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神经外科-国内中文
胶质瘤
联系INC
寻求咨询意见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为您呈现

神经外科前沿资讯

INC > 神外资讯 > 脑肿瘤

囊性颅咽管瘤容易切除吗?

栏目:脑肿瘤|发布时间:2025-03-20 02:39:31|阅读: 2292次|囊性颅咽管瘤容易切除吗
囊性颅咽管瘤的切除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简单地认为其容易或不容易切除。囊性颅咽管瘤的切除难度因多种因素而异。虽然囊性颅咽管瘤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特点,使得部分情况下...

  囊性颅咽管瘤的切除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简单地认为其容易或不容易切除。囊性颅咽管瘤的切除难度因多种因素而异。虽然囊性颅咽管瘤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特点,使得部分情况下相对容易切除,但由于其与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关系密切,以及手术技术要求高、术后复发风险等因素的影响,整体来说,囊性颅咽管瘤的切除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手术,需要神经外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并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点击阅读INC巴特朗菲教授颅咽管瘤相关病例及研究:尽全切+保功能「双保险」颅咽管瘤手术才能安全下车!巴教授天坛医院手术纪实

囊性颅咽管瘤容易切除吗?

  肿瘤特性影响

  肿瘤大小:一般来说,较小的囊性颅咽管瘤相对容易切除。它们通常占据的空间较小,与周围重要结构的粘连范围相对较局限,手术中能够更清晰地辨别肿瘤边界,便于完整分离和切除。例如,直径在 2 - 3 厘米以下的囊性颅咽管瘤,在手术显微镜或神经内镜的辅助下,可较为容易地到达肿瘤部位并进行处理。而较大的囊性颅咽管瘤,特别是直径超过 5 厘米甚至更大的肿瘤,会广泛侵犯周围脑组织、神经和血管等结构,手术操作空间受限,增加了完整切除的难度。

  囊壁特点:囊性颅咽管瘤的囊壁质地和厚度各不相同。如果囊壁较薄且质地均匀,在手术中就比较容易分离和切除,也不易破裂。若囊壁较厚,或者存在钙化,尤其是呈结节状或斑块状的钙化,会使囊壁变得坚韧,增加了手术分离的难度,并且在切除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操作,如使用超声吸引器等特殊器械来处理钙化部分,以避免囊壁残留。另外,囊壁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也很关键。若囊壁与周围组织粘连疏松,手术时容易将其完整剥离;但如果粘连紧密,强行分离可能会损伤周围重要结构,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此时可能需要残留部分囊壁以保护神经功能等。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毗邻神经结构:囊性颅咽管瘤多位于鞍区,与视神经、视交叉、下丘脑、垂体柄等重要神经结构关系密切。肿瘤常常压迫、包裹或侵犯这些神经组织。例如,当肿瘤压迫视神经和视交叉时,会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在手术切除过程中,需要特别小心地保护这些神经结构,避免损伤,这无疑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如果肿瘤与下丘脑粘连紧密,下丘脑是人体重要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中枢,稍有损伤就可能引起严重的内分泌紊乱、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失衡以及意识障碍等并发症,因此在切除这部分肿瘤时,医生往往会非常谨慎,有时为了保护下丘脑功能,不得不残留部分肿瘤组织。

  邻近血管结构:鞍区周围有丰富的血管,如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等。囊性颅咽管瘤可能与这些血管紧密粘连或包裹血管。在手术中,分离肿瘤与血管的过程需要高度精细的操作,一旦损伤血管,可能会引发严重的颅内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即使成功分离血管,术后也可能因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导致脑缺血等并发症。

  手术入路与技术

  手术入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于囊性颅咽管瘤的切除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手术入路有经颅入路(如翼点入路、额下入路等)和经蝶入路(包括传统经蝶入路和神经内镜下经蝶入路)。经颅入路能够提供良好的视野,便于处理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但创伤相对较大;经蝶入路则具有创伤小、对脑组织干扰少等优点,但对于一些向鞍上、鞍旁广泛生长的肿瘤,可能存在视野局限的问题。选择不当的手术入路可能导致肿瘤暴露不充分,增加手术难度和肿瘤残留的风险。

  术中监测技术:现代神经外科手术中,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肿瘤切除的彻底性。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实时监测神经功能的变化,帮助医生在手术中及时调整操作,避免损伤神经;术中磁共振成像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实时了解肿瘤的切除情况,发现可能残留的肿瘤组织,以便进一步切除。然而,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一定的设备和专业人员支持,并非所有医院都能常规开展,在没有这些技术支持的情况下,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会相应增加。

  其他因素

  患者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耐受能力不同。一些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和复杂性,影响手术的进行和术后恢复。另外,患者的年龄也会对手术产生影响,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对手术的耐受性相对较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较高,因此在手术切除囊性颅咽管瘤时需要更加谨慎。

  术后复发风险:即使在手术中尽可能地切除了肿瘤,囊性颅咽管瘤仍有一定的复发率。这是因为肿瘤可能存在一些微小的浸润灶或残留的肿瘤细胞,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再次生长。复发的肿瘤由于局部解剖结构改变、粘连加重等原因,再次手术的难度往往更大。

  囊性颅咽管瘤的切除手术具有一定的难度。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充分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精细操作、保护周围结构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在具备丰富经验的神经外科团队的努力下,大多数囊性颅咽管瘤患者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然而,手术风险仍然存在,需谨慎对待。

  相关案例阅读:

  颅咽管瘤手术未全切会如何?反复复发、反复手术及放疗,何时了?

  早在2005年,小杰因癫痫发作就医而后被确诊为“颅咽管瘤”,这一年小杰进行了一开始国内手术,但术后右眼失明了,只能对光做出反应,看不到其他任何东西。但一年半后又复发了,后二次手术但两年后又发作,这一次进行了伽马刀治疗,其后每半年进行一次MRI检查,直到2017年。由于之前的治疗,小杰的身高发育受到影响,10岁时才有1.2米高,后医生决定使用生长激素帮助成长。可怕的是,病魔再一次袭来,肿瘤再一次明显增大,遂进行三次手术,但不久后在2019年复查MRI时,颅咽管瘤还是又局部复发了。

  颅咽管瘤应该可以治愈,但是目前疗效甚差,这是一种令神经外科医生感到沮丧的神经系统良性肿瘤。颅咽管瘤占颅内肿瘤的6%~9%,占儿童鞍区肿瘤的54%,人群年发生率为1.3/100万。颅咽管瘤不但不是少见疾病,而且是一种儿童较为常见的颅内肿瘤。其来源于胚胎残存组织,组织学呈良性表现。由于肿瘤位置深在,手术治疗具挑战性,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内照射治疗、化疗等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被不少国家、地区的医院作为治疗颅咽管瘤的常规方法,然而仍避免不了颅咽管瘤的高复发率、生存质量的低下及无瘤长期生存率低,使颅咽管瘤成为被冠以恶性结果的良性肿瘤。

  小杰的脑瘤复发噩梦如何终结?颅咽管瘤到底能不能全切?小杰还能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吗?带着种种疑问,小杰的父母决定远程咨询国际上的颅底肿瘤手术教授——INC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的德国专家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这位被人尊称为“巴教授”的专家表示采用术中核磁共振成像,肿瘤可以达到接近全切的全切,手术的目的是去除该区域全部可见的肿瘤部分,术中可能出现血管损伤风险,但这可控制在2-3%范围内。术后可辅助质子治疗控制复发,精确的内分泌管理也是必要的。手术怕了的小杰父母,如此振奋人心的回复让一家人下定了决心找巴教授主刀手术……点击此处即可查看案例全文

  “囊性颅咽管瘤容易切除吗?”全文内容仅供阅读参考,并非针对任何具体患者的医学建议。若怀疑自己或经检查患有“颅咽管瘤”,务必及时寻求可靠医生的协助,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与肿瘤疾病抗争的道路上,患者及其家属需深刻理解,这不仅是医学领域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关于希望、毅力与团结的深刻较量。通过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接受科学的康复指导,并借助社会各界的合力支持,就会为肿瘤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曙光。

相关经典案例
相关真实案例
点击联系我们
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做为诊断依据,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诊断。请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 文章标题:囊性颅咽管瘤容易切除吗?
  • 更新时间:2025-03-20 02:40:05

在线
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INC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邮箱:
您的需求:
*留言提交成功后,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请留意接听【上海地区】的来电。
关注INC国际神经外科微信公众号

真实案例

[案例] “筷子技术”神经内镜手术教授福洛里希脊索瘤/垂体瘤全切除案例

“筷子技术”神经内镜手术教授福洛里希脊索瘤/垂体瘤全切除案例

2024-10-26 15:09:32
[案例] 脑干胶质瘤12年,求诊,终得国际脑瘤专家手术顺利切除

脑干胶质瘤12年,求诊,终得国际脑瘤专家手术顺利切除

2023-09-21 17:13:4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