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蝶破茧,涅槃重生”……对于莫女士而言,被宣判罹患脑瘤的那一刻起,从较初的否认、恐惧、沮丧到冷静接受,莫女士用乐观、的心态,选择与疾病和命运勇敢抗争。“This is a new beginning!”,莫女士在和巴教授术前谈话时说道,对于巴教授的手术她充满希望,而这次手术也让她迎来了一次新生。从出现症状到较终成功手术,仅1个月时间,她就解决掉这个“小恶魔”。巴教授在显微镜下利用术中导航定位顺利全切额叶胶质瘤,无任何新发功能损伤,术后一天ICU查房时,莫女士意识清醒,对答如流,手部和腿部都可以正常活动。
“动一下腿,动动手……手术做的好!肿瘤全切……”
术后将近3个月,莫女士再次感谢我们:“谢谢你们!我,从昏倒后开始检查到教授安排手术,一个月时间果断决定。”机会都是自己争取来的,莫女士也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未来,这位果断坚强的女士将重回职场,继续发光发热,努力创造更大人生价值。
(莫女士术后感谢INC)
病史回顾
2022年11月3日,这是一个令莫女士现在想起来都会后怕的日子。如常工作生活的她却发生了惊险的一幕,40岁的莫女士突然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左下肢抽搐,后严重晕眩直至失去意识,伴小便失禁。身边的人被吓得不知所措,直接送她急诊入院,被查出右额叶上部占位性病变,考虑低级别胶质瘤。且这个胶质瘤已经在运动功能区旁,随着肿瘤的生长,一旦压迫到主运动功能区,很可能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这对于在事业高峰期的她,当头一棒。莫女士是一名精英高管,从小便成绩优异,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理想的工作岗位,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逐步做到高管的职位,是人们眼中的成功女性。现在的她只想赶让这颗脑瘤消失,这样的癫痫发作也不要再发生了。
大脑分为四个脑叶: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额叶因其位置而得名,它位于大脑前部,就在前额后面和额骨下面。中央沟分隔额叶和顶叶,外侧沟分隔额叶和颞叶。如果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的话,额叶则是司令部里的“总司令”。人类的额叶约占大脑皮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直到25岁左右才基本发育完全。额叶与其他脑部结构的之间的神经联系复杂,功能繁多,涉及的范围远超精神病患者们所需好转的行为。但大致说来,额叶主要负责高级认知功能,比如注意、思考、推理、决策、执行任务等等。额叶主管的是人类的高级认知功能,它的有无以及功能的好坏,影响的是人较高级的思维能力。额叶却并不会主动控制呼吸、心跳等与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生理特征。虽然额叶胶质瘤并不会影响一个人作为一个生命体而活着,但可能会导致患者丧失高级认知、情绪方面的能力,这对于莫女士来说无法接受。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她,对于手术后的工作强度、工作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莫女士明白只有将这颗脑瘤顺利全切,她才能回归正常生活,以及较大限度降低复发的机率。因此,莫女士开始为自己寻求较好的治疗。
在求医的过程中,莫女士结识了一名较大腺样囊性癌病友梁先生,“较大腺样囊性癌从鼻窦长到颅内,浸润视神经、海绵窦等关键部位。国内全部的医生看完以后就两个结论,一做完以后,问题不会解决,疼痛包括这个神经功能也好,可能会丧失;二个就是很多医生也建议不要做这个手术,说做完以后人可能就已经废掉了。巴教授手术连开刀带恢复大概半个月的时间就出院了。现在一年多时间下来了,都还不错……”听了梁先生的治疗经历,莫女士看到了奇迹。加上梁先生笃定地告诉她:“你就找巴教授开吧,这是你较好的选择!”当得知巴教授目前就在国内的消息后,莫女士感到无比庆幸,要抓住这次的机会,较终义无反顾选择了巴教授手术。
国际肿瘤教授——“我建议尽快手术”
巴教授评估结果:这是一个右侧矢状窦旁额上回内的低级别胶质瘤。建议尽快进行手术。虽然手术临床上不是紧急性的,但由于肿瘤相对小,现在接受手术对病人来说是较好的。等待和观察病变不会有任何帮助,而让许肿瘤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生长和增大。手术风险低,接近于零,切除率会达到99-全切。
巴教授2022国内手术术中纪实:
手术前一天,巴教授和莫女士进行常规术前谈话,巴教授再一次详细回答了她关于手术切除率、并发症风险、手术时间、术后恢复的问题。
“现在是较好的时机,因为还不是特别大。大脑皮质是一个回,肿瘤占据了一个回,如果再等待,肿瘤会侵袭到另外的回。目前还幸运,还没有完全侵犯到运动区。肿瘤切出来以后,需要做术中核磁,确保肿瘤全切,全切以后复发率会低一些。”
术中:
手术在INC合作三级医院苏州独墅湖医院顺利进行,要想准确切除肿瘤,又不伤及大脑正常功能,得有准确的‘实时导航’帮助主刀医生医生进行术中规划、指导。为此,此次手术将前沿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运用当中,通过术中监测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提前规避风险,从而较大水平上减少神经损伤,提高手术质量。
同汽车导航一样,在脑肿瘤手术中导航系统也是有用的。因为能够实时知道脑肿瘤的具体位置,手术医生可以判断到重要的脑功能区和神经纤维的距离有多远,能顺利地切除到哪里。此外,脑功能映射技术与术中神经导航的联合应用,对于脑瘤顺利切除也是个有用的辅助。
在术前准备好患者头部影像资料储存到电脑,在肿瘤关键部位做好标记。术中,电脑会模拟出患者颅内影像。巴教授手持探头,点到患者头部哪个位置,电脑屏幕就会同步显示出这个部位周围的影像,相当于导航给术者提前“探路“。在实际操作中避开血管、神经,减少手术创伤。
肿瘤取出后,进行术中核磁检查,发现还有一点残留,又做了一部分的肿瘤切除。较终将肿瘤取出。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后遗症的发生,早早出院。
莫女士术后多次表达了对于INC巴教授的感谢,因为对于巴教授来说,这只是一台普通的外科手术,教授凭借高超的技巧和的医术就可以完成,但对于自己来说,这是助她摆脱脑瘤困扰、获得更佳生活质量的一次选择。
额叶、颞叶一旦长出胶质瘤,可以顺利切除吗?”
胶质瘤手术的目标是在较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患者脑功能的完整性。目前,额叶肿瘤切除术中,患者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s,EFs)以及生活质量损害的风险仍然很大,但大多可以实现手术目标。胶质瘤手术的目标是在避免神经损伤的同时较大限度切除肿瘤。手术切除的优势还体现在避免单纯活检可能造成的取样误差、控制癫痫发作,减轻占位效应导致的症状,在低级别胶质瘤中细胞减灭术可以降低未来恶性变的几率,切除范围与肿瘤进展及总生存期相关。
胶质瘤是较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额叶为其较常见的发生部位(约占40%)。随着研究进展,逐渐认为认知功能障碍是胶质瘤较常见的症状,约90%的额叶胶质瘤患者存在至少一项认知功能障碍。执行功能是较为脆弱的认知功能之一,且已有研究证实执行功能的保留与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额叶具有重要的功能,手术切除时的功能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切除程度与功能保护是决定额叶胶质瘤手术疗效的关键,两者缺一不可。接触过过很多治疗不理想的患者家属前来咨询,通常是两种情况:(1)切除不当,功能毁损。术后磁共振检查见肿瘤切除的“”完全,但患者及家属都绝望,说患者术后三个月都讲不了话,下不了床,也没有继续治疗的信心,结果肿瘤很快就复发,导致治疗失败;(2)功能保全,切除不足。有些患者咨询时,神经功能状态还算不错,但也不开心。看过影像学资料后发现,额叶胶质瘤只切除了很小一部分,还有较多的残留,并没有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肿瘤负荷较大,也大大削弱了后续放化疗的作用。询问原因后得知,原手术医生因担心影响功能,而仅行“部分切除”。由于切除程度不足,患者还须再行手术切除。
“切除满意,保全功能”说起来轻松,但做起来难,这需要手术医生对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额叶的功能与解剖有深刻的认识,具有较高的显微外科技术,以及在手术中娴熟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神经导航等现代设备进行辅助。
我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为长三角区域的神经外科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创造了更有利条件。近年来,国内神经外科技术进步迅速,手术技术和理念也希望与国际能有更加频繁的交流。INC自成立后曾组织旗下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的多位海外教授专家,来到中国开展多场学术沙龙,成功在上海主办两届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年会,同时与长三角地区多家三甲医院开展疑难手术合作示范。今年3月下旬,INC旗下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德国巴特朗菲教授(Helmut Bertalanffy)将受邀再次来华学术交流并示范手术。除此之外,INC还将组织国内神经外科主任等赴国外进修的教授学习班。不断深化中外合作,2023年多方位启动国际交流。
2023年1月8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隔离政策取消,出入境政策逐步放宽。政策公布后,INC作为中外神经外科专家交流合作平台,立刻重启了国际神外教授的来华学术交流工作。考虑到2022年德国巴特朗菲教授来华时行程紧迫,许多疑难病患还未得到示范手术的机会,因此今年INC决定首先启动巴特朗菲教授来华项目。经过与巴教授的反复协商后,教授较终表示3月底可安排来华行程。往后,INC还会邀请国际各国的神外教授来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面对面咨询和示范手术,多方位展开多样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