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畸形,意味着血管的异常。海绵状血管瘤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通常只会对大脑或脊髓造成威胁。当它在大脑中发生时,它被称为大脑海绵状畸形,简称CCM。脑海绵状血管瘤可能会保持稳定数十年,根本不会引起任何症状。有些人只是因为其他原因,比如车祸或其他伤害(“偶然”的发现),在做核磁共振扫描时,才发现自己有海绵状的畸形。对于这些患者,可能根本不需要治疗。
脑海绵状血管瘤或血管瘤或海绵状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血管畸形,属于隐匿性血管性脑损伤,通常在成年时出现。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出现,这些病变越来越多地在儿童身上发现。本文报告两例儿童较大海绵状血管瘤及其治疗情况。
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临床表现有:癞痫、颅内出血、神经功能障碍和头痛等,患者可合并一种以上临床表现。受病灶大小、部位各异,病程变异较大,可为慢性和急性,也出现缓解期或进行性加重。
脑海绵状脑血管瘤诊断
为了诊断对于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使用磁共振成像,其中这些病变显示典型的“爆米花”外观,低信号周围有晕圈。
大脑动脉造影术,脑血管对比研究,用于诊断血管病变,如动脉瘤等。,而不是血管瘤所在区域的客观病变,因为海绵状血管瘤血管造影隐藏畸形组的一部分。
脑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风险大吗?预后如何?
脑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风险大,但仍是明智的选择
对于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手术切除是明智的选择,手术治疗可以完整的切除病灶,治疗更合适。但由于脑干是大脑的重要区域,人体的神经中枢,控制着手、脚、眼、口等的活动,一旦受损就会导致其所支配的躯体相应部位“瘫痪”;脑干左侧,又是优势半球,掌管语言、阅读、认知等功能,一旦受损,患者可能就不会说话、无法阅读。所以脑干部位一直被视为手术的禁区,而脑海绵状血管瘤就刚好处在这个禁区上,不仅威胁大,而且手术难度相当高,所以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和一个好的手术方法重要。
对于脑干海绵状手术方法的选择,国际上普遍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去达到一个切除的目的。显微外科手术相对传统手术,视野更清晰,传统手术肉眼看不清的细小组织,显微镜下也可清晰看见,还有立体感。而且可以和其他新技术相结合,比如术中iMRI、术中神经导航等高科技复杂仪器,不仅可以对病灶进行实时定位,提供病灶周围及内部的血流情况,而且还可以确定肿瘤切除后残余肿瘤的体积,明确肿瘤的切除程度,再根据切除程度继续手术,大大提高了切除率,甚至全切。
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预后如何?
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再出血很常见,但无法评估,而且患者经常有多个核磁共振成像发现的脑海绵状血管瘤。患有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面临着这样一种诊断:他们未来可能会出现多种出血,这些出血似乎是随机发生的,除了手术切除外没有任何预防措施。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国际手术教授:德国巴特朗菲教授
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不仅能通过手术提升患者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切除率,更能解决海绵状血管瘤压迫脑干组织的问题,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甚至可以慢慢的得到恢复。所以患者为提升对神经外科医生的选择上要尽可能的依据医生以往治疗案例进行考虑。巴特朗菲教授在脑干位置上的手术成就为他在脑干胶质瘤领域进行更持续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国内外同道提供了高质量的脑干胶质瘤体内与体外研究模型。巴特朗菲教授在2018 INC国际神经外科教授年会上关于脑干外科手术的要点的主题演讲中提到:为了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手术之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除了研究全部的核磁共振平面,还要研究脑干模型。他会将脑干模型拿在手中研究,试图找出在特定病变中较好的手术入路。这的术前准备工作都是为了顺利的大水平切除脑干位置的病变。
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外科研究所(INI)神经外科教授,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委员会现任主席巴特朗菲(Helmut Bertalanffy)教授,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上有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是国际上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教授,手术采用的方法包括翼点/眶颧、颞下、乙状窦后、枕下外侧髁、小脑幕前和眶内等多种入路,合适的抵达手术“禁区”。术后超过90%的患者,神经功能与术前持平或好转,很好的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 文章标题:脑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风险大吗?预后如何?
- 更新时间:2021-08-18 17: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