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是较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约占30%。通常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或前体细胞,以复杂的遗传背景和预后不良为特征。目前,神经胶质瘤的较佳治疗需要多学科的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支持治疗。在这些治疗方法中,胶质瘤手术的一个普遍接受的目标是实现较大限度的顺利切除,这反映了延长生存期和保护神经功能的需要。对于涉及功能区的神经胶质瘤,后者可能特别重要。功能区胶质瘤手术偏瘫几率多大?涉及功能区的神经胶质瘤是神经胶质瘤的一种不同亚型,侵犯与感觉、运动、语言和认知功能相关的皮质或皮质下结构。手术切除涉及功能区的神经胶质瘤一直是神经胶质瘤治疗中的一个挑战。由于外科手术经常伴随着功能区即刻急性部分损伤的风险,较大切除范围(EOR)和神经保护之间的平衡总是难以把握。为此,引入了相关的辅助技术。
简要病史
15岁女孩艺文(化名),因癫痫反复发作、肢体无力就医,检查出“大脑左顶叶深部占位性病变”。由于癫痫发作频繁,正在上学的孩子生理和心理上遭受着双重打击。
治疗经历
国内多家一线城市三甲医院都曾问诊咨询过,但大多医生表示,肿瘤压迫肢体运动功能区,并且靠近血供丰富的矢状窦,肿瘤难以全切,且术后肢体偏瘫可能性较高,对于术后恢复程度没有太大把握。
INC德国专家的评估意见
“孩子是良性肿瘤,但位于脑功能区,手术过程中需要术中核磁、术中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等前沿设备监测,且需要麻醉师的全程配合,这种情况下可保障95-99%的高切除率。手术较大水平切除后,两周后左右术前症状会逐步好转,且不会有不同并发症的产生,不会偏瘫。”——面对面咨询INC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德国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得到的正面结果
手术时间:2020年1月
手术地点:德国INI国际神经学研究所
手术医生: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手术团队
术前术后影像对比
(红色为术前,蓝色为术后)
术后情况
手术后二天出ICU,且能在医护人员搀扶下下地行走,并可以自行持筷用餐。术后三天,纱布还未拆,患者已能自行下地行走,肢体活动正常,平衡力正常,且没有其他新症状出现。术后配合医院细致的康复训练,术后1周即出院。术后1个月,孩子恢复越来越好,没有癫痫发作和其他新症状出现。
病理结果
神经节胶质细胞瘤WHO1级,而令人欣慰的是,这种低级别胶质瘤在手术全切后,预后很好,全切后拥有如常人一样的生存期获得治愈效果,少复发,阻断了癫痫反复发作引起的脑损伤,病人可正常工作生活。
术后3个月随访
核磁影像显示肿瘤全切并没有复发,无其他神经功能新症状。以上为术后3个月的MRI影像
功能区胶质瘤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使用磁共振成像(MRI)、荧光成像和超声检查的术中神经导航已被证明是检测肿瘤边界的合适技术。在之前的研究中,结果显示,与传统策略相比,5-ALA和造影增强超声的组合好转了EOR(中位数EOR%,100比90)。此外,Senft等人的临床试验表明,接受iMRI的96%的患者获得了全切的肿瘤EOR,而对照组为68%。然而,在这项研究中,iMRI未能降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PND)的发生率。结果,对于涉及功能区的神经胶质瘤的手术,肿瘤边界识别是不够的;精确的脑图也是强烈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使用磁共振成像(MRI)、荧光成像和超声检查的术中神经导航已被证明是检测肿瘤边界的合适技术。在之前的研究中,结果显示,与传统策略相比,5-ALA和造影增强超声的组合好转了EOR(中位数EOR%,100比90)。此外,Senft等人的临床试验表明,接受iMRI的96%的患者获得了全切的肿瘤EOR,而对照组为68%。然而,在这项研究中,iMRI未能降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PND)的发生率。结果,对于涉及功能区的神经胶质瘤的手术,肿瘤边界识别是不够的;精确的脑图也是强烈的。
关于实现脑映射的技术,术中功能性神经导航通常应用于胶质瘤切除术,其结合术前功能性MRI[血氧水平依赖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MRI](3,四)来确定大脑功能定位。然而,DTI不能显示整个皮质-皮质下回路,显示解剖区域的准确性取决于所使用的纤维追踪软件包。此外,功能性MRI不区分基本但可补偿的结构和那些为了功能保存而需保留的结构。
因此,术中神经监测作为一种独特的直观技术,已成为胶质瘤切除术中维持必要神经功能的合适工具。目前用于涉及功能区的胶质瘤的IONM技术包括体感诱发电位(SSEP)、直接电刺激(DES)、运动诱发电位(MEP)、肌电图(EMG)和皮层脑电图(ECoG)。其中,DES被认为是胶质瘤切除术中实时检测脑功能的金标准。
- 文章标题:功能区胶质瘤手术偏瘫几率多大?15岁女孩全切术后3个月,无瘫痪、没有复发
- 更新时间:2022-04-11 11: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