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瘤跟脊索瘤有啥区别?脊髓瘤和脊索瘤是两种不同的肿瘤,它们在起源、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起源
1. 脊髓瘤
脊髓瘤起源于脊髓本身或脊髓周围的组织。它可以来源于脊髓的胶质细胞(如星形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是脊髓胶质瘤;也可以来自脊髓的被膜(如硬脊膜、软脊膜)、神经根或者血管等周围组织。例如,神经鞘瘤是起源于神经鞘膜细胞的脊髓瘤,通常与脊神经后根关系密切。
这些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如某些基因突变)、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等)以及个体的免疫状态等。
2. 脊索瘤
脊索瘤起源于胚胎时期残留的脊索组织。脊索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中轴结构,正常情况下,大部分脊索组织会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退化消失,但在某些情况下,部分脊索组织残留并异常增殖,形成脊索瘤。
脊索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脊索细胞的基因突变等有关。它好发于人体中轴线的部位,如颅底、脊柱和骶骨,这些部位正是胚胎时期脊索组织分布的区域。
二、发病部位
1. 脊髓瘤
脊髓瘤主要发生在椎管内,具体位置与脊髓及其周围结构有关。可以分为髓内、髓外硬膜内和硬膜外三种类型。
髓内肿瘤生长在脊髓实质内,如脊髓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等。髓外硬膜内肿瘤位于脊髓的软脊膜和硬脊膜之间,常见的是神经鞘瘤和脊膜瘤,这类肿瘤通常会压迫脊髓。硬膜外肿瘤则在硬脊膜之外,可来源于椎骨的原发肿瘤或其他部位转移来的肿瘤,它们可能通过压迫硬脊膜间接影响脊髓。
2. 脊索瘤
脊索瘤好发于颅底蝶枕部、颈椎、骶尾部等中轴线部位。在颅底,它可以累及斜坡、鞍区等区域,压迫视神经、垂体、脑干等重要结构。在脊柱部位,主要侵犯椎体,破坏骨质并向周围组织浸润。骶尾部脊索瘤则会对骶骨周围的直肠、膀胱、坐骨神经等结构产生影响。
三、临床表现
1. 脊髓瘤
运动障碍:根据肿瘤在椎管内的位置不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髓内肿瘤早期可能表现为脊髓节段性的运动功能损害,如手部或脚部小肌肉的无力、萎缩。髓外硬膜内肿瘤多引起压迫平面以下的肢体无力,且往往从一侧肢体开始,逐渐发展为双侧肢体无力。例如,颈椎髓外硬膜内神经鞘瘤可能首先导致一侧上肢的无力和肌肉萎缩,随着肿瘤的生长,会出现双侧上肢和下肢的无力,甚至瘫痪。
感觉障碍:同样会因肿瘤位置而异。髓内肿瘤可能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觉、温度觉减退或丧失,而触觉相对保留。髓外硬膜内肿瘤通常引起压迫平面以下的感觉减退,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同时受累。患者可能会感到肢体麻木、刺痛或对冷热感觉不灵敏。
括约肌功能障碍:当脊髓瘤影响到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时,会出现大小便失禁或潴留。这是因为这些部位的神经主要控制膀胱和直肠的括约肌功能。
2. 脊索瘤
局部疼痛:是脊索瘤较为常见的症状。在颅底,表现为头痛,可能伴有眼眶、耳部等部位的疼痛。在脊柱和骶骨部位,会出现相应部位的疼痛,如颈痛、腰痛或骶尾部疼痛。疼痛的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并且随着肿瘤的生长和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疼痛会逐渐加重。
神经功能障碍:如果脊索瘤压迫或侵犯神经,会出现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在颅底,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面部麻木或面瘫等。在脊柱区域,会引起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与脊髓瘤不同的是,这种神经功能障碍往往是由于肿瘤对脊髓或神经根的直接侵犯,而非单纯的压迫。骶尾部脊索瘤可能会影响下肢的神经功能,还会导致排便、排尿功能障碍,如便秘、尿频、尿失禁等。
四、病理特征
1. 脊髓瘤
脊髓瘤的病理类型多样。以脊髓胶质瘤为例,根据细胞形态和生物学行为可分为不同级别。低级别胶质瘤(如Ⅰ - Ⅱ级)细胞分化较好,生长相对缓慢,与周围组织的边界可能较清楚。高级别胶质瘤(如Ⅲ - Ⅳ级)细胞异型性明显,增殖活跃,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并且容易发生坏死、出血等。
神经鞘瘤和脊膜瘤等肿瘤一般为良性,细胞形态规则,有完整的包膜,通常与周围组织有一定的界限。它们主要通过压迫周围组织产生症状,而非浸润性破坏。
2. 脊索瘤
脊索瘤在病理上属于低度恶性或交界性肿瘤。肿瘤细胞呈多角形或立方形,细胞质内含有空泡,称为“液滴细胞”,这是脊索瘤的典型病理特征。它具有局部侵袭性,会侵犯周围的骨质、肌肉、神经和血管等组织,但很少发生远处转移。
五、治疗方法
1. 脊髓瘤
手术治疗:是脊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髓内肿瘤,手术难度较大,需要在保护脊髓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手术切除相对容易,因为它们与脊髓之间通常有明显的界限。硬膜外肿瘤的治疗除了切除肿瘤本身外,还可能需要对受累的椎骨进行处理,如椎体切除和重建。
放射治疗和化疗:对于恶性脊髓瘤,如高级别胶质瘤,手术后通常需要辅助放射治疗和化疗来控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而对于良性脊髓瘤,如神经鞘瘤和脊膜瘤,手术完全切除后一般不需要辅助治疗。
2. 脊索瘤
手术治疗:也是脊索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其位置特殊和局部侵袭性,手术难度很高。手术目的是尽可能切除肿瘤,减轻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和侵犯。在颅底和骶骨等部位,手术可能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涉及神经外科、骨科、耳鼻喉科等多个科室。
放射治疗:由于脊索瘤难以完全切除,术后常需要放射治疗来控制残留肿瘤的生长。质子治疗和重离子治疗等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在脊索瘤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它们可以更精准地照射肿瘤,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六、预后
1. 脊髓瘤
脊髓瘤的预后与肿瘤的病理类型、位置、治疗的早晚等因素有关。良性脊髓瘤(如神经鞘瘤、脊膜瘤)如果能早期手术切除,预后较好,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可能会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完全恢复。恶性脊髓瘤(如高级别胶质瘤)预后较差,尽管采取了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肿瘤仍可能复发,患者的生存期较短,且神经功能恢复困难。
2. 脊索瘤
脊索瘤的预后一般不太乐观。由于其局部侵袭性强,手术难以完全切除,复发率较高。虽然放射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的生长,但长期来看,肿瘤可能会持续进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产生严重影响。不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如新型手术技术和放射治疗方法的应用,脊索瘤患者的预后也在逐渐改善。
脊髓瘤和脊索瘤在多个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了解这些区别对于准确诊断、合理治疗以及评估患者的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案例阅读:
福教授脊索瘤手术精选13例——国际上如何尽全切、尽力避免复发?
少见”“高复发率”“难以治疗”——提到脊索瘤,这几个词是患者难以绕过的痛点。作为发病率百万分之一的肿瘤,虽然在组织学上归类为低度恶性的肿瘤,但是在生物学行为上,脊索瘤具有局部的侵袭性和骨质损害性,如果不能顺利全切,则有高达85%的复发率。而颅内脊索瘤,特别是颅底、斜坡、颅颈交界处等位置解剖位置深在、侵袭范围广、周围神经血管复杂脆弱,全切难度较大。
“切不干净继续长、长了继续切、切不干净继续长”在网络上关于脊索瘤患者总是陷入这样的治疗恶性循环,而患者的状态也在一次次手术中越来越差,治疗的希望也一次次消耗殆尽。那脊索瘤真的就一点办法也没有吗?在此精选交流国际脊索瘤教授手术案例…
如果一开始就碰到法国教授,那就是较好的,但是我们当时不知道。虽然脊索瘤也是比较难治。但是我老公也一直想的治疗,他也是想手术。之前几次可能切掉的少一点,所以很快就复发了。曾3年内4次复发手术的48岁脊索瘤患者妻子感叹道,在2023年5月,这位他口中的法国教授成功为丈夫全切较其复杂的颅底脊索瘤。这位法国教授究竟是何方神圣?面对如何棘手的脊索瘤,为何他能做到全切……点击此处即可查看案例全文
本文“脊髓瘤跟脊索瘤有啥区别?”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针对任何具体患者的医疗建议。若怀疑或确诊为“脊索瘤”,请立即咨询值得信赖的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与肿瘤斗争的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深刻理解到,这不仅是一场医学挑战,更是一场涉及希望、毅力和团结的战斗。通过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接受科学的康复指导,并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终将能够为肿瘤患者带来充满希望的新生之光。
- 文章标题:脊髓瘤跟脊索瘤有啥区别?
- 更新时间:2025-01-02 19: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