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血管畸形致病机制,脊髓血管畸形是一种少见病,发病率不是明确,平均发病年龄在20岁左右,发病原因目前也还不清楚,只知道大部分是先天性的发育异常,也有后天因素的影响,例如外伤、手术、感染等。
脊髓血管畸形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命,但由其引起的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症状常常会导致患者失去劳动和独自生活能力。常见症状包括腰痛、神经根性疼痛、肢体肌力减弱、感觉异常等。
脊髓血管畸形致病机制
也有相当大一部分脊髓血管畸形不表现以上症状,仅是在其他疾病的检查中,偶然发现有脊髓血管畸形的存在。
脊髓血管畸形致病机制如下:
1.脊髓静脉高压
脊髓血管畸形的损伤机制中较常见的就是脊髓静脉高压,是由动脉血进入到原本低压的病变静脉血管中导致的,因为病变静脉内压力增高而使得回流障碍(人体血液循环,是组织淋巴的体液回收至静脉,静脉层层吸收,直至肺动脉再转换成动脉血),当回流障碍时,脊髓中液体积聚使脊髓肿胀,神经元变性和坏死。
2.“盗血”
由于病变血管导致了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部分脊髓组织为适应这种变化,只好构筑出“低阻力”血管(动静脉短路或畸形血管团等异常结构)来获得血液的营养供应,这种机制算是拆东墙补西墙,动静脉短路或畸形血管团等异常结构的出现又会使原本血液供应正常的地方出现供血不足。
3.占位效应
多数脊髓血管畸形本身的占位效应并不明显,占位效应出现的原因更多是病变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的血肿,或者是伴有动脉瘤、扩大的引流静脉或静脉瘤。
4.出血
常规情况下出血并不多见,不过,伴有动脉瘤时较容易发生血管破裂出血,出血常会引起脊髓的急性损伤。
5.血栓形成
血栓较多见于静脉,特别是长而扭曲狭窄的静脉官腔,也可以出现在动脉。当血管被血栓堵塞后,自然在堵塞位置之后的脊髓组织会出现缺血、坏死。
以上就是“脊髓血管畸形致病机制”的全部内容。脊髓血管畸形在治疗时,主要任务是较大限度清除畸形血管团,同时尽可能保护脊髓功能不受损伤,以达到降低出血风险,减轻症状,预防残疾和其他症状恶化的目的。
- 文章标题:脊髓血管畸形致病机制
- 更新时间:2021-09-15 15: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