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微出血诊断标准。脑微出血的发现得益于磁共振新技术的应用。目前,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和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被广泛使用,对出血或血液中的脱氧成分较其敏感,大大提高了脑微出血的检出率。目前公认的脑微出血诊断标准是:(1)T2*WI上缺少低密度信号。(2)圆形或卵圆形。(3)边界清晰。(4)体积小(2~5mm或2~10mm)。(5)病变至少有1/2被大脑本质包围。(6)常规T1.T2序列难以显示。(7)临床病史除脑损伤外,还可能造成弥漫性轴索损伤。(8)其他具有相似影像学表现的情况(如钙化、海绵状血管瘤、小血管空影等。
脑微出血的临床表现
病理学研究表明,脑微出血周围存在脑组织损伤。脑微出血除了直接造成周围组织的结构损伤外,还可能干扰相邻神经元的功能或影响皮质电活动,为其临床表现提供可能的解释。大多数报道认为脑微出血缺乏急性临床表现,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试图用脑微出血解释一些急性或持续性症状。Watanabe和Kobashi报道了一名核上性眼肌麻痹患者,他们认为即使单个脑微出血在脑功能区急性形成,也可能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
脑微出血诊断标准
Roeh等报道6例脑淀粉样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发作性神经功能障碍,其中4例对抗癫痫药物反应良好,2例在抗血小板治疗后有所好转。Simonsen和Nielsen发现了一例高血压患者的脑微出血与短期脑缺血样表现之间的联系。Charidimou等172例脑淀粉样血管疾病患者的研究表明,约14%的患者出现短期局灶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刻板性阳性(先兆偏头痛样)或阴性(短期脑缺血样),具有向症状性脑叶出血转化的特点,但经研究未发现上述发作性症状与脑微出血有关。对于具有短期神经功能障碍表现的老年患者,脑微出血检测可能有助于鉴别诊断,但由于缺乏确凿的证据,通常对这类患者进行合理的治疗(抗栓、抗癫痫等)。与急性神经功能缺损相比,脑微出血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主要在于其积累效应和评估小血管疾病的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脑微出血的数量不断积累,这与神经功能障碍和不良临床结果密切相关。
- 文章标题:脑微出血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
- 更新时间:2022-01-28 11:3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