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神经外科-国内中文
胶质瘤
联系INC
寻求咨询意见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为您呈现

神经外科前沿资讯

INC > 神外资讯 > 脑肿瘤

脊髓胶质瘤手术策略和预后?

栏目:脑肿瘤|发布时间:2025-03-27 03:35:45|阅读: 1807次|脊髓胶质瘤手术策略和预后
脊髓胶质瘤的手术策略需要综合考虑术前评估、手术入路选择、肿瘤切除原则和术中监测技术等多方面因素。而其预后受到病理类型、肿瘤分级、手术切除程度、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脊髓胶质瘤的手术策略需要综合考虑术前评估、手术入路选择、肿瘤切除原则和术中监测技术等多方面因素。而其预后受到病理类型、肿瘤分级、手术切除程度、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不断改进手术技术、提高对脊髓胶质瘤的认识以及综合应用多种辅助治疗手段,有望改善脊髓胶质瘤患者的预后。

  点击阅读INC巴特朗菲教授脑胶质瘤相关病例及研究:“难缠”的胶质瘤到底该怎么治?

脊髓胶质瘤手术策略和预后?

  一、脊髓胶质瘤手术策略

  (一)术前评估

  影像学评估

  磁共振成像(MRI)是脊髓胶质瘤术前评估重要的手段。通过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增强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脊髓组织的关系。例如,T2加权像上高信号区域通常提示肿瘤组织或水肿区,而增强扫描中肿瘤的强化模式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和边界。弥散张量成像(DTI)则能够显示脊髓白质纤维束的走行,帮助外科医生确定肿瘤与重要传导束的关系,从而规划手术入路,尽量避免在手术过程中损伤这些纤维束,以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怀疑肿瘤侵犯到椎体或椎旁组织时,可能需要进行CT检查,以评估骨质的受累情况。此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 CT)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辅助判断肿瘤的活性区域,虽然在脊髓胶质瘤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对于鉴别肿瘤复发与术后改变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神经功能评估

  详细的神经功能评估是手术策略制定的重要依据。评估内容包括肢体的运动功能(如肌力、肌肉萎缩情况等)、感觉功能(痛觉、触觉、温度觉等)以及大小便功能。例如,患者如果存在下肢肌力减退和感觉障碍,说明肿瘤可能已经影响到了脊髓的相应传导束。通过对这些神经功能状态的准确评估,外科医生可以预测手术可能对神经功能造成的影响,并且在手术过程中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神经功能评估还可以作为术后对比的基线,用于判断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恢复情况。

  (二)手术入路选择

  后正中入路

  后正中入路是脊髓胶质瘤手术中常用的入路之一。适用于位于脊髓背侧或偏背侧的肿瘤。这种入路的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能够直接暴露脊髓的后表面,便于接近肿瘤。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切开脊髓的后正中沟或后索之间的软脊膜进入脊髓内部切除肿瘤。例如,对于一些位于颈髓或胸髓背侧的室管膜瘤,后正中入路可以在保护脊髓重要传导束的前提下有效地切除肿瘤。然而,该入路对于位于脊髓腹侧或腹外侧的肿瘤暴露困难,强行牵拉脊髓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损伤。

  侧方入路

  当肿瘤位于脊髓的侧方或腹外侧时,侧方入路可能更为合适。这种入路需要根据肿瘤的具体位置,选择从脊髓的一侧进行显露。例如,对于一些累及脊髓神经根出口区域的肿瘤,侧方入路可以在不损伤神经根的情况下切除肿瘤。但侧方入路的操作空间相对较小,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并且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更加小心地避免损伤脊髓的侧方传导束和血管。

  联合入路

  在某些复杂的情况下,可能需要采用联合入路。例如,当肿瘤较大且跨越脊髓的背侧和腹侧,或者同时累及多个节段时,单一的后正中入路或侧方入路可能无法完全切除肿瘤。联合入路可以结合两种入路的优点,更好地暴露肿瘤,提高肿瘤切除的完整性。但联合入路会增加手术的复杂性和手术时间,也会相应地增加手术风险,如出血、感染等。

  (三)肿瘤切除原则

  尽可能安全切除

  在脊髓胶质瘤手术中,尽可能切除是基本原则。即在尽可能切除肿瘤组织的同时,要确保患者的神经功能不受严重损害。对于边界相对清晰的肿瘤,如室管膜瘤,外科医生应争取完全切除肿瘤,包括肿瘤的包膜。而对于浸润性生长的星形细胞瘤,虽然完全切除往往难以实现,但也应尽量多切除肿瘤组织,以减轻肿瘤对脊髓的压迫,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症状,并为后续的辅助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在切除肿瘤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手术操作,避免过度切除导致神经功能不可逆损伤。

  保护重要结构

  脊髓内有许多重要的结构,如脊髓前动脉、后动脉及其分支,以及各种传导束(如皮质脊髓束、薄束、楔束等)。在手术过程中,须保护这些重要结构。例如,在切除肿瘤时,如果发现肿瘤与脊髓前动脉关系密切,应谨慎操作,避免损伤血管,以免造成脊髓缺血性损伤。对于传导束,通过术前的DTI评估和术中的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精确地确定其位置,从而在切除肿瘤时避免直接损伤传导束。如果在切除过程中发现肿瘤与重要传导束难以分离,应考虑适当保留部分肿瘤组织,以保护神经功能。

  (四)术中监测技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胶质瘤手术中具有重要意义。体感诱发电位(SSEP)可以监测脊髓后索的感觉传导功能,运动诱发电位(MEP)则能够反映皮质脊髓束的运动传导功能。在手术过程中,持续监测SSEP和MEP的变化,如果出现波幅降低或潜伏期延长等异常情况,提示可能存在神经损伤,外科医生应及时调整手术操作,如停止切除肿瘤、调整牵拉脊髓的力度等。此外,肌电图(EMG)也可用于监测神经根的功能,当手术器械接近或刺激神经根时,EMG会出现相应的电位变化,提醒医生注意避免损伤神经根。

  超声技术

  术中超声是一种辅助性的监测技术。它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实时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边界,以及肿瘤与周围脊髓组织的关系。通过超声引导,外科医生可以更准确地确定肿瘤切除的范围,避免盲目切除。例如,在肿瘤切除过程中,超声可以显示肿瘤是否还有残留部分,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同时,超声技术还可以用于观察脊髓的血流情况,为保护脊髓血管提供参考。

  二、脊髓胶质瘤的预后

  (一)影响预后的因素

  病理类型

  不同病理类型的脊髓胶质瘤预后差异较大。室管膜瘤相对预后较好,尤其是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这是一种低级别室管膜瘤,边界相对清晰,如果能够完全切除,患者的生存期较长,复发率较低。而星形细胞瘤的预后相对较差,特别是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呈浸润性生长,手术难以完全切除,且容易复发,患者的生存期较短。少突胶质细胞瘤在脊髓中较为少见,其预后介于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之间。

  肿瘤分级

  肿瘤分级是影响脊髓胶质瘤预后的重要因素。低级别脊髓胶质瘤(如WHO I - II级)患者的生存期通常较长,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这类患者在手术切除肿瘤后,神经功能可能得到较好的恢复,并且复发的时间相对较晚。而高级别脊髓胶质瘤(如WHO III - IV级)生长迅速,细胞异型性大,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即使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患者的生存期仍然较短,一般1 - 2年,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往往会逐渐恶化。

  手术切除程度

  手术切除程度直接影响脊髓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完全切除肿瘤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部分切除或仅行活检的患者。对于低级别脊髓胶质瘤,如果能够实现完全切除,患者可能不需要进一步的辅助治疗而获得长期生存。对于高级别脊髓胶质瘤,虽然完全切除比较困难,但尽可能多的切除肿瘤也可以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症状,延长生存期,并提高后续放化疗的效果。

  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

  年轻患者通常比老年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年轻患者的身体机能较好,对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的耐受性较强。例如,年轻患者在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潜力较大,能够更好地承受放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此外,患者的基础身体状况,如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也会影响预后。存在多种合并症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并发症,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和生存期。

  (二)不同预后情况的分析

  较好预后情况

  对于低级别脊髓胶质瘤,如室管膜瘤,如果患者年轻、身体状况良好,并且肿瘤能够通过手术完全切除,患者的预后较好。这类患者在术后可能仅有轻微的神经功能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他们的5年生存率较高,复发风险相对较低。在长期随访过程中,只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监测是否有复发迹象,患者可以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

  较差预后情况

  高级别脊髓胶质瘤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且身体状况较差、存在多种合并症的患者,预后较差。手术可能无法完全切除肿瘤,即使进行了放化疗等辅助治疗,肿瘤仍然会迅速复发并进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恶化,如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等。而且,由于身体对治疗的耐受性差,可能无法完成规定疗程的治疗,生存期较短,一般1 - 2年,生活质量也会受到极大影响。

  相关案例阅读:

  儿童胶质瘤案例:为母则刚,携7岁胶质瘤孩子赴德成功手术,这位母亲的经验是什么?

  脑肿瘤的“早期信号”包括头痛、呕吐、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耳鸣、听力下降、面部麻木、肢体无力/麻木、走路不稳、癫痫等,此外也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症状,如肥胖(一段时间内体重明显增加)、手脚变大、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发育迟缓或身高增长迅速、尿崩、儿童性早熟等,当出现这些症状的一种或多种,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排查脑肿瘤。

  辰辰在一场小小的交通事故后总是抱怨头晕,为明确有没有大脑损伤,担心后遗症,辰辰妈妈带他到医院做了核磁共振,结果竟然查出“小脑占位”,考虑胶质瘤可能性大。还好及时发现了脑瘤,趁着孩子还没有其他更严重的症状,辰辰妈妈决心趁早治疗。试想,如果当初没把孩子头晕的情况放在心上,孩子的症状会继续加重,到较后很可能恶化危及生命……点击此处即可查看案例全文

  “脊髓胶质瘤手术策略和预后?”全文内容仅供阅读参考,并非针对任何具体患者的医学建议。若怀疑自己或经检查患有“胶质瘤”,务必及时寻求可靠医生的协助,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与肿瘤疾病抗争的道路上,患者及其家属需深刻理解,这不仅是医学领域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关于希望、毅力与团结的深刻较量。通过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接受科学的康复指导,并借助社会各界的合力支持,就会为肿瘤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曙光。

相关经典案例
相关真实案例
点击联系我们
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做为诊断依据,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诊断。请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 文章标题:脊髓胶质瘤手术策略和预后?
  • 更新时间:2025-03-27 03:30:43

在线
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INC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邮箱:
您的需求:
*留言提交成功后,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请留意接听【上海地区】的来电。
关注INC国际神经外科微信公众号

真实案例

[案例] 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案例瘫痪风险大?看德国教授如何全切,术后2天正常走路

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案例瘫痪风险大?看德国教授如何全切,术后2天正常

2022-08-12 23:23:34
[案例] 10台疑难胶质瘤成功手术案例合集-INC国际神经外科专家巴特朗菲教授

10台疑难胶质瘤成功手术案例合集-INC国际神经外科专家巴特朗菲教授

2024-10-27 21:07:3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