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神经外科-国内中文
胶质瘤
联系INC
寻求咨询意见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为您呈现

神经外科前沿资讯

INC > 神外资讯 > 脑肿瘤

鞍区肿瘤常用的手术入路有哪些?

栏目:脑肿瘤|发布时间:2024-12-10 19:07:15|阅读: |鞍区肿瘤常用的手术入路有哪些
鞍区肿瘤常用的手术入路有哪些?鞍区肿瘤的手术入路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生长方向以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等来选择。每种入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在风险,因此,手术入...

  鞍区肿瘤常用的手术入路有哪些?鞍区肿瘤的手术入路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生长方向以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等来选择。每种入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在风险,因此,手术入路的选择是一个个体化的决策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术前详细的影像学评估、多学科讨论以及与患者的充分沟通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鞍区肿瘤常用的手术入路有哪些?

  一、经鼻蝶窦入路

  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

  经鼻蝶窦入路是目前鞍区肿瘤手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入路方式。它是通过鼻腔自然通道,利用内镜或显微镜技术进入蝶窦,然后打开鞍底,直接到达鞍区肿瘤部位。手术过程中,首先要对鼻腔进行适当的准备,如使用收缩黏膜的药物,以减少术中出血并扩大手术视野。然后,沿着鼻中隔或者中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进入蝶窦,确认蝶窦开口后,打开蝶窦前壁,磨除或咬除蝶窦内的分隔,充分暴露鞍底。最后,在显微镜或内镜下打开鞍底骨质,切开硬脑膜,即可看到鞍区肿瘤。

  优势

  创伤小:这种入路避免了开颅手术带来的较大创伤,不需要牵拉脑组织,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损伤较小。例如,对于垂体瘤等鞍区常见肿瘤,经鼻蝶窦入路可以直接到达肿瘤位置,术后患者恢复相对较快,头痛、头晕等并发症相对较少。

  路径直接:从鼻腔到鞍区的路径相对较短,能够更直接地接近和切除肿瘤。特别是对于位于鞍内和鞍上部分的肿瘤,此入路可以提供良好的操作空间,有利于完整切除肿瘤。同时,该入路可以较好地暴露肿瘤与垂体的关系,对于保护垂体功能也有一定的优势。

  美容效果好:由于手术切口在鼻腔内,体表没有明显的瘢痕,这对于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和对外观比较在意的患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优点。

  局限性和风险

  脑脊液漏风险:由于手术过程中需要打开鞍底硬脑膜,存在脑脊液漏的风险。一旦发生脑脊液漏,可能会引起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为了降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手术中需要精细操作,准确地修补鞍底硬脑膜,术后患者也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等。

  鼻腔结构损伤风险:手术操作可能会对鼻腔黏膜、鼻中隔等鼻腔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鼻腔粘连、鼻出血、嗅觉减退等问题。此外,在处理蝶窦和鞍底时,如果对周围的神经(如筛前神经等)造成损伤,可能会导致面部麻木等并发症。

  肿瘤暴露和切除范围受限:对于一些向鞍旁、鞍后或者累及海绵窦等部位广泛生长的肿瘤,经鼻蝶窦入路可能无法充分暴露肿瘤的全貌,导致肿瘤切除不完全。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联合其他入路或者采用分期手术的方式来彻底切除肿瘤。

  二、翼点入路

  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

  翼点入路是一种经典的开颅手术入路。手术切口起始于耳屏前,向上延伸经过颞部,止于发际线内。通过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颞肌,暴露颅骨,然后在翼点处(额骨、蝶骨、颞骨和顶骨的交界处)钻孔,铣开骨瓣。打开硬脑膜后,通过外侧裂池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牵开额叶和颞叶,从而暴露鞍区。这种入路可以从侧方观察和操作鞍区肿瘤。

  优势

  良好的鞍区侧方暴露:翼点入路能够很好地暴露鞍区的侧方结构,对于一些向鞍旁生长、累及海绵窦或者颈内动脉的肿瘤有较好的手术视野。例如,当鞍区肿瘤侵犯海绵窦内的神经血管时,通过翼点入路可以在显微镜下仔细地分离肿瘤与神经血管的粘连,有效地保护这些重要结构。

  灵活的操作角度:手术过程中可以根据肿瘤的具体位置和生长方向,灵活地调整显微镜的角度和手术器械的操作方向。这种灵活性使得医生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的鞍区肿瘤,尤其是那些形状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的肿瘤。

  局限性和风险

  脑组织牵拉损伤风险:由于需要牵开额叶和颞叶来暴露鞍区,可能会对脑组织造成一定的牵拉损伤。长时间的牵拉可能会导致脑水肿、脑梗死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神经功能。为了减少这种损伤,手术中需要充分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并且尽可能缩短脑组织的牵拉时间。

  创伤较大:与经鼻蝶窦入路相比,翼点入路是一种开颅手术,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恢复时间也相对较长。而且,开颅手术还存在感染、出血等风险,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术后情况。

  对深部结构暴露有限:虽然翼点入路能够很好地暴露鞍区的侧方,但对于鞍区深部的一些结构,如鞍内的肿瘤底部,可能暴露不够理想。在处理这些深部结构的肿瘤时,可能需要特殊的手术器械或者调整手术角度,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三、额下入路

  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

  额下入路主要是通过在额部发际内做切口,切开颅骨后,将额叶抬起,从上方直接暴露鞍区。手术切口一般位于双侧眉弓上方,骨瓣主要位于额骨的下部。打开硬脑膜后,小心地将额叶向上抬起,通过视交叉前间隙或者视交叉 - 颈内动脉间隙来观察和操作鞍区肿瘤。

  优势

  对鞍上和视交叉区域的良好暴露:额下入路能够清晰地看到鞍上区域和视交叉,对于主要位于鞍上、压迫视交叉的肿瘤有很好的暴露效果。例如,当鞍区肿瘤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且肿瘤主要位于视交叉下方或前方时,额下入路可以直接到达肿瘤位置,有效地解除肿瘤对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压迫,有利于视力的恢复。

  便于处理大型肿瘤:对于一些大型的鞍区肿瘤,额下入路提供了相对宽阔的操作空间,可以更好地观察肿瘤的全貌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切除肿瘤过程中,可以从上方直接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并且能够及时处理术中可能出现的出血等情况。

  局限性和风险

  额叶损伤风险:抬起额叶时可能会对额叶底面的脑组织和血管造成损伤。额叶与认知、情感等高级神经功能有关,损伤额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精神症状。此外,额叶的静脉回流如果受到影响,可能会引起脑水肿等并发症。

  对视神经和垂体柄的潜在风险: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手术视野的角度问题,可能会对视神经和垂体柄造成意外的损伤。特别是在分离肿瘤与这些结构的粘连时,需要非常小心,否则可能会导致视力进一步下降或者垂体功能障碍。

  手术视野受限(对于鞍旁和鞍后):额下入路对于鞍旁和鞍后区域的暴露相对较差。如果肿瘤向鞍旁或鞍后生长,通过额下入路可能无法完全观察到肿瘤的边界,增加了肿瘤残留的风险。

  鞍区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每种入路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在实际手术中,神经外科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以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

  相关案例阅读:

  垂体瘤手术+放疗后仍继续生长侵袭海绵窦,INC福教授不开颅手术后3年没有复发!

  垂体瘤,是颅内较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引起患者头痛、视力下降、内分泌异常等症状。尽管是良性肿瘤,切除即可,但很多垂体瘤的生长具有侵袭性。如果一开始手术效果不理想,肿瘤即可抓住机会,突破正常垂体的束缚,破茧而出。一旦出现垂体瘤侵袭到“血管神经聚集之地”海绵窦,对于患者和医者来说都可能面临“灾难性”的后果:不是肿瘤残留复发,就是颈内动脉破损出现致命后果。加之肿瘤复发或接受放疗后肿瘤粘连加重、血管壁受损变薄,瘤内通常有多个纤维分隔,全切肿瘤相当困难。而,内镜技术近年来的进展为海绵窦肿瘤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也有了很大进步。

  国际颅底手术教授——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福洛里希教授在其论文“The Medial Extra-Sellar Corridor to the Cavernous Sinus:Anatomic Description and Clinical Correlation”中,就交流了这样一则侵袭进入海绵窦的复发性垂体瘤案例……点击此处即可查看案例全文

  本文“鞍区肿瘤常用的手术入路有哪些?”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针对任何具体患者的医疗建议。若怀疑或确诊为“鞍区肿瘤”,请立即咨询值得信赖的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与肿瘤斗争的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深刻理解到,这不仅是一场医学挑战,更是一场涉及希望、毅力和团结的战斗。通过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接受科学的康复指导,并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终将能够为肿瘤患者带来充满希望的新生之光。

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做为诊断依据,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诊断。请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 文章标题:鞍区肿瘤常用的手术入路有哪些?
  • 更新时间:2024-12-10 19:05:13

真实案例

[案例] 破裂及未破裂动脉瘤的手术入路及策略分析

破裂及未破裂动脉瘤的手术入路及策略分析

2023-09-23 14:24:15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