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神经外科-国内中文
胶质瘤
联系INC
寻求咨询意见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为您呈现

神经外科前沿资讯

INC > 神外资讯 > 神外前沿

国内脑胶质瘤基础研究和转化的现状和进展

栏目:神外前沿|发布时间:2022-01-13 17:00:54|阅读: |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是较常见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手术全切难度大,肿瘤异质性强,对放化疗不敏感,致残率高。在此基础上,将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应用于脑胶质瘤研究中,并寻求更合适的治...

  脑胶质瘤是较常见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手术全切难度大,肿瘤异质性强,对放化疗不敏感,致残率高。在此基础上,将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应用于脑胶质瘤研究中,并寻求更合适的治疗策略。

  在过去的十年中,脑胶质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一,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测序技术的代际进化,以及肿瘤基因组图谱计划的开展,人们对肿瘤诱因突变的认识日益深入,大数据、准确医学等国际范围内的热点话题在我国也同样受到关注。根据国际标准,国内多家单位联合建立了中国人脑胶质瘤基因组学数据库(ChineseGliomaGenomeAtlas)CGGA),至今已有9000多个样品样品,完成各类高通量组学测序,超过500例。本文通过www.cgga.org.cn的网站,构建中国人脑胶质瘤多维组学数据平台,为填补中国人脑胶质瘤大数据的国际空白,对我国脑胶质瘤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多方位了解,制订合适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国内研究者在精确医学理念指导下,基于数据库建设,在胶质瘤的分子分型、基因调控网络、非编码RNA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相当部分对于咨询策略的优化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①微小RNAmiR181d能靶向下调O6甲基鸟苷DNA甲基转移酶(MGMT)的表达水平,并评估病人对替莫唑胺的化疗敏感性;

  ②建立G1/G2/G3/G3脑胶质瘤在中国人群中应用,对肿瘤恶性度的诊断准确率提高19.1%;

  ③采用EGFR与PDGFRA共表达基因的聚类分析,建立EM/PM分型模型。它是国际上一个能够同时判断预后、指导靶向治疗的胶质瘤分类系统,EGFR模块样品具有高度恶性和临床预后差的特点,应选用EGFR靶向药物尼妥珠单抗;

  ④利用全转录组测序,一次建立包含214个融合基因的全级别脑胶质瘤融合基因谱。已证实PTPRZlMET融合基因发生在15%继发胶质母细胞瘤中,是肿瘤恶性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能使病人存活时间从8个月缩短到4个月,结果表明,PLB1001候选药物可以靶向激酶活性控制融合基因;

  ⑤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CGCG)发表1版《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断指南》

  近几年来,脑胶质瘤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成绩,但很多成果仍处于转化研究阶段,由于临床研究环节相对薄弱,在应用上未能有质的突破。伴随着肿瘤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大量需要进一步梳理、提升整合的信息和数据。

  为使我国脑胶质瘤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特别是促进基础与临床的合适衔接的转变,让病人获得更大的生存利益,许多工作迫切需要进行:①调查全国各地,脑胶质瘤在不同医院和科研机构中的基础研究情况;②根据调研结果协调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的研究内容,分工合作;要防止重复性工作所造成的科学研究人力资源和经费资源的浪费;③组建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在具有较大突破潜力的重点研究领域开展攻关;④在全国范围内选派科研成果;推动主要医疗机构统筹转变。

  勇往直前,勇往直前,勇往直前。相信我们国家对脑胶质瘤的研究和转化研究会走得更深、更远,集全国同道之力,在国际脑胶质瘤研究领域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

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做为诊断依据,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诊断。请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 文章标题:国内脑胶质瘤基础研究和转化的现状和进展
  • 更新时间:2022-01-13 17:00:57

真实案例

[案例] 视神经胶质瘤赴德全切术后1年回访: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险失明,无后遗症、没有复发、考上研究生

视神经胶质瘤赴德全切术后1年回访: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险失明,无后

2022-08-13 11:10:42
[案例] 脑胶质瘤案例交流:记一个与恶性脑胶质瘤抗争18年的幸存者

脑胶质瘤案例交流:记一个与恶性脑胶质瘤抗争18年的幸存者

2022-08-12 22:57:18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