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交叉胶质瘤手术后,患者需要多方面的关注与护理。视交叉胶质瘤手术后需要全面、细致的护理和关注,从生命体征监测到伤口护理,从内分泌管理到康复支持,每一个环节都与患者的恢复和预后密切相关。通过遵循相关注意事项,患者可以更好地促进康复、预防并发症并监测肿瘤复发的情况。
点击阅读INC巴特朗菲教授脑胶质瘤相关病例及研究:“难缠”的胶质瘤到底该怎么治?
一、生命体征与神经系统功能监测
(一)一般生命体征监测
体温
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视交叉胶质瘤手术可能影响下丘脑功能。术后体温可能出现波动,如体温过高或过低。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1 - 2小时测量一次。若体温高于38.5°C,应及时寻找发热原因,可能是术后吸收热、颅内感染或下丘脑损伤导致的中枢性高热。对于吸收热,可通过物理降温(如冰袋降温、温水擦浴)处理;若怀疑颅内感染,需进行脑脊液检查,并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可能需要使用冬眠合剂等特殊降温措施。
血压
术后血压不稳定可能影响颅内灌注压,进而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一般术后会采用有创或无创血压监测,根据患者的基础血压情况,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内。若血压过高,可能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需要使用降压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β - 受体阻滞剂等);若血压过低,可能导致脑组织灌注不足,应查找原因,如是否存在血容量不足等,并进行相应处理(如补充晶体液或胶体液)。
呼吸
呼吸功能的监测同样重要。如果肿瘤切除过程中影响到脑干等呼吸相关结构,或者术后发生颅内压增高,都可能导致呼吸节律或频率的改变。对于术后仍处于麻醉恢复期的患者,应在麻醉复苏室或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严密的呼吸监测,包括呼吸频率、节律、血氧饱和度等。如果患者呼吸功能不佳,可能需要辅助通气(如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待呼吸功能稳定后再逐步撤机。
(二)神经系统功能监测
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是反映脑部功能的重要指标。医护人员应定时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方法。如果患者术后意识状态逐渐变差,如从清醒转为嗜睡、昏迷,可能提示颅内出现新的病变,如血肿形成、严重脑水肿或脑梗死等,需要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血肿清除、脱水治疗或改善脑循环治疗)。
瞳孔变化
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应可以反映颅内神经结构的状态。术后应密切观察瞳孔变化,正常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 - 5mm,对光反应灵敏。若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可能提示同侧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压迫动眼神经,这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处理(如紧急开颅减压等)。
视力与视野
视交叉胶质瘤手术对视功能影响较大。术后早期应频繁进行视力和视野检查,一般每天1 - 2次。由于手术创伤、局部水肿等因素,视力和视野可能会暂时下降。如果出现视力持续恶化的情况,需要及时查找原因,如是否存在视神经损伤、局部血肿压迫等,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给予神经营养药物(甲钴胺等)、脱水药物减轻水肿或进行二次手术清除血肿等。
二、伤口与引流管护理
(一)伤口护理
经颅手术伤口
经颅手术后的头部伤口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受压。医护人员应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一般术后2 - 3天换药一次。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血、渗液等情况。若伤口出现红肿、疼痛加剧,可能提示伤口感染,需要进行伤口分泌物培养,并根据培养结果使用抗生素治疗;若伤口有少量渗血,可适当加压包扎,但如果渗血较多,可能需要重新缝合伤口。
经蝶手术伤口(鼻腔)
经蝶手术后的鼻腔伤口护理较为特殊。患者应避免用力擤鼻、打喷嚏等增加鼻腔压力的动作,以免引起脑脊液漏。医护人员可使用凡士林纱条或其他鼻腔填塞物填塞鼻腔,以起到压迫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填塞物一般在术后2 - 3天取出,取出后要密切观察鼻腔有无清亮液体流出(判断是否有脑脊液漏),同时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保持鼻腔湿润。
(二)引流管护理
脑室外引流管(如果有)
脑室外引流管可用于监测颅内压和引流脑脊液。引流管的高度应严格按照医嘱调整,一般高于侧脑室平面10 - 15cm,以控制脑脊液的引流量和颅内压。要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或堵塞。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每日引流量一般不超过500ml。如果引流液颜色变红,可能提示有颅内出血;若引流液浑浊,可能存在感染。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皮下引流管(如果有)
皮下引流管主要用于引流手术区域的渗血、渗液。同样要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情况。一般皮下引流液量会逐渐减少,当引流液量少于一定数值(如20 - 30ml/d)且颜色变淡时,可考虑拔除引流管。
三、内分泌功能管理
激素水平监测
视交叉胶质瘤手术可能影响下丘脑 - 垂体轴的功能,导致内分泌紊乱。术后应定期(如每周1 - 2次)检测患者的各种内分泌激素水平,包括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皮质醇等。根据激素水平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激素替代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激素缺乏的情况,应给予相应的激素替代治疗。例如,生长激素缺乏的儿童患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开始生长激素补充治疗;甲状腺激素缺乏时,应补充甲状腺素片,以维持患者正常的代谢功能;对于皮质醇缺乏的患者,可能需要补充氢化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应激状态(如感染、手术等)下,以防止肾上腺危象的发生。同时,在进行激素替代治疗时,要密切监测激素水平,避免激素过量或不足。
四、营养支持与康复护理
营养支持
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对于恢复至关重要。由于手术创伤,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下降等情况。对于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应提供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等,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如果患者不能经口进食或经口进食量不足,可能需要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如肠外营养制剂)来补充营养。鼻饲时要注意鼻饲液的温度、速度和量,避免引起胃肠道不适或反流误吸。
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对于存在肢体运动障碍或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进行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师指导下的肢体被动运动、主动运动训练,平衡训练等。对于视功能受损的患者,可进行视觉康复训练,如视觉刺激训练、视觉跟踪训练等,虽然不能完全恢复视功能,但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视觉适应能力。
五、并发症预防与心理支持
并发症预防
除了上述提到的伤口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外,还应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术后患者应早期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抬腿等,必要时可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加强肺部护理,如定期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以预防肺部感染。
心理支持
视交叉胶质瘤患者术后可能面临视力下降、内分泌紊乱等多种问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医护人员和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向患者解释病情和康复过程,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必要时可请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
相关案例阅读:
儿童胶质瘤案例:为母则刚,携7岁胶质瘤孩子赴德成功手术,这位母亲的经验是什么?
脑肿瘤的“早期信号”包括头痛、呕吐、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耳鸣、听力下降、面部麻木、肢体无力/麻木、走路不稳、癫痫等,此外也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症状,如肥胖(一段时间内体重明显增加)、手脚变大、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发育迟缓或身高增长迅速、尿崩、儿童性早熟等,当出现这些症状的一种或多种,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排查脑肿瘤。
辰辰在一场小小的交通事故后总是抱怨头晕,为明确有没有大脑损伤,担心后遗症,辰辰妈妈带他到医院做了核磁共振,结果竟然查出“小脑占位”,考虑胶质瘤可能性大。还好及时发现了脑瘤,趁着孩子还没有其他更严重的症状,辰辰妈妈决心趁早治疗。试想,如果当初没把孩子头晕的情况放在心上,孩子的症状会继续加重,到较后很可能恶化危及生命……点击此处即可查看案例全文
“视交叉胶质瘤手术后注意事项?”全文内容仅供阅读参考,并非针对任何具体患者的医学建议。若怀疑自己或经检查患有“胶质瘤”,务必及时寻求可靠医生的协助,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与肿瘤疾病抗争的道路上,患者及其家属需深刻理解,这不仅是医学领域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关于希望、毅力与团结的深刻较量。通过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接受科学的康复指导,并借助社会各界的合力支持,就会为肿瘤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曙光。
- 文章标题:视交叉胶质瘤手术后注意事项?
- 更新时间:2025-03-20 18: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