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由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是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的重要结构。脑干胶质瘤并非都能手术。手术的可行性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肿瘤的类型、生长方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年龄,以及手术技术和辅助手段等。在决定是否对脑干胶质瘤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权衡手术的风险和收益,以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点击阅读INC巴特朗菲教授脑胶质瘤相关病例及研究:“难缠”的胶质瘤到底该怎么治?
一、脑干胶质瘤的类型与特点
(一)按组织学类型
低级别胶质瘤
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这类肿瘤在脑干胶质瘤中相对预后较好。其细胞分化程度较高,生长相对缓慢,与周围脑组织的边界可能相对较清晰。在某些情况下,肿瘤呈外生性生长,对周围脑干结构主要是压迫作用,侵袭性相对较弱。
高级别胶质瘤
例如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分化差,生长迅速,具有很强的侵袭性。它们往往会浸润到脑干的正常组织中,与神经核团和传导束交织在一起,边界模糊不清。
(二)按生长方式
局限性生长
部分脑干胶质瘤局限在脑干的某一区域,没有广泛侵犯周围结构。这种类型的肿瘤如果位置相对表浅,远离重要的神经核团和传导束,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弥漫性生长
一些脑干胶质瘤呈弥漫性浸润整个脑干或大部分脑干区域。这类肿瘤难以确定明确的边界,手术几乎无法将肿瘤完全切除,并且切除过程中极易损伤正常脑干组织。
二、影响手术可行性的因素
(一)肿瘤位置
脑干表面或周边区域
如果肿瘤位于脑干表面或周边,相对容易接近,手术操作的空间相对较大。例如,脑干外侧壁的某些外生性肿瘤,在不损伤深部重要结构的前提下,有机会进行手术切除。神经外科医生可以通过合适的手术入路,如乙状窦后入路或颞下经小脑幕入路等,到达肿瘤部位并进行切除。
脑干深部核心区域
当肿瘤位于脑干的深部核心区域,如中脑导水管周围、脑桥基底部深部等,这里集中了大量的重要神经核团和传导束,手术难度极大。即使采用先进的神经导航、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和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也很难确保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不损伤这些关键结构,因此对于这类位置的脑干胶质瘤,手术往往不可行。
(二)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边界清晰程度
对于边界相对清晰的脑干胶质瘤,手术切除的可行性相对较高。手术医生可以沿着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边界进行分离切除。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有时能与周围脑干组织形成较明显的边界,有利于手术操作。
然而,高级别胶质瘤或弥漫性生长的胶质瘤,它们与周围脑干组织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肿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手术切除时难以准确区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容易造成过度切除或切除不完全的情况,这大大限制了手术的可行性。
血管关系
如果肿瘤周围有重要的血管,如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并且肿瘤与血管关系密切,如包绕血管,手术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在切除肿瘤过程中,一旦损伤血管,可能导致脑干缺血性损伤,引发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因此,这种情况下手术的可行性需要谨慎评估。
(三)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年龄
身体状况
患者如果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如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可能无法耐受手术。手术过程中,麻醉、失血、手术创伤等因素可能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进一步的打击,引发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
年龄
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儿童的脑干尚在发育阶段,其结构和功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对于手术的耐受性和恢复能力也有差异。儿童的某些脑干胶质瘤类型可能更具手术可行性,例如儿童脑干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由于其相对较好的预后特点,在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时,手术的可行性会在综合评估后相对提高。而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更高,手术的可行性相对较低。
三、手术技术与辅助手段对手术可行性的影响
(一)手术技术
传统手术技术
传统的脑干手术技术由于缺乏精确的定位和监测手段,手术切除范围难以精确控制,对于脑干胶质瘤的手术可行性较低。在过去,由于手术风险极高,很多脑干胶质瘤被认为是手术禁区。
现代先进手术技术
随着现代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如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使得手术操作更加精细。神经外科医生能够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地分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减少对周围结构的损伤。例如,在切除脑干表面的小肿瘤时,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手术的精准度。
(二)辅助手段
神经导航
神经导航系统可以在术前对肿瘤进行精确的定位,规划手术路径。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实时显示手术器械与肿瘤和周围重要结构的位置关系,帮助手术医生更准确地到达肿瘤部位,避免盲目操作。对于一些位置较深、边界不清晰的脑干胶质瘤,神经导航可以提高手术的可行性。
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
iMRI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对肿瘤切除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使手术医生能够及时发现肿瘤残留并进行补充切除,同时避免过度切除正常脑干组织。这对于提高脑干胶质瘤手术的切除程度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的可行性。
神经电生理监测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包括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等的监测。在手术过程中,这些监测可以实时反馈脑干神经核团和传导束的功能状态。如果在切除肿瘤时监测到神经电生理信号的改变,手术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手术操作,减少神经功能损伤的风险,有助于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关案例阅读:
儿童胶质瘤案例:为母则刚,携7岁胶质瘤孩子赴德成功手术,这位母亲的经验是什么?
脑肿瘤的“早期信号”包括头痛、呕吐、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耳鸣、听力下降、面部麻木、肢体无力/麻木、走路不稳、癫痫等,此外也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症状,如肥胖(一段时间内体重明显增加)、手脚变大、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发育迟缓或身高增长迅速、尿崩、儿童性早熟等,当出现这些症状的一种或多种,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排查脑肿瘤。
辰辰在一场小小的交通事故后总是抱怨头晕,为明确有没有大脑损伤,担心后遗症,辰辰妈妈带他到医院做了核磁共振,结果竟然查出“小脑占位”,考虑胶质瘤可能性大。还好及时发现了脑瘤,趁着孩子还没有其他更严重的症状,辰辰妈妈决心趁早治疗。试想,如果当初没把孩子头晕的情况放在心上,孩子的症状会继续加重,到较后很可能恶化危及生命……点击此处即可查看案例全文
“脑干胶质瘤都能手术吗?”全文内容仅供阅读参考,并非针对任何具体患者的医学建议。若怀疑自己或经检查患有“胶质瘤”,务必及时寻求可靠医生的协助,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与肿瘤疾病抗争的道路上,患者及其家属需深刻理解,这不仅是医学领域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关于希望、毅力与团结的深刻较量。通过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接受科学的康复指导,并借助社会各界的合力支持,就会为肿瘤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曙光。
- 文章标题:脑干胶质瘤都能手术吗?
- 更新时间:2025-03-25 18: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