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神经外科-国内中文
胶质瘤
联系INC
寻求咨询意见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为您呈现

神经外科前沿资讯

INC > 神外资讯 > 脑肿瘤

什么是颅咽管瘤病理表现?

栏目:脑肿瘤|发布时间:2024-12-27 02:41:46|阅读: |什么是颅咽管瘤病理表现
什么是颅咽管瘤病理表现?颅咽管瘤的病理表现具有多样性,通过对其组织学类型、细胞成分、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了解颅咽管瘤的性质,为临床...

  什么是颅咽管瘤病理表现?颅咽管瘤的病理表现具有多样性,通过对其组织学类型、细胞成分、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了解颅咽管瘤的性质,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

什么是颅咽管瘤病理表现?

  一、组织学类型

  1. 造釉细胞瘤型颅咽管瘤

  细胞排列特点:

  这种类型的颅咽管瘤在组织学上呈现出典型的栅栏状排列。其最外层是一层柱状上皮细胞,这些细胞呈栅栏状紧密排列,就像整齐的栅栏一样。这种排列方式是造釉细胞瘤型颅咽管瘤的一个重要特征,有助于在病理检查中进行识别。

  在柱状上皮细胞围成的细胞巢中央,有星芒状的细胞分布。这些星芒状细胞的胞体发出许多细长的突起,向周围延伸,使细胞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疏松网状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胚胎时期牙釉质器的结构,也是该肿瘤名称中“造釉细胞瘤型”的由来。

  囊性变区域:

  造釉细胞瘤型颅咽管瘤常常伴有囊性变。在肿瘤组织内,可以看到大小不一的囊腔。这些囊腔的形成与肿瘤细胞的分泌活动以及组织坏死有关。囊腔内通常含有清亮的液体,其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胆固醇结晶等。在病理切片中,可以观察到囊壁由肿瘤细胞构成,囊壁周围的细胞有时会出现扁平状的形态改变,这是由于囊内液体的压力作用导致的。

  钙化情况:

  钙化是造釉细胞瘤型颅咽管瘤的另一个常见病理表现。在肿瘤组织内,钙盐可以沉积在细胞外基质、坏死组织或囊壁等部位。钙化的形态多样,可以是点状、片状或结节状。这种钙化现象在影像学检查(如CT)中也可以观察到,是诊断颅咽管瘤的一个重要线索。钙化的形成可能与肿瘤细胞的代谢异常以及局部微环境的改变有关。

  2. 乳头型颅咽管瘤

  细胞形态与排列:

  乳头型颅咽管瘤主要由分化良好的鳞状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细胞形态较为规则,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与造釉细胞瘤型不同,乳头型颅咽管瘤的细胞排列呈乳头状。乳头的轴心是纤维血管组织,周围环绕着多层鳞状上皮细胞。这种乳头状结构是乳头型颅咽管瘤的主要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时很容易识别。

  囊变和钙化特点:

  乳头型颅咽管瘤的囊变相对造釉细胞瘤型来说不太常见,但也有一定比例的病例会出现囊变。囊变的机制与造釉细胞瘤型类似,囊腔内的液体成分也相似。在钙化方面,乳头型颅咽管瘤的钙化程度通常较轻,出现钙化的频率也低于造釉细胞瘤型。

  二、细胞成分

  1. 上皮细胞

  颅咽管瘤的主要细胞成分是上皮细胞,无论是造釉细胞瘤型还是乳头型,上皮细胞都起着关键作用。这些上皮细胞来源于胚胎时期的颅咽管残余上皮。在肿瘤生长过程中,上皮细胞不断增殖和分化。它们具有分泌功能,能够分泌一些蛋白质和其他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与囊腔的形成以及肿瘤周围组织的反应有关。

  上皮细胞的形态和分化程度在不同类型的颅咽管瘤中有所差异。在造釉细胞瘤型中,上皮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更为复杂,而乳头型中的上皮细胞形态相对规则,排列方式也较为简单。

  2. 星芒状细胞(造釉细胞瘤型特有)

  星芒状细胞是造釉细胞瘤型颅咽管瘤细胞巢中央的特殊细胞成分。它们的胞体呈星形,有多个细长的突起,这些突起相互交织,构成了细胞巢中央的疏松网状结构。星芒状细胞的功能尚不明确,但它们的存在是造釉细胞瘤型颅咽管瘤区别于其他类型肿瘤的重要标志之一。

  3. 纤维血管组织(乳头型特有)

  在乳头型颅咽管瘤中,纤维血管组织是乳头结构的轴心部分。它为肿瘤上皮细胞提供营养支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乳头的形态。纤维血管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组成,其中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的微血管可以为肿瘤细胞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促进肿瘤的生长和维持其代谢活动。

  三、免疫组织化学表现

  1. 细胞角蛋白(CK)和上皮膜抗原(EMA)表达

  颅咽管瘤的上皮细胞通常会表达CK和EMA,这是其上皮来源的重要证据。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在肿瘤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中观察到CK和EMA的阳性表达。这种表达模式有助于与其他非上皮来源的鞍区肿瘤进行鉴别诊断。例如,垂体腺瘤主要来源于腺垂体细胞,其CK和EMA的表达情况与颅咽管瘤不同。

  2. β - 连环蛋白(β - catenin)表达(用于区分两种类型)

  在造釉细胞瘤型颅咽管瘤中,β - catenin呈现核阳性表达。这是由于造釉细胞瘤型颅咽管瘤存在CTNNB1基因(编码β - catenin)的突变,导致β - catenin蛋白在细胞核内积累。而乳头型颅咽管瘤通常β - catenin为阴性表达。这种差异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中可以作为区分两种类型颅咽管瘤的重要依据,对于准确的病理诊断和后续的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四、超微结构表现

  1. 细胞连接和细胞器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颅咽管瘤的上皮细胞之间存在紧密连接、桥粒等细胞连接结构。这些连接结构有助于维持细胞间的紧密性和组织的完整性。在细胞内部,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的形态和分布也可以观察到。线粒体为细胞提供能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等过程。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功能状态。

  2. 分泌颗粒和微绒毛

  颅咽管瘤的上皮细胞含有分泌颗粒,这与它们的分泌功能有关。分泌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内容物因细胞类型和功能而异。此外,在肿瘤细胞的表面可以观察到微绒毛,微绒毛的存在增加了细胞的表面积,有助于细胞的吸收和分泌等功能。这些超微结构特点进一步证实了颅咽管瘤的上皮细胞来源和其具有的分泌功能等特性。

  相关案例阅读:

  颅咽管瘤手术未全切会如何?反复复发、反复手术及放疗,何时了?

  早在2005年,小杰因癫痫发作就医而后被确诊为“颅咽管瘤”,这一年小杰进行了一开始国内手术,但术后右眼失明了,只能对光做出反应,看不到其他任何东西。但一年半后又复发了,后二次手术但两年后又发作,这一次进行了伽马刀治疗,其后每半年进行一次MRI检查,直到2017年。由于之前的治疗,小杰的身高发育受到影响,10岁时才有1.2米高,后医生决定使用生长激素帮助成长。可怕的是,病魔再一次袭来,肿瘤再一次明显增大,遂进行三次手术,但不久后在2019年复查MRI时,颅咽管瘤还是又局部复发了。

  颅咽管瘤应该可以治愈,但是目前疗效甚差,这是一种令神经外科医生感到沮丧的神经系统良性肿瘤。颅咽管瘤占颅内肿瘤的6%~9%,占儿童鞍区肿瘤的54%,人群年发生率为1.3/100万。颅咽管瘤不但不是少见疾病,而且是一种儿童较为常见的颅内肿瘤。其来源于胚胎残存组织,组织学呈良性表现。由于肿瘤位置深在,手术治疗具挑战性,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内照射治疗、化疗等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被不少国家、地区的医院作为治疗颅咽管瘤的常规方法,然而仍避免不了颅咽管瘤的高复发率、生存质量的低下及无瘤长期生存率低,使颅咽管瘤成为被冠以恶性结果的良性肿瘤。

  小杰的脑瘤复发噩梦如何终结?颅咽管瘤到底能不能全切?小杰还能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吗?带着种种疑问,小杰的父母决定远程咨询国际上的颅底肿瘤手术教授——INC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的德国专家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这位被人尊称为“巴教授”的专家表示采用术中核磁共振成像,肿瘤可以达到接近全切的全切,手术的目的是去除该区域全部可见的肿瘤部分,术中可能出现血管损伤风险,但这可控制在2-3%范围内。术后可辅助质子治疗控制复发,精确的内分泌管理也是必要的。手术怕了的小杰父母,如此振奋人心的回复让一家人下定了决心找巴教授主刀手术……点击此处即可查看案例全文

  本文"什么是颅咽管瘤病理表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针对任何具体患者的医疗建议。若怀疑或确诊为“颅咽管瘤”,请立即咨询值得信赖的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与肿瘤斗争的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深刻理解到,这不仅是一场医学挑战,更是一场涉及希望、毅力和团结的战斗。通过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接受科学的康复指导,并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终将能够为肿瘤患者带来充满希望的新生之光。

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做为诊断依据,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诊断。请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 文章标题:什么是颅咽管瘤病理表现?
  • 更新时间:2024-12-27 02:39:24

真实案例

[案例] 阳光男孩与颅咽管瘤的16年抗争史

阳光男孩与颅咽管瘤的16年抗争史

2024-07-26 11:14:02
[案例] 70多岁老人颅咽管瘤,“开颅”获新生!

70多岁老人颅咽管瘤,“开颅”获新生!

2024-11-01 18:19:58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