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桥脑角(CPA)的肿瘤可以通过增强MRI上的关键特征来分类,这限制了鉴别诊断。无强化病灶进一步分为那些在T1加权MRI上有高或低信号的病灶。增强病变,如本例所示,按解剖分区:轴内、轴外和颅底。增强的轴外病变占CPA肿块的80%至95%。增强轴外病变的鉴别诊断包括神经病变、动脉病变和脑膜病变。
CPA中可能发生的神经损伤包括该区域中各种神经的神经鞘瘤;它们通常可以通过它们的解剖位置来区分,听神经瘤是典型的沿着前庭神经(VIII)溢出内耳道的冰淇淋锥形肿块。
典型地,该物质侵蚀声学孔的壁,导致IAC扩张。通常在T1上是等信号,在T2上是高信号,表现为均匀的强化。听神经瘤是较常见的CPA区域肿瘤,约占病变的70-80%。
三叉神经(V)神经鞘瘤通常累及梅克尔氏穴,而面神经(VII)神经鞘瘤通常累及膝状窝,混合神经(IX,X,XI)神经鞘瘤通常累及颈静脉孔。由于CPA区域的空间有限,可能难以在影像上确定大病变的解剖来源。
可能发生在CPA中的增强动脉病变是椎基底动脉瘤。典型的动脉瘤轮廓分明,呈圆形。由于血流空洞,在T2加权像上通常是低信号,除非有血栓和出血区域,导致更复杂的T2信号。
可能发生在CPA区域的脑膜病变包括转移瘤、黑色素瘤、结节病、结核病和脑膜瘤。转移瘤通常是多发性的,有时有已知的原发恶性肿瘤。如果黑色素瘤转移瘤由于黑色素含量高而在T1加权图像上显示高信号,则黑色素瘤转移瘤可以与其他转移瘤相区别。
然而,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发现。神经肉瘤样病通常累及多个部位的脑膜,病变在T2加权像上呈混合信号低信号,而在增强。脑膜结核瘤在T2加权像上可表现为结节状或环状强化,并伴有中心低密度。可能有多灶性脑膜受累。
脑膜瘤是二常见的CPA肿块,占病例的10%到15(10).在CT上,大约20%会显示钙化,一些可能显示邻近骨质增生或骨刺(11).在MRI上,它们可能具有独特的形状,典型的是在脑膜起点有一个宽的基底,在对侧有一个半球形状。
大多数在T1和T2上与皮质呈等信号,呈均匀强化,类似于神经鞘瘤。在60%到70%的病例中,还可能出现非肿瘤性的瘤周硬膜增厚,称为“硬膜尾征”虽然硬脑膜尾在脑膜瘤中较常见并高度提示脑膜瘤,但在不太常见的CPA病变和邻近VS(12).
CPA脑膜瘤在影像学的基础上可能很难与VS相鉴别。虽然大多数VS起源于IAC中的下前庭神经鞘,但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脑膜上皮细胞。除了少见的管内脑膜瘤,CPA脑膜瘤起源于IAC的外部。
此外,当脑膜瘤确实生长到IAC中时,它不趋向于扩大听觉孔,这是不同于前庭神经鞘瘤。
CPA区肿瘤巴教授成功案例交流
病情回顾:41岁的孟女士,因听神经瘤已丧失右耳听力,右侧轻度面瘫,做过了手术后本以为能松一口气,没想到术后一年她的左边耳朵感觉很闷,还时不时地头疼……
本以为是听神经瘤复发,不曾想医院核磁检查后结果显示“左侧桥小脑三角区脑膜瘤”。而孟女士的脑膜瘤位于桥小脑角区,这正好连接着大脑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和听神经等,手术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怕一点小小的损伤均会带来不可逆的后果。
国内医生都说手术对听神经、面神经的风险较大,不能确定术后能够保留原有的听力且不面瘫。
治疗过程:
网上各种查阅资料,病友圈多方打听得知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即将来华进行示范手术教学,于是他们决定咨询教授能否为自己手术。
教授研究过孟女士的病历后表示尽管手术困难,但鉴于我以往的经验,患者成功手术的几率很高。在INC合作的无锡二人民医院,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为孟女士进行手术,国内神经外科团队协力配合,加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设备的使用,较后孟女士的脑膜瘤终于得到了全切,听神经和面神经也得到了完好保留。
术后孟女士麻醉复苏后,巴教授尽快到ICU查房,了解患者听神经、面神经的功能术后1个月随访,孟女士状态良好
总结:
小脑桥脑角(CPA)的肿瘤可以通过增强MRI上的关键特征来分类,这限制了鉴别诊断。无强化病灶进一步分为那些在T1加权MRI上有高或低信号的病灶。增强病变,如本例所示,按解剖分区:轴内、轴外和颅底。
增强的轴外病变占CPA肿块的80%至95%。增强轴外病变的鉴别诊断包括神经病变、动脉病变和脑膜病变。而CPA小脑桥脑角肿瘤的治疗,由于靠近脑干等重要脑组织,手术选择由需谨慎,寻求有能力顺利全切的主刀医生,才能争取较好的预后和术后生活质量。
以上就是“CPA区脑膜瘤如何治疗?巴教授成功案例交流”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CPA区脑膜瘤”相关问题,请拔打4000290925咨询我们,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聚集10余位国际神经外科专家,致力于中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为神经外科疑难手术案例提供国际前沿远程咨询意见和手术方案。
- 文章标题:CPA区脑膜瘤如何治疗?巴教授成功案例交流
- 更新时间:2022-11-03 16: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