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治疗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的治疗难度大,风险高,对神经外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这种复杂的病变通常需要多次治疗,再次出血的发生率高。目前还没有确定手术治疗和血管治疗是好是坏。Peschllo对334例血泡样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114例,血管治疗199例,联合治疗19例)的总结分析显示,治疗效果与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有明显关系。
对于Hunt-Hess分级≤3的患者,血管内治疗组和手术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4.9%和70.0%;对于Hunt-Hess分级≥4的患者,血管内治疗组和手术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40.7%和59.1%。如果患者Hunt-Hess分级不分组,整体预后良好率和预后不良率:血管内治疗组分别为78.9%和21.1%,手术组分别为67.4%和32.6%。对于Fisher分级≤2的患者,血管内治疗组和手术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8.8%和77.1%;Fisher分级≥3的患者,血管内治疗组和手术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61.1%和61.4%。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治疗
血管内治疗组和手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5%和24.1%;血管内治疗组较常见的并发症是血栓形成(33.3%)和血管痉挛(19%)。手术组较常见的并发症是动脉瘤破裂出血(81.5%)。血管内治疗组和手术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1.1%和35.7%。结果表明,血管内治疗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似乎较低。Shah等36篇文献显示,血泡样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133例,血管内治疗119例,联合治疗4例)的汇聚分析显示,即时动脉瘤闭塞治愈率高于血管内治疗(88.9%vs63.9%),近期随访手术优于血管内治疗(88.4%vs75.9%);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率略低于手术治疗(26.27%vs27.8%),因此无法确定哪种治疗方案具有优势;作者指出,近期随访手术治疗也优于血管内治疗(88.4%vs75.9%);
开颅手术可以获得更好的术后即时和长期闭塞率,但血管介入治疗更顺利,也可能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方法的选择应结合患者的意图、动脉瘤的特点和不良预后的风险效益比。
血管治疗
血泡样动脉瘤的血管治疗通常采用简单的弹簧圈栓塞、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多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膜支架和血流导向装置(FD)等。目前,血管治疗的重点是肿瘤动脉的重建,而不是简单的肿瘤内栓塞。一些栓塞技术和材料的改进,如动脉瘤栓塞中铆钉技术的应用,结合金属覆盖率高的支架,有利于肿瘤动脉内膜的修复,降低术后复发率。理论上,膜支架在保持病变动脉通畅的同时隔离动脉瘤,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但覆膜支架的顺应性较差,在输送支架过程中容易损伤血管壁,引起术中出血;此外,血泡样动脉瘤动脉血管条件复杂,支架释放后壁不良容易产生内瘘。同时,血泡样动脉瘤大多毗邻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等分支动脉;如果定位不准确,会导致支架段血管侧支闭塞;也可能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导致内膜增生和血管狭窄。因此,在血泡样动脉瘤的治疗过程中,应仔细考虑覆膜支架的选择。FD治疗血泡样动脉瘤的合适性较高。
燕等经筛查较终纳入14篇文献(均为病例回顾性分析研究),共有115例患者(120例血泡样动脉瘤)采用单一或重叠FD治疗。结果表明,完全闭塞率为69%,复发率为13%,再出血率为8%;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9%和11%,长期预后良好率为86%。亚组分析显示,与重叠FD支架治疗血泡样动脉瘤相比,单FD支架治疗的预后更好(P=0.02);然而,两者治愈率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没有统计意义(均P>0.05)。笔者指出,FD治疗血泡样动脉瘤是顺利合适的,单FD支架治疗的预后优于重叠FD支架;高金属覆盖率的FD需要更加强调抗血小板治疗,但过度抗血小板治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文章标题: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治疗
- 更新时间:2022-02-08 11: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