度上纠正偏移,但操作不便。目前的定位技术基本上完全依赖于术前的图像数据、图像扭曲、注册漂移等问题。如何提高实时定位的准确性应该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 文章标题:立体定向技术
- 更新时间:2021-12-28 15: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