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神经外科-国内中文
胶质瘤
联系INC
寻求咨询意见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为您呈现

神经外科前沿资讯

INC > 神外百科

偏瘫

  • 发布时间:2021-10-19 11:06:55
  • 阅读:
偏瘫又称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体瘫痪,常伴有同侧中枢性面瘫和舌瘫。如为优势半球病变,则伴有失语症。偏瘫患者的病变多在对侧大脑半球内囊附近,见于脑血管病、炎症、肿瘤等。内囊损伤后可表现为“三偏”综合征,即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偏瘫概况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偏瘫病因

  引发偏瘫的较常见原因为脑卒中,多为缺血性脑卒中。此外,出血性卒中、自身免疫性疾病、外伤等疾病,也可通过损伤脑部相关神经进而发生偏瘫。

一、主要病因

  1.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是引起偏瘫的较主要原因,脑卒中患者损伤脑部血管及脑组织,引起相应部位功能受损,内囊附近受损时,出现偏瘫。

  2.高血压

  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多合并高血压,高血压损伤全身血管,涉及脑部重要供血动脉时,易发生出血或缺血,进而发生偏瘫。

  3.心脏病

  心脏病患者已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易造成血管闭塞,引发脑血管病,出现偏瘫。

  4.外伤

  大脑或者脊髓受损引起,如车祸或者运动伤害等原因导致偏瘫。

  5.中风

  由于颈部或者大脑中的动脉发生阻塞或颅内动脉破裂,从而导致大脑支配运动的神经受损,进而引起偏瘫。

偏瘫症状

  主要为一侧上下肢的运动障碍。在临床上有四种表现形式:

  ①意识障碍性偏瘫:表现为突然发生意识障碍,并伴有偏瘫,常有头及眼各一侧偏斜。

  ②弛缓性偏瘫:表现为一侧上下肢随意运动障碍伴有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意肌麻痹明显面不随意肌则可不出现麻痹,如胃肠运动、膀胱肌等均不发生障碍。

  ③痉挛性偏瘫:一般的是由弛缓性偏瘫移行而来,其特点是明显的肌张力增高。上肢的伸肌群及下肢的屈肌群瘫痪明显,肌张力显著增高,故上肢表现为屈曲,下肢伸直,手指呈屈曲状态,被动伸直手有僵硬抵抗感。

  ④轻偏瘫:在偏瘫极轻微的情况下,如进行性偏瘫的早期,或一过性发作性偏瘫的发作间隙期,瘫痪轻微,如不仔细检查易于遗漏。

偏瘫检查

  1.体格检查

  偏瘫患者进行严格的神经内科体格检查有助于疾病的定位诊断。

  2.血常规

  通过检查血常规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感染。

  3.心电图

  偏瘫患者常规应做心电图,明确是否由心脏异常引起。

  4.头颅CT

  在发病早期可鉴别引起偏瘫的原因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

  5.头颅核磁

  与头颅CT相比,头颅核磁可以发现更小灶的梗死。

  6.经颅多普勒及颈动脉超声

  监测颅内及颈部大血管是否已经受到累及。

  7.增强CT

  当其他检查发现颅内外血管可能病变时,增强CT有助于明确诊断。

偏瘫治疗

  推拿治疗

  一、适应症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

  二、辨证施治包括三部分

  ﹙一﹚辨证分型:本证以单侧上下肢瘫痪无力,口眼歪斜,舌强语蹇等为主症。初期患者肢体软弱无力,知觉迟钝或稍有强硬,活动功能受限,以后逐渐出现强直挛急,患者姿势常常发生在改变和畸形等。

  ﹙二﹚治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三﹚基本治法:背及下肢部操作

  ﹙1﹚手法:滚、按、揉、搓、擦等法

  ﹙2﹚穴位及部位: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风市、伏兔、膝眼、解溪。

  ﹙3﹚操作:

  1.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在患者侧面,先施按法于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2-3次,重点在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再在脊柱两侧用滚法治疗,并向下至臀部,股后部、小腿后部。以腰椎两侧、环跳、委中、承山、及跟腱部为重点治疗部位。同时配合腰后伸和患侧后伸的被动活动。约5分钟。

  2.患者取健侧卧位﹙患侧在上﹚。自患侧臀部沿大腿外侧经膝部至小腿外侧用滚法治疗,以髋关节和膝关节作为重点治疗部位。约3分钟。

  3.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在侧面,用滚发在患侧下肢,自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前面,向下至髋关节及足背部治疗,重点在伏兔、膝眼、解溪、。同时配合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伸屈活动和整个下肢内旋动作。再用拿法施与患侧下肢,拿委中、承山、以大腿内侧中部及膝部周围为重点治疗。按、揉风市、膝眼、阳陵泉、解溪。较后用搓法施于下肢。约3分钟。

  针刺治疗偏瘫

  针刺疗法对偏瘫治疗有较好疗效,不但在脑血管病的恢复期可以普遍应用,对部分病例还可早期治疗。现将较常用的体针和头针疗法介绍如下。

  (1)体针的常用穴位

  头面部:百会、上星、印堂、迎香、太阳、下关、地仓、人中、翳风、风池等穴。

  上肢: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少泽、后溪等穴。

  下肢:环跳、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昆仑、涌泉等穴。

  每次取穴不宜过多,可轮流使用。一般选用1~2个主穴,再选若干配穴。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休息5~7天,可再行第2疗程,并可用电针。

  (2) 头针:是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一种特殊针刺疗法。主要是根据神经解剖大脑皮层功能的理论,运用针刺疗法,在头皮上划出皮层功能相应的刺激区,在这些刺激区进行针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瘫痪、麻木、失语等症。脑梗塞病人以早期治疗为佳;脑出血病人一般待病情稳定后开始。

  取穴:对侧运动区为主;感觉障碍取对侧感觉区;运动性失语取对侧面运区;感觉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三区;命名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二区。

  方法:根据上述原则选好刺激区位置,用快速进针,达到头皮下或肌层,斜向捻转至要求的区域长度,进行快速持续捻针,每分钟要求捻转200次以上,一般2~3 分钟即达到适应刺激量和刺激强度,患者相应的肢体有热、麻、胀、抽、出汗等感觉,休息5分钟,再捻转2~3分钟,再休息5~10分钟起针。每日1次,一般 10~15天为1疗程,中间可休息一周左右,再作第2 疗程。

偏瘫并发症

  脑血管病进入恢复期后,如不及时进行康复锻炼,偏瘫侧肢体就会发生挛缩、僵硬、畸形,甚至引起剧烈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引起瘫痪肢体疼痛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1)肩关节半脱位 上肢完全瘫痪后,使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在重力的影响下,肩关节往往会受牵拉而发生半脱位。病人经常感疼痛或不适,尤其是在给患肢被动运动时,疼痛就更厉害。

  肩关节为什么容易半脱位呢?这是由于肩关节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知道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差别很大。而活动范围较大的就数肩关节了。它几乎可作所有方向的运动,使我们能够灵活地从事日常各种活动。

  肩关节的这种功能,主要与它的构造有关。由于肩关节窝较浅,关节头圆而大,活动起来当然方便。但当肢体瘫痪后,肩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松弛,固定关节的功能减弱,加之重力作用,肩关节就会离开关节窝,滑到下面去了,临床上就出现肩关节外形改变,并产生疼痛。

  (2)肩手综合征 此症常发生于脑血管病后1~3个月,是脑血管病后肩痛、手痛的常见原因,如不及时治疗,后果严重,常引起残疾。

  这种病主要表现为患侧肩痛,手痛,上肢外展、旋外、上抬受限,强制被动运动则剧痛难忍,手背、手指肿胀,手背皮肤皱纹消失,有光亮感,压之微凹,皮肤渐红,皮温增高以及指腕关节屈曲疼痛等症状。

  (3)肩关节周围炎 常于偏瘫后数月发生,临床初期表现上臂外展和上抬时疼痛,以后逐渐加重,病人出现持续性上臂和手剧烈疼痛,往往使患者难以入睡,而无望地哭泣,并恳求医生或别人不要动他的肩臂。

  此外,足趾严重屈曲、内收,肘、膝关节屈肌萎缩,跟腱缩短,当触地受压或活动时,也常引起患肢疼痛。

偏瘫预防

  早期筛查

  (1)中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监测心功能。

  (2)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病人,定期复查CT、经颅多普勒彩超、颈动脉彩超等监测颅内外血管情况。

  预防措施

  (1)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40岁以上的中年人应该定期检查血脂、血压、血糖等项目。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低盐、低脂饮食,摄取优质蛋白及维生素。

  (3)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

  (5)注意自我保护,避免发生颅脑外伤、脊髓创伤等。

  • 文章标题:偏瘫
  • 更新时间:2021-10-19 11:00:00

相关案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