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神经外科-国内中文
胶质瘤
联系INC
寻求咨询意见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为您呈现

神经外科前沿资讯

INC > 神外资讯 > 神外前沿

鞍区脑膜瘤临床表现(鞍区脑膜瘤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栏目:神外前沿|发布时间:2023-01-05 14:08:26|阅读: |鞍区脑膜瘤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有学者对鞍上型脑膜瘤24例患者和鞍旁型脑膜瘤32例患者进行过研究统计。全部患者中,以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有26例,其中鞍上型脑膜瘤有17例,鞍旁型脑膜瘤有9例,两种脑膜瘤...

  有学者对鞍上型脑膜瘤24例患者和鞍旁型脑膜瘤32例患者进行过研究统计。全部患者中,以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有26例,其中鞍上型脑膜瘤有17例,鞍旁型脑膜瘤有9例,两种脑膜瘤患者以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比较(=9.065,P =0.003),提示鞍区脑膜瘤引发的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患者中多为鞍上型脑膜瘤;鞍上型脑膜瘤出现垂体受压、视野缺损、视神经或视交叉受压例数均高于鞍旁型脑膜瘤(P<0.05)。

  脑膜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并且大部分脑膜瘤患者均为良性肿瘤。脑膜瘤发病后会引起患者出现视力下降、垂体受压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脑膜瘤主要发病在颅底部位,并且不同发病位置有不同的病理学性质,所以临床上常使用CT或是MRI帮助诊断,通过对比两种检查结果,诊断脑膜瘤患者的发病情况。

  目前临出上对于脑膜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虽然脑膜瘤为良性肿瘤,但是手术治疗后仍会有复发的情况,甚至会导致死亡,并且不同的入路方式对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同,所以目前对如何更好的治疗脑膜瘤仍是临床上较大的难题。

  鞍区脑膜瘤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脑膜瘤,临床上按照肿瘤与蝶鞍位置关系可将鞍区脑膜瘤划分为鞍上型脑膜瘤与鞍旁型脑膜瘤。在本组研究结果中,鞍上型脑膜瘤更能引起患者视力、视野损伤,这与鞍上脑膜瘤本身更易造成视神经或视交叉受压以及肿瘤对视神经的穿支血管影响有关。

鞍区脑膜瘤临床表现(鞍区脑膜瘤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并且这一现象在影像学检查结果中也能看出,鞍上型脑膜瘤更能造成垂体、视神经及视交叉受压。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对于直径大于3 cm的鞍区脑膜瘤对周围神经血管形成包饶明显要小很多,提示肿瘤越大对周围视神经等一些组织的影响也相对增大。

  目前在临床上治疗鞍区脑膜瘤较直接的方式是手术治疗。但是由于鞍区脑膜瘤位置不同,临床显微镜手术治疗难度较大,此种手术方式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高,并且手术的风险较大。

  相关资料研究了显微镜手术治疗对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均表示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视力均能得到好转,并且提出手术疗效与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手术过程中重要结构的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学者研究在显微镜下采用不同的入路方式对鞍区脑膜瘤的疗效,结果证明,纵裂入路治疗鞍区脑膜瘤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还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恢复具有作用。

  另有学者研究了眶上外侧入路在鞍区脑膜瘤患者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此种手术方式具有缩短手术时间,手术的难度相对较低,患者死亡率低等优点。此外还有研究从鼻蝶入路治疗,结果提示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的创伤较少,肿瘤全切率较高。

  还有学者研究从前纵裂入路治疗,提出此种入路方式能控制患者术后水电解紊乱情况发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 而在本文研究结果中,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均无差异(P>0.05)。

  表明每种入路方式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在选择手术入路时要根据患者患眼视力、肿瘤原发位置、范围以及年龄和健康状况来确定,例如肿瘤仅限于眶内,则选择外侧开眶﹔若是经MRI 证实肿瘤已经向视神经或是颅内蔓延,则选择开颅手术。所以在手术时应根据肿瘤的位置选择治疗方式。

  以上就是“鞍区脑膜瘤临床表现(鞍区脑膜瘤的症状和临床表现)”的全部内容,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聚集10余位国际神经外科专家,致力于中外神经外科技术的交流、合作、促进和提高,同时针对高要求人群及特别疑难手术病例,提供咨询服务。

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做为诊断依据,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诊断。请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 文章标题:鞍区脑膜瘤临床表现(鞍区脑膜瘤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 更新时间:2023-01-05 14:06:44

真实案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