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状血管瘤在0.4-0.8%的人口中发现,它是获得性病变,大约80%的患者患有散发性疾病,而20%的患者具有家族性疾病。大约10-35%的海绵状血管瘤出现在脑干。从宏观上看,这些血管畸形表现为桑葚状的非均匀体。t2加权MRI可见高强度区和部分增强。随着MRI时代的到来,深部海绵体的检出率迅速提高。由于脑干内高密度的脑神经核和纤维束,即使是小的出血也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症状,但也可能在手术治疗后演变为发病诱因。尽管一些医生建议采用保守治疗或放射治疗,显微外科切除脑干海绵体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有症状的患者。手术治疗的目标不仅是好转神经系统症状,而且是保持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只有少数作者提到相关疾病特异性结果参数的必要性,以指导临床决策和进一步的研究。
INC旗下国际神经外科学顾问团(WANG)的专家成员、巴特朗菲教授在论文中通过对71例因脑干海绵体瘤手术的患者的分析,强调了在评估这种困难的手术治疗的结果时,生活质量的作用,这也是教授的治疗理念——注重预后和患者的康复情况。
在本研究中,巴特朗菲教授纳入了全部在1996年至2007年间接受过直接手术切除的脑干海绵状畸形患者(全部手术均由作者巴特朗菲教授完成)。排除数据采集结束时随访少于6个月的患者。其中一名男性患者在手术4个月后死于肝炎。尽管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但仍有两名患者失去了随访。在此时间段内,共有100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根据选择标准,本研究共接受了71例患者的手术。该系列的较后24名患者在术前和术后都进行了问卷调查,巴特朗菲教授将这个亚组称为前瞻性亚组。其余47例为回顾性亚组。
判定标准:海绵体位置和既往出血海绵体位置被划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三种解剖类型之一。既往出血的定义标准为:1)急性发作的神经功能缺损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2)已有症状的恶化或出现新的症状;3)相应的神经影像学结果。
评估结果:在接受随访的71名患者中,62名患者(87%)在较后的随访中进行了与手术前相同的活动。术后到较后一次随访的时间间隔与我们6 - 100个月范围内的KPS评分、PR或SF-36评分无关。在术后的前4-6个月里,我们有许多轶事报道,大多数患者都缺乏注意力和抗压能力。结果发现,这些缺陷只是暂时的,并没有出现在较后的跟进。对于术前和术后均有SF-36评估的前瞻性亚组患者,我们记录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平均随访时间为11.5个月,随访范围为6-30个月。在心理成分总结(MCS)中,术前MCS中位数为40,术后MCS中位数为49。24例患者中13例(54%)MCS好转,9例(38%)MCS保持在5点范围内,2例(8%)MCS恶化。单个患者MCS好转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6 。PR的降低和术后MCS的降低均与患者的脑内神经系统恢复指数为-0.59相关(p = 0.002),这说明神经系统症状的减轻对良好生活质量评估的影响也与主观水平有关。我们的补充问卷详细评估了手术治疗对生活质量的不同影响。71名患者中,有58人(82%)术后感觉良好或更好。在这58例患者中,16例(23%)术后感觉好多了,21例(29%)好,21例(29%)术后感觉良好。
研究表明,对于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来说,手术全切和术后生活质量都重要,因此手术决策应更加谨慎,由严谨的主刀医生手术可以为患者争取到更大受益。巴特朗菲教授个人脑干手术案例就有800余例,其即为擅长在疑难位置手术、确定患者顺利的情况下提高切除率,以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内患者可拨打400-029-0925咨询INC国际专家远程视频咨询。
- 文章标题:国际专家解读: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后能恢复正常吗?
- 更新时间:2021-03-17 1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