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手术的目标是在尽可能大程度安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由于脑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和浸润性生长方式,完全切除肿瘤仍然是一个挑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手术方法和技巧。
点击阅读INC巴特朗菲教授脑胶质瘤相关病例及研究:“难缠”的胶质瘤到底该怎么治?
术前准备
详细影像学评估: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检查,精确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以及是否有重要血管和神经结构受侵犯。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等技术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脑功能区和白质纤维束的走行,为手术规划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神经电生理监测准备:对于位于或靠近功能区的肿瘤,术前需准备好神经电生理监测设备,如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运动诱发电位(MEP)、体感诱发电位(SEP)等,以便在手术中实时监测神经功能,避免损伤重要神经结构。
患者体位与头部固定:根据肿瘤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等,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稳定,同时便于手术操作。使用头架将头部牢固固定,以减少术中头部移动对手术精度的影响。
手术入路选择
根据肿瘤位置确定:选择手术入路的关键是要能够直接暴露肿瘤,同时尽量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例如,对于额叶肿瘤,常采用额部开颅入路;颞叶肿瘤多采用颞部开颅入路;顶叶或枕叶肿瘤则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顶枕部入路。如果肿瘤位于脑深部,如丘脑、基底节区等,可能需要选择经侧脑室或胼胝体等特殊入路来接近肿瘤。
考虑功能区避让:当肿瘤位于或靠近重要功能区时,手术入路的选择要尽量避开这些区域。例如,对于中央前回附近的肿瘤,可选择从肿瘤的非功能区一侧进行迂回入路,以减少对运动功能区的直接损伤。
肿瘤切除技巧
显微镜下操作: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操作,能够提供清晰的视野,帮助术者准确分辨肿瘤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的边界。一般来说,脑胶质瘤质地较软,颜色常与正常脑组织有所不同,血供也可能存在差异,可据此进行分离和切除。
分块切除:对于体积较大的肿瘤,可采用分块切除的方法。先在肿瘤内部进行瘤内减压,逐步缩小肿瘤体积,然后再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边界,这样有利于减少对周围脑组织的牵拉和损伤。
保护重要结构:在切除肿瘤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保护周围的重要血管、神经和脑功能区。对于与肿瘤粘连紧密的血管,应尽量小心分离,避免损伤导致术后脑梗死。对于功能区的肿瘤,可借助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实时监测神经功能,一旦发现神经功能异常,应及时调整手术操作。
荧光引导切除: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脑胶质瘤,如使用 5 - 氨基酮戊酸(5 - ALA)等荧光剂后,肿瘤组织会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出荧光,术者可根据荧光显示的范围更精确地切除肿瘤,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同时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误切。
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辅助:在手术过程中,利用 iMRI 可以实时了解肿瘤的切除情况,及时发现残留的肿瘤组织,以便进一步切除。尤其对于一些边界不清或深部的肿瘤,iMRI 能够帮助术者更好地掌握手术进程,提高手术的精准性。
止血与创面处理
彻底止血:肿瘤切除后,要对手术创面进行仔细止血。常用的止血方法包括电凝止血、使用止血材料如明胶海绵、生物蛋白胶等。对于较大的血管出血,可采用血管夹夹闭或缝合止血。彻底止血是防止术后颅内血肿形成、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创面修复与保护:止血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创面,清除残留的血块和组织碎片。对于硬脑膜,尽量予以严密缝合,以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风险。如果硬脑膜缺损较大,可采用人工硬脑膜进行修补。头皮切口则分层缝合,确保切口愈合良好。
术后管理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患者需送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密切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如脑水肿、颅内出血、感染等。
神经功能评估:定期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包括肢体运动、感觉、语言、认知等方面,以便及时了解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康复治疗等措施。
并发症防治: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积极防治。如使用脱水剂和糖皮质激素来减轻脑水肿;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对于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等。同时,要注意患者的营养支持和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脑胶质瘤手术是一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操作,需要术者具备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术以及对神经解剖结构的深入了解。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手术技巧和先进的辅助设备,能够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和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关案例阅读:
儿童胶质瘤案例:为母则刚,携7岁胶质瘤孩子赴德成功手术,这位母亲的经验是什么?
脑肿瘤的“早期信号”包括头痛、呕吐、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耳鸣、听力下降、面部麻木、肢体无力/麻木、走路不稳、癫痫等,此外也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症状,如肥胖(一段时间内体重明显增加)、手脚变大、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发育迟缓或身高增长迅速、尿崩、儿童性早熟等,当出现这些症状的一种或多种,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排查脑肿瘤。
辰辰在一场小小的交通事故后总是抱怨头晕,为明确有没有大脑损伤,担心后遗症,辰辰妈妈带他到医院做了核磁共振,结果竟然查出“小脑占位”,考虑胶质瘤可能性大。还好及时发现了脑瘤,趁着孩子还没有其他更严重的症状,辰辰妈妈决心趁早治疗。试想,如果当初没把孩子头晕的情况放在心上,孩子的症状会继续加重,到较后很可能恶化危及生命……点击此处即可查看案例全文
本文“脑胶质瘤手术技巧?怎么做?”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针对任何具体患者的医疗建议。若怀疑或确诊为“胶质瘤”,请立即咨询值得信赖的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与肿瘤斗争的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深刻理解到,这不仅是一场医学挑战,更是一场涉及希望、毅力和团结的战斗。通过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接受科学的康复指导,并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终将能够为肿瘤患者带来充满希望的新生之光。
- 文章标题:脑胶质瘤手术技巧?怎么做?
- 更新时间:2025-03-13 15: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