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影像策略
随着20世纪90年代功能MRI的广泛应用,TIA的传统时间概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CT对TIA没有诊断意义,TIA的病变很少在MRIT1和T2图像中发现。但Fazekas等对158名TIA患者进行DWI检查,结果显示42%异常。Takayama还发现7/19的TIA患者DWI异常,TIA症状消失后仍存在异常。Engelter等研究发现,TIA在DWI上有异常表现的患者平均持续时间为7.1小时,而DWI显示正常TIA患者平均持续时间为3.2小时。TIA患者平均症状持续时间不足5分钟,30分钟内平均症状持续时间不足26例,DWI显示异常仅2例。因此,一般来说,平均症状持续时间不足30分钟的TIA患者DWI一般无异常,但症状持续时间≥30分钟,运动障碍或失语者DWI异常的阳性率增加。Purroy发现,在1小时以上的TIA中,DWI的阳性率为44.6%[5]。以Albers为首的TIA工作组提出,TIA的时间限制为1小时,这是基于病理生理学的时间限制,更接近现实。2009年新的TIA定义是指由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新的TIA定义不再特别指出TIA的时间限制。
急性脑缺血的影像表现
2.脑梗死的影像策略
作为脑梗死,在影像分析中首先要掌握脑的血液供应分布。此外,还应掌握脑梗死的一些共性,如一般前后循环不同时受累;梗死应符合动脉血液供应分布;大多数脑梗死都有的危险因素和原因,如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脑梗死CT增强一般很少加强,病变加强明显时应注意肿瘤除外;少数脑动脉(MCA)梗死在3-6小时内可见MCA高密度征;DWI超急性期为高信号变化,早于常规T1WI和T2WI,是区分新旧病变的标志性成像方法。一些急性脑梗死患者患有大面积脑梗死,伴有高血压,甚至昏迷。单行常规T1WI和T2WI检查可能根本找不到病变,但DWI检查可以发现大面积梗死区域。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需在超早期进行脑梗死检查时进行DWI检查。
(1)脑梗死的CT诊断:通常脑梗死在CT中的表现可以按时间分为三个阶段。一阶段是在发病后24小时内。根据MRI减薄扫描,有些脑梗死侧脑中动脉(MCA)或脑后动脉可以发现高密度征(HMCAS或Dotsign),正常MCA密度小于53H,HMCAS密度为60-80H,动脉硬化伴钙化为114-321H。大梗死在发病6小时内可见局部脑沟消失,灰白质分界不清,约半数患者在12小时内可见低信号。病变可见于90%以上24小时。二阶段是指发病24小时后至2个月。本期可见1周内低密度伴部分占位效应为2-3周等密度或接近等密度,可见轻度强化表现,而4周后病变为明显低密度。二阶段是指发病后24小时至2个月。可见,1周内低密度伴部分占位效应为2-3周等密度或接近等密度,可见轻度强化表现,而4周后病变为明显低密度。三期是指2月后的病变,此时病变呈软化灶和囊变。
(2)脑梗死MRI诊断:MRIT2图像对超急性梗死缺乏敏感性,而弥散加权图像(DWI)和灌注加权图像(PWI)对早期梗死的判断优于传统MRIT2图像,特别是半暗带的大小。当T1和T2图像在梗死超急性期可能无法发现病变时,DWI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缺血几分钟后,细胞外的水分开始转移到细胞内,表现为表观弥散系数(ADC)减少,增加病变中的DWI信号,显示异常信号。FlAIR不能像DWI那样发现新的梗死,它是一种新的和旧的梗死。DWI/PWI的不匹配可以提示缺血半暗带(penumbra),过去认为PWI-DWI=半暗带,所谓的半暗带是低灌注区,是可挽救的脑组织,而现在认为梗死区比原来可估计的区域或大或小(Lowperfusionzoneoutsidepenumbra),即PWI减去DWI并不完全等于半暗带。半暗带是弥散异常和灌注异常区之间的区域。
(3)大脑半球分水岭梗死可以有皮层前型、皮层后型、皮层上型、皮层下前型(内囊前肢附近)、皮层下外侧型、皮层上下型(内侧)。分水岭梗死的图像表现不限于大脑半球,也可以出现在其他部位,如小脑分水岭梗死和脑干分水岭梗死。此外,还可以弥漫低灌注型。还应注意,低灌注或分水岭梗死常伴有动脉狭窄(颅外段或颅内段二次分支);低血压或低灌注引起的缺血性梗死不溶栓治疗,而应好转灌注,增加脑血流量。
- 文章标题:急性脑缺血的影像表现
- 更新时间:2022-02-14 13: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