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女士,年龄36岁,是公司的一名高管,近1年前发现右侧身体麻木,就诊当地医院,经检查,她被医师告知病变位置脑干,这是管理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的中枢,病变性质是海绵状血管瘤有反复出血风险,可是治疗上,却无法手术,因为手术引起的并发症多,术后很大可能比不手术还糟糕,甚至需要呼吸机支持长期卧床,建议只能保守观察治疗。
这对家庭幸福的她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国际那么大,人生还有那么长的路,就要因“不定时炸弹”而过着如履薄冰的生活吗?难道就没有人可以治疗这个顽疾吗?于是,不甘心的她又就诊了更的医学中心,然而得到了也是类似的治疗建议,所幸,有医生了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在和教授取得咨询联系后,巴教授表示可以为其做。C女士在得知国际上还有这样一个可以把像她这样的绝望的人从死亡阴影中抢救出来的巴教授,在脑干肿瘤手术领域积累了近1000台的成功手术病例,便联系巴教授进行了咨询,收到巴教授可以顺利全切手术的回复后,决心奔赴德国国际医学中心住院手术,摘除脑中生命中枢的“不定时炸弹”,拜托“那不可挽救的死和不可触及的希望”。
图:术前MR:脑干脑桥占位,考虑海绵状血管瘤,病变周边脑干伴有水肿。
住院手术治疗经历
术者:德国Bertalanffy教授及其手术团队
诊断:脑桥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手术地点: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科学中心(INI)
手术结果:侧俯卧位,旁正中小脑上入路显微镜下全切肿瘤,术中导航、神经电生理监测,骨瓣开颅至肿瘤全切历时约3小时,手术顺利。
术后1天:ICU治疗观察,术后当晚即拔除气管插管,可完全自主呼吸。
术后2天:复查CT正常,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术后3天:患者能独自下床、少量活动,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肢体麻木稍好转,无肢体无力、饮水呛咳、面瘫、呼吸控制等手术相关并发症。
术后10天:顺利拆线并出院,肢体明显好转,对治疗效果满意。
图:神经纤维束DTI成像显示,病灶压迫,神经核团及传导束变形移位
图:术中体位,侧俯卧位
图:患者手术切口设计于发际线内
图:旁中线枕下开颅术
图:经旁中线小脑幕上入路,打开硬膜后术中所见手术路径,注意血管保护
图:术中持续的神经电生理监测,提示神经保护完好
图:病变全切除,进入脑干切除病变的切口大小约7mm
图:术后患者恢复很好,无并发症,未见明显疤痕,无美观问题
图:患者功能均很好,无面瘫、肢体瘫痪等,工作和生活如常
案例解析
在神经外科疾病中,脑干病变可导致患者颈部以下的躯干和四肢瘫痪,甚至不能自主呼吸,终生使用呼吸机,更可直接导致呼吸心跳停止。脑干病变切除是外科领域难度较较大的手术之一。
脑干内部的空间小,只有手指粗细,薄如一张纸,各类神经和血管纵横交错,病变生长导致正常脊髓受压迫,病变与颈髓紧密粘连,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出现瘫痪这种严重后果,全切病变不仅需要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技术水平,还需要术中磁共振(iMRI)、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神经导航系统等“高配”的手术设备保障手术的准确顺利。
何以巴特朗菲教授能做到高位脑干颈髓病变全切?关键是其对这脑干领域的深耕钻研、专著脑干手术30多年、高达千台成功脑干手术的历史。30多年前,巴特朗菲及其导师Seeger教授先后发表多篇论著,提出了铲平“枕骨髁部”,指出了远外侧入路的关键、操作难度和技术所在,对今远外侧入路的好转和发展奠定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远外侧入路的重要提出者、开拓者。这一Bertalanffy版本的经枕髁远外侧入路,仍几乎无改动地记载于经典手术专著6版《施米德克手术学》中。因为巴教授的杰出能力,曾被医学殿堂之一瑞士苏黎世大学附属医院聘为教授和神外科主任,后转聘至德国国际神经科学中心。来自国际各地的超过40个国家的病人不远万里慕名求诊巴教授,其中很多病人是高度疑难的,是当地被判定为“死刑”的,而后经过巴教授手术治疗后重获新生。巴教授单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病例就高达300多例,脑干胶质瘤手术病例500多例,其他常见的颅底肿瘤、功能区肿瘤等更是数不胜数,多年的钻研和手术成功经验成就了巴特朗菲教授当之无愧的国际颅底、脑干手术教授。
另一方面,巴特朗菲教授所在医院不仅在神外疾病治疗方面处在国际前沿,同时也几乎拥有了国际前沿的全部神外现代设备,为手术保驾护航,如全部手术室都配备蔡司的手术显微镜Kinevo900,西门子的术中磁共振,术中电生理监测工作站,术中超声,全套Brainlab的术中立体定向、显微镜导航、颅脑计划、BOLD映射及Varioguide手术机器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