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住在北京天坛医院国际部病房的赵女士来说,能看到窗外的阳光差点成了奢望。即将出院的她万分感恩:“手术非常成功,马上出院了,好人一生平安!”
INC巴教授手术后第1天,赵女士顺利转出ICU。北京天坛医院ICU外,生命之门打开,众多焦急等候的家属终于等到了……从术前谈话、术后谈话,到ICU转到普通病房,全程都是一家人陪同。
巴教授成功手术后第2天查房,已经坐立起来的赵女士和巴教授握手致谢,术后恢复一切良好。这台保留垂体柄、保留视力的高难手术,成功!
当颅咽管瘤的魔爪伸向你的生命,恐惧、悲伤、绝望……她,未及不惑之年,家庭幸福美满,突然发现这个夏天起开始出现双眼视力下降、双视野缺损,双上睑抬起困难;尿频、尿量增加。瞬间天塌了……
“他们说手术可能会让我失明”“他们说激素药物要长期吃,不能停,否则有要命的风险”、“他们说颅咽管瘤即使全切还有20%的复发率,而成功手术后,肿瘤带来的并发症更让人难以承受,尿崩、内分泌紊乱、发育停滞”……这些问题,无一不困扰着颅咽管瘤患者及家属。
精准拆弹:颅咽管瘤手术,守护神经与血管的艺术
北京天坛医院国际部手术室,INC巴特朗菲教授主刀,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家默契合作下,他们像一群身经百战的探险家,面对着复杂而危险的迷宫。术中明确发现,这颗狡猾的肿瘤确实是从垂体柄这个“交通枢纽”悄悄长出来的,而且跟垂体门脉系统紧紧缠绕在一起,难以分离。下丘脑通过所产生的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经垂体门脉系统,调节腺垂体内各种细胞的分泌活动。
眼神坚定如炬,他知道,这场手术不仅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场与精度的较量。他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手术器械,就像是在处理一件价值连城的艺术品,既要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又不能让周围的血管受到丝毫伤害,否则下丘脑激素系统和垂体的正常解剖联系就会被打乱,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挑战还在升级。肿瘤的上部还与视神经-视交叉粘连,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神经损伤,这也是赵女士一直担心的失明风险。主刀再次展现了他高超的技术和非凡的耐心,追求极致,一点一点地将肿瘤从神经上剥离下来,同时还要确保视神经的血供不受影响。
这场手术,就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巴教授凭借着自己精湛的技艺和坚定的信念,最终成功地将肿瘤顺利切除,同时也保护了周围的重要结构和血管。
这一切就要从脑子里的一颗颅咽管瘤说起!
这是赵女士术前MRI,可能看到这个影像你还没有什么感觉,那我们先看看大脑鞍区的情况:从眉心再往里大概四五厘米的位置,它是颅中窝中央部的蝶鞍及其周围区域。地方虽然不大,只有大约5.5平方厘米,却是众多关乎生命结构的汇集地——如颈动脉、基底动脉、海绵窦、垂体、下丘脑、视神经等多组颅神经等......视神经跟视力有关系,垂体柄跟内分泌有关系,下丘脑决定病人认知能力和术后内分泌功能。颈内动脉这些大血管就不言而喻了,损伤可能都是致命性的。
在这样的“弹丸之地”,颅咽管瘤像一条狡猾的虫子,它钻进患者的鞍区,在大脑核心、深入部位“为非作歹”。然而,留给医生手术的空间非常小,只有4毫米左右,医生在术中,一旦出现0.1毫米的误差,就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伤,这就要求医生在切除肿瘤的过程中,要再三权衡风险,及时做出取舍。
但如果肿瘤藏得太深,或者重要结构的粘连过于紧密,不能将肿瘤斩草除根,那么肿瘤就极易出现复发,而重复开颅手术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风险。要是全切,手术难度高,周边结构易受损;要是切不干净的话,肿瘤易复发,后患无穷。对神经外科医生来说,是极大的挑战,进退两难。
这对神经外科医生来说,就像是走钢丝,每一步都危机四伏,进退维谷。但巴教授,这位拥有40年神经外科经验的“手术艺术家”,早已在这片方寸之地游刃有余,每一次手术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密的“大脑救援”,抽丝剥茧,生死一线,却总能化险为夷。
“手术非常成功,马上出院了,好人一生平安!”
“我对您有十分的相信,我全力配合!”2024年国庆前夕,这台由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巴特朗菲教授主刀的高难度手术,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顺利进行。无影灯下,来自德国的巴特朗菲教授和北京天坛医院国际部神经外科团队默契合作,为赵女士重启生命之门……这台成功的交流手术在尽可能切除肿瘤的情况下,也保住了赵女士的视神经功能和垂体柄,这样她的生活质量也有了保障!
手术结束已经晚上8点多了,巴教授坚持前往ICU查看赵女士的情况,出来时,甚至忘了摘掉头上的“一次性医用帽子”。
发现忘了摘掉手术帽的巴教授
视野缺损、0.05的视力意味着什么?
自两年前起,赵女士的生活被双眼反复胀痛的阴霾所笼罩,于各地医院眼科就诊,却未能驱散这片乌云。时间的指针悄然转动至2024年7月,赵女士的世界变得更加模糊,双眼颞侧的视野如同被无形的剪刀剪去三分之一。视力不断下降,双眼颞侧视野缺损范围更是扩大至三分之二。
当左眼视力仅剩0.05,右眼视力也滑落到0.3,双眼的外上象限视野缺损如同夜幕般降临,0.05的视力意味着非常严重的视力损伤,这样的视力一般仅能在距离眼睛大约5厘米的地方看清大字体或手指。相比之下,正常视力(1.0或20/20)允许人们在20英尺(或6米)外清晰地看到对象。视力0.05的患者可能难以完成日常任务,如阅读、看电视、识别面孔,甚至在不帮助下难以自由活动。简单来说,视力0.05属于法律上的“重度低视力”范围,几乎等同于“现代盲人”。
赵女士的内心深处,或许早已翻涌着无尽的恐惧与无助。然而,面对家中年迈的双亲、孝顺懂事的孩子以及携手多年的伴侣,她选择了坚强,用笑容掩饰着内心的慌乱与痛苦,不让家人为她担忧。但肿瘤的无情扩张,正悄悄酝酿着一场可能夺走她视力的风暴。
在绝望与希望的交织中,赵女士一家没有放弃,他们像一叶扁舟,在茫茫大海中奋力寻找着生命的灯塔。2024年8月,头颅MRI的检查结果如同一道闪电——鞍上区的颅咽管瘤,这个隐藏在光明背后的恶魔,终于露出了它的真面目。原来,这一切的根源,竟是一个小小的肿瘤,它悄然生长,却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面对视力的持续下降、眼球的胀痛、上睑的无力以及尿频尿量的增加,赵女士的心中或许有过无数次的挣扎与挣扎。但正是对家人的爱,对生命的渴望,让她在绝望中找到了希望的火种。当得知巴教授来华的消息,赵女士一家仿佛看到了生命中的曙光,他们紧紧相依,携手并肩,只为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患者争取到那一线生机。通过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他们找到巴教授。
巴教授邮件回复截取
关关难过关关过
颅咽管瘤患者新生之路!
颅咽管瘤围手术期的管理非常重要,很复杂又很棘手;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实际上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和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这样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
围手术期的管理主要包括术前管理、术中管理、术后管理等三个方面。
1第一关:术前如“福尔摩斯”抽丝剥茧
术前,对每一位患者病灶的深入了解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所有影像学上看起来一样的,哪怕同等难度的手术其实它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尤其对于颅咽管瘤这样一个生长方式复杂多变的肿瘤。术前管理,除影像学检查和各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之外,还要做内分泌的全面评估和处理,因为颅咽管瘤的病人,术前可能已经出现功能低下,此时要进行一些药物替代治疗。巴教授就如同探索推理的侦探,除了走近患者身边,更要走进患者的病痛中,细致地探索每一种病情线索和可能性。
由于赵女士的肿瘤起源于垂体柄,术前谈话时,巴教授再次强调:“手术会尽全力的保证垂体柄的完整性,这样能保证激素的一个稳定。”为什么要保留垂体柄?巴教授也做出详细解答:垂体柄是连接我下丘脑和垂体的一个中间的通路,这个瘤子起源于垂体柄。垂体柄作为一个激素分泌以后向下运输的通道,所以是会尽全力去保护它。如果为了把肿瘤切干净,牺牲垂体柄是最简单的,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但是患者的生活质量会一落千丈,所以也是为了保证生活质量,也要在术中进行衡量。此外,“手术风险在于破坏为视神经或视交叉供血的血管,这可能导致永久部分性视野缺损。”
“手术入路都讨论过,决定好了!”精益求精,入路因病灶的位置不同而选择,因患者情况的不同而选择。巴教授对每一个细节事无巨细,目的是尽善尽美。这样一位国际大咖,头皮,肌肉怎么切?切口怎么缝合都要求非常高。他说病人最终是要回归到社会的,所有的美容的问题、切口的问题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因此对于赵女士,他表示剔除右耳朵后部部分头发即可。
2第二关:术中,颅咽管瘤是个“粘人精”
1、垂体柄守护战:肿瘤是从垂体柄上长出来的,就像是一棵树上长了个瘤子。医生们得小心翼翼地把这瘤子给摘下来,同时还要尽量保留垂体柄的完整性。一旦受损,就可能导致身体内分泌紊乱,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一旦粘连紧密,如果术中剥离肿瘤时若硬拉撕拽地顿性分离,就如拔出萝卜带出泥,造成无可挽回的损伤。
2、视神经保卫战:想象一下,视神经就像一根细线,而颅咽管瘤就像是一块黏糊糊的糖,紧紧粘在这条线上。医生们的任务就是在不扯断这根细线的前提下,把糖块一点点剥下来。这可真是个技术活,一不小心就可能伤到视神经,导致视力受损。
3、下丘脑呵护战:下丘脑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指挥官”,它负责调控我们的体温、饮食、睡眠、情绪、水盐平衡等多种生理活动。但颅咽管瘤却常常和它“亲密接触”,有时候甚至已经分不清边界。术者得一点点地把肿瘤从下丘脑上分离下来,同时还不能伤到下丘脑本身。
4、血管安全战:在手术过程中,周围布满了各种血管,尤其像颈内动脉这种大血管,一旦损伤,出血量很大时就会面临止血困难,术后病人可能会出现昏迷或死亡等。即使血止住了,但是造成局部血管这种狭窄或者痉挛,造成缺血性损伤,也有可能会造成病人非常重的残疾和并发症。因此,分离肿瘤动作必须轻柔。
巴特朗菲教授坚信神经外科手术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需要“心、技、体合一”的艺术。在他看来,神经外科医生首先要像工匠一样,通过经年累月的磨砺和训练,不断精进自己的手术技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然而,仅仅拥有高超的技能还远远不够。巴特朗菲教授强调,真正的手术艺术,还需要医生将自己的哲学思考、内在精神态度融入其中。
正是这种对手术艺术的执着追求,让巴特朗菲教授在面对鞍区肿瘤这样的复杂病例时,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
3第三关:术后护理关
“术后有可能会有一些激素和一些电解质的波动,术后可能需要每天监测,如果有需要,会给予药物来进行调控……”术前谈话中,巴教授就已提前做出预案。颅咽管瘤术后早期管理是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过程,需结合术前评估、术中变化进行术后个体化管理。
术后需要严密监测这些:
(1)术后床旁监测:CVP、心率、呼吸、血压、体温、血氧、引流液等,必要时监测颅内压。术后1周内记录尿色、每小时尿量、患者渴感程度,记录每12小时或24小时出入量,持续动态监测CVP或记录每小时CVP,其中CVP监测和尿量监测尤为重要
(2)内环境监测:定期复查电解质、血气、血生化、尿钠等
(3)垂体功能监测:术后1周监测垂体前叶激素水平
(4)术后影像学检查:建议术后1天复查头颅CT,术后3天复查头颅MRI
寄语:在这场保卫视神经和垂体功能中摆脱“粘人精”切除脑瘤的手术中,她感谢医生的精湛技艺,感谢家人的不离不弃,更感谢自己的勇气和坚持。他知道,生活总会有起起落落,但只要心中有光,就不怕眼前的黑暗。迎接每一个新的日出。我们要相信,每一个黎明都代表着新的开始,每个患者都用他们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带给我们多少挑战,都需要我们有勇气面对、做对选择,就一定能够见晓光明。
北京天坛医院疑难手术交流,敬请关注
2024年,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与技术委员会前主席巴特朗菲教授学术交流持续进行中,其中,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完成了数台疑难交流手术,皆顺利。
中外专家同台手术、强强联合、默契合作之下,切实为海内外患者治疗带来更多选择。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外籍专家,巴特朗菲教授的天坛之行并未结束,将继续在中国为那些面临复杂神经外科疾病的患者提供交流手术。脑干、脊髓、丘脑、鞍区、视神经、脑室及脑功能区等疑难位置神经外科疾病患者,可持续关注……
注:以上案例供学术交流,不作为个别患者的医学诊疗意见。
- 文章标题:北京天坛国际部巴教授——颅咽管瘤“粘人精”手术「视神经与垂体柄的保卫之战」
- 更新时间:2024-12-05 16: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