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海绵状血管瘤检查方法
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检查方法主要有1、颅骨X线平片,2、CT扫描、3、MRI扫描,3、MRI扫描,4.脑血管造影,5.正电子放射扫描(PET)等。
颅骨X线平片
主要表现为附近骨损伤、无骨增生、中颅窝底骨吸收、蝶鞍扩大、岩尖骨吸收、内听道扩大等。还可能出现高颅压的迹象,8。%~10%大脑中常见的病变有钙化点。
CT扫描
图像显示了富含血管的占位迹象。清洁脑外病变时,密度或高密度阴影,如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注射对比剂后,病变略有增强,周围无水肿。如果病变出血,可以看到高密度图像。大脑中的病变往往显示边界清晰的不均匀高密度区域,经常出现钙化斑。注射对比剂后,会略有增强或不增强。CT骨窗可以显示病变周围的骨损伤。
MRI扫描
MRI检查是一种不同的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在MRIT1和T2的加权图像中,海绵状血管瘤是中央网状混合信号的重要(不同时期出血及其产物),周围是低信号环(含铁血黄素沉着),注射造影剂后无强化或轻微强化。对于新出血的人来说,病变周围的大脑组织可能会出现水肿。
脑血管造影
大部分表现为无特征乏血管病变,血液供应动脉和病理血管在动脉相中很少见到;病变部分染色可见于静脉相或窦相。海绵状血管瘤富含血管病变。脑血管造影不显影的原因可能是血液供应动脉过薄或栓塞,病理血管过大,血流缓慢稀释造影剂。因此,晚期静脉相密集的静脉池和局部病变染色是该病的两个特征。
正电子放射扫描(PET)
可以提供PET脑组织吸收放射性核素进行脑扫描成像CT或MRI颅内解剖图像。为了识别脑肿瘤和海绵状血管瘤,PET对放射性同位素的吸收程度很高,而海绵状血管瘤的吸收程度很低。
脑海绵状血管瘤容易被误诊
脑海绵状血管瘤容易误诊,所以我们需小心这种疾病。如果我们能提前知道这种疾病的典型症状,我们可以做出初步的判断,然后选择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尽早发现这种疾病,尽早治疗。
首先是出血。患病后,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找到具体的病变,病变出现轻微出血。出血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辅助指标。特别是海绵状血管瘤发生在人体大脑半球深处,出血的概率会更大。
二:癫痫。有些患者可能不容易将海绵状血管瘤与癫痫病联系起来。事实上,它们之间有的关系。因为人脑中发生了一些海绵状血管瘤病变,可能会导致人脑异常放电。如果平时营养摄入不良甚至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血管瘤附近大量铁血黄素沉着。因此,异常放电更加明显,从而诱发癫痫。因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是癫痫易发人群之一。
以上就是“大脑海绵状血管瘤检查方法,脑海绵状血管瘤容易被误诊”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脑海绵状血管瘤检查”相关问题,请关注我们,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聚集10余位国际神经外科专家,致力于中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为神经外科疑难手术案例提供国际前沿远程咨询意见和手术方案。
脑海绵状血管瘤真实治疗案例
+19岁钢琴女孩中脑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获得全切,个人演奏会上重奏命运之曲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案例:看“拆弹专家”巴特朗菲教授如何为7岁男童全切脑干肿瘤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从“无法手术”到“成功手术”,案例解读如何顺利切除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系列——百张照片讲述INC德国巴教授与中国患者的故事(二)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案例】反复脑干出血10年,中德专家同台“禁区” 手术全切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 文章标题:大脑海绵状血管瘤检查方法,脑海绵状血管瘤容易被误诊
- 更新时间:2023-03-29 15: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