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基因治疗新进展:溶瘤病毒疗法,在此之前提出了利用病毒作为肿瘤治疗的方法。溶瘤病毒作为一种治疗恶性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方法至今已被证明是顺利的,它可以精确地识别癌细胞,并且在不损害正常宿主细胞的情况下杀死癌细胞。诱导炎性反应及抗肿瘤免疫应答,杀伤癌细胞。目前已经开发出很多天然病毒和转基因病毒,用于治疗神经胶质瘤,有如下几种类型:I型(dsDNA-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Ⅱ型(dsRNA-呼肠孤病毒),Ⅱ型(ssRNA-口腔炎,麻疹,小儿麻痹症病毒等),Ⅱ型(其它病毒)。
溶瘤病毒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合适的治疗手段。转基因单疱疹病毒1(HSV-1)是目前研究较多的溶瘤病毒。该化合物不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不会致癌。在HSV-1中,μ139基因缺失,可以诱导病毒在活跃的分裂细胞中高度复制。
胶质瘤基因治疗新进展:溶瘤病毒疗法
伽马34.5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确保单纯疱疹病毒在正常细胞内复制,但是在胶质瘤中,高度表达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可以使缺乏γ34.5基因的HSV-1正常复制到胶质瘤细胞,但在正常细胞中几乎不会复制。另外ICP47的缺失也加强了HSV-1在胶质瘤细胞中的特异免疫反应。
通过对目标细胞表面的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受体进行识别,实现对细胞的入侵。但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缺少这两个受体,E1A区缺少24bp碱基的重组腺病毒delta-24-RGD可以与胶质瘤细胞整合素avβ3、vβ5结合进入细胞,从而在胶质瘤细胞中复制。
胶质瘤基因治疗新进展:溶瘤病毒疗法。溶瘤腺病毒ICOVIR17可以增加CD8+T细胞和巨噬细胞,从而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与HA酶(HA)相关实验显示。这项发现为溶瘤腺病毒治疗和神经胶质瘤免疫治疗提供了可能。
小儿麻痹症病毒(PV)是一种噬神经溶瘤病毒,感染了PV的细胞可产生致命的细胞毒性作用,并激活先天性抗病毒干扰素反应,因此PV在胶质瘤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前景。CD155(小儿麻痹症病毒受体)广泛分布于恶性肿瘤,如胶质瘤及其微环境中,其导致的嗜性神经性可用于HGG的治疗。
相关研究用PV基因组中的IRES序列代替人的鼻病毒2型,从而提高了PV的肿瘤特异性,降低PV的神经毒性,引起持续的炎性细胞因子应答,激活以干扰素为主的抗原呈递细胞,刺激T细胞,这样可以抵消部分肿瘤的免疫控制作用,提高肿瘤免疫力。
寨卡病毒(ZIKV)属于RNA病毒黄病毒属的一种,这种病毒包括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和黄热病病毒。ZIKV与普通的嗜性黄病毒不同,它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具有优势。但是它相关的靶标特异机制还不明确,而对其具体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顺利性的转基因ZIKV对成年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可能有疗效。
- 文章标题:胶质瘤基因治疗新进展:溶瘤病毒疗法
- 更新时间:2022-01-27 14: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