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髓内脊膜瘤是什么?椎管内常见肿瘤,占椎管肿瘤的11.4%,常起源于靠近硬膜的神经根,也可能来源于软膜或硬膜上的成纤维细胞。椎管内肿瘤的发病率仅次于神经鞘瘤,多数为良性。大多数脊膜瘤生长在髓外硬膜下,部分生长在硬膜内外或全硬膜外,髓腔内生长少。外科治疗椎管内肿瘤,解除脊髓压迫是一种合适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有关脊髓髓内脊膜瘤的研究都是零星报道。它与其它髓内瘤无明显区别,通常是由于脊膜瘤生长缓慢,病人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疼痛.肢体麻木.束带感.排尿.排便障碍等,不同脊髓节段占位的表现略有差异。髓内髓腔无脊膜组织,脊髓中出现脊膜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国内外对于髓内脊膜瘤的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检查,对其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的了解。
从脊膜瘤的起源来看,髓内脊膜瘤的形成机制与髓外脊膜瘤的形成机制相结合提出如下假设:①遗传:肿瘤发生在异位胚胎细胞中;在胚胎时期残余的蛛网膜组织演化而成,脊膜瘤可以来自软膜和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来自中胚层。脊椎的神经系统来源于神经外胚层,由于药物、射线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不断向外胚层分化,出现分化残留,形成外胚层;但是神经纤维瘤除了与遗传有很大的相关性外,其它疾病并不常见。②创伤:创伤后软膜、成纤维细胞及创伤后蛛网膜帽细胞破入脊髓;脊髓损伤合并硬膜外脊膜瘤3例,其中Kasantikul等1篇,单名等2篇。虽然创伤后脊膜瘤多发生在髓外硬膜外,但并不排除脊髓损伤的可能。病人前胸腰部受损伤史不明,由于肿瘤形成周期长,即使有外伤史,腰椎MRI也无法显示出肿瘤附近对既往损伤脊髓的特异影像,从而造成了对其回顾性分析困难,而由于其报道不多,前瞻性研究不够深入。
髓内脊膜瘤的诊断以术前MRI检查为主,髓内髓外占位不影响MRI对肿瘤性质的判断。脊髓瘤MRI显示T1等信号.T2等信号.T2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一强化,T1.T2信号低信号,囊变T1低信号,T2高信号,钙化及囊变增强表现不均匀。脊髓肿瘤可能存在硬脊膜尾征,但是“硬脊膜尾征”并不是脊膜瘤特有的征象,据报道少数转移性肿瘤.胶质瘤.淋巴瘤.肉芽肿等也会出现这种症状。
MRI检查显示T1等信号.T2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的病灶,有可能发生胶质瘤。手术时发现肿块呈红色鱼肉状,术后病理检查为脊膜瘤,Ki-67约5%;其相似的胶质瘤可与瘤内囊性变。而且肿瘤的纹理与脊膜瘤的病理类型和分级有关系,高级MRI表现与神经胶质瘤易混淆。现在比较一致的观点是,MRIT1的表现与脊膜瘤的病理类型无关,T2在文献中报告的结果不一致,其增强后不均信号也可以解释为囊性变和钙化,这与影像学表现一致。髓内脊膜瘤和髓内脊膜瘤的治疗方法一样,全切除是其较好的治疗方法,因为全切对脊髓的损伤很大,需要结合术中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在脊髓功能不受到严重损害的情况下,尽可能全切除。
肿瘤位于后侧侧,可以牵拉硬膜边缘远离脊髓。全切除瘤发源部位的局部硬膜,侧侧及腹侧肿瘤表面的蛛网膜应切开,以便于分离肿瘤两较,将棉花放置在肿瘤周围,减少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显露的肿瘤部分电凝缩小体积,较大的肿瘤可以进行部分切除。虽然脊膜瘤是良性肿瘤,但也有复发的可能,放射疗法对脊膜瘤主要是辅助治疗,而且主要是术后病理检查较高的肿瘤。髓内脊膜瘤与髓外脊膜瘤的病理特征相一致,其预后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浸润部位.肿瘤切除的完整性有关。总而言之,目前手术治疗髓内脊膜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文章标题:胸椎髓内脊膜瘤是什么?
- 更新时间:2021-12-22 15: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