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路胶质瘤手术不能只追求全切,需要综合考虑视路的解剖结构复杂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手术对视功能和周围结构的影响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因素,以制定更加合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点击阅读INC巴特朗菲教授脑胶质瘤相关病例及研究:“难缠”的胶质瘤到底该怎么治?
一、视路的解剖结构复杂性
视路的组成部分
视路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和枕叶视中枢等多个部分。视神经是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出的纤维束,它将视觉信息从眼球向颅内传递。视交叉位于蝶鞍上方,是两侧视神经的交叉部分,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而来自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视束则连接视交叉和外侧膝状体,它将经过交叉和未交叉的视觉纤维进一步向丘脑方向传导。外侧膝状体是视觉传导通路中的重要中继站,它接受视束的纤维,并发出纤维形成视辐射,最终投射到枕叶视中枢。
这些结构在颅内的位置非常精确且相互关系复杂。例如,视交叉周围有许多重要的结构,如垂体、下丘脑、颈内动脉等。下丘脑是人体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系统的重要调节中枢,控制着体温、摄食、饮水、睡眠等多种生理功能;颈内动脉为大脑提供重要的血液供应。在进行视路胶质瘤手术时,如果只追求肿瘤全切,很容易损伤到这些周围的重要结构。
视路的功能脆弱性
视路的功能极其脆弱,任何微小的损伤都可能导致严重的视力障碍。视神经纤维非常纤细,其传导视觉信号依赖于轴突的完整性。在手术过程中,即使是轻微的牵拉、压迫或者直接的切割都可能破坏视神经纤维,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问题。例如,对视神经的不当牵拉可能会使视神经内的轴突断裂,这种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视交叉和视束的损伤同样会引起视觉传导障碍,而且由于其涉及双侧视觉信息的整合和传导,损伤后的视觉功能损害可能更为复杂和严重。
二、视路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
肿瘤的边界特点
视路胶质瘤的边界往往不清晰,尤其是在低级别视路胶质瘤中,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肿瘤细胞可能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正常的视路组织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在手术显微镜下,很难准确区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如果强行追求全切,就会不可避免地切除大量正常的视路组织。例如,在视交叉部位的胶质瘤,肿瘤细胞可能沿着视交叉的纤维束间隙生长,使得在手术中难以确定切除的范围。
肿瘤的复发风险
即使在手术中看似全切了视路胶质瘤,其复发的风险仍然较高。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可能在手术前就已经发生了微观层面的转移,存在于视路周围的脑组织或者脑脊液中。一些研究表明,视路胶质瘤患者在手术后,即使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认肿瘤全切,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会在术后数年出现肿瘤复发。例如,低级别视路胶质瘤的5年复发率可能在30% - 50%左右。这种复发风险并不单纯取决于手术切除的程度,还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患者的个体因素等有关。
三、手术对视功能的影响
术中对视路的直接损伤
在手术过程中,如果只追求肿瘤全切,很容易直接损伤视路。例如,在切除视神经上的胶质瘤时,由于视神经的管径较细,为了完全切除肿瘤可能会过度刮除视神经内的肿瘤组织,这会导致视神经纤维的严重破坏。在视交叉部位,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完全切除肿瘤可能需要切除部分视交叉组织,这会导致双侧视野缺损。视束的损伤同样会引起严重的视觉功能障碍,因为视束是视觉传导的重要通路,损伤后会影响视觉信息向外侧膝状体的传递。
术后对视功能的长期影响
即使手术过程中没有直接切断视路组织,但过度的手术操作,如长时间的牵拉、暴露等,也会对视路造成缺血、水肿等间接损伤。这种损伤在术后可能会逐渐加重,导致视力的渐进性下降。例如,术后视路组织的水肿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神经纤维,影响视觉信号的传导。而且,这种对视功能的损害往往是长期的,可能会使患者终身面临视力障碍的问题。
四、对视路周围结构的影响
内分泌功能紊乱
视路周围的下丘脑在人体内分泌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在手术中为了全切视路胶质瘤而过度靠近下丘脑操作,可能会损伤下丘脑。下丘脑的损伤会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例如,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对于儿童患者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影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会导致青春期发育异常;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引起尿崩症等。这些内分泌紊乱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长期的健康问题。
血管损伤风险
视路周围有重要的血管结构,如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在手术中过度追求肿瘤全切可能会损伤这些血管。颈内动脉是大脑的主要供血动脉,一旦损伤会导致严重的颅内出血,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即使是其分支血管的损伤,也可能会导致局部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
五、患者的生活质量考量
视力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视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患者来说,保留一定的视力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例如,能够独立进行日常活动,如行走、阅读、识别物体等。如果在手术中只追求肿瘤全切而导致患者失明,会使患者在生活上高度依赖他人,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综合功能的平衡
在治疗视路胶质瘤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视力、内分泌功能、神经功能等多方面的平衡。不能仅仅为了切除肿瘤而忽视了患者其他方面的功能。例如,在权衡手术切除范围时,要考虑到如果牺牲一定的肿瘤切除程度可以换来患者视力的保留以及内分泌功能的稳定,那么这种权衡就是值得的。通过采取部分切除肿瘤并结合其他辅助治疗(如放疗、化疗等)的策略,有可能在控制肿瘤生长的同时,尽可能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关案例阅读:
儿童胶质瘤案例:为母则刚,携7岁胶质瘤孩子赴德成功手术,这位母亲的经验是什么?
脑肿瘤的“早期信号”包括头痛、呕吐、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耳鸣、听力下降、面部麻木、肢体无力/麻木、走路不稳、癫痫等,此外也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症状,如肥胖(一段时间内体重明显增加)、手脚变大、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发育迟缓或身高增长迅速、尿崩、儿童性早熟等,当出现这些症状的一种或多种,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排查脑肿瘤。
辰辰在一场小小的交通事故后总是抱怨头晕,为明确有没有大脑损伤,担心后遗症,辰辰妈妈带他到医院做了核磁共振,结果竟然查出“小脑占位”,考虑胶质瘤可能性大。还好及时发现了脑瘤,趁着孩子还没有其他更严重的症状,辰辰妈妈决心趁早治疗。试想,如果当初没把孩子头晕的情况放在心上,孩子的症状会继续加重,到较后很可能恶化危及生命……点击此处即可查看案例全文
“视路胶质瘤手术不能只追求全切?”全文内容仅供阅读参考,并非针对任何具体患者的医学建议。若怀疑自己或经检查患有“胶质瘤”,务必及时寻求可靠医生的协助,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与肿瘤疾病抗争的道路上,患者及其家属需深刻理解,这不仅是医学领域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关于希望、毅力与团结的深刻较量。通过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接受科学的康复指导,并借助社会各界的合力支持,就会为肿瘤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曙光。
- 文章标题:视路胶质瘤手术不能只追求全切?
- 更新时间:2025-03-25 19: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