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其中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占比不小。今天,就来为大家全面解析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包含哪些类型。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简单来说,是指那些不产生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激素,或者分泌的激素量极少,难以引发典型内分泌综合征的垂体腺瘤。然而,其内部还存在多种不同的病理类型。
零细胞腺瘤较纯粹,镜下无明显颗粒,免疫组化难测常见激素,因压迫周围组织被发现,有头痛等症状。未分化细胞腺瘤细胞原始,侵袭性高,手术难切净,易复发,还可能致垂体功能减退。促性腺激素细胞瘤分泌促性腺激素但量少,少数情况会引发症状。静默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瘤合成储存ACTH但不释放,特殊情况下可能引发危险症状。还有静默性生长激素细胞瘤等少见类型。发现垂体占位,即便无内分泌异常也应就医。
零细胞腺瘤
这是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中较为纯粹的一种。零细胞腺瘤的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明显的嗜酸性、嗜碱性或嫌色性颗粒。通过免疫组化技术,也几乎检测不到常见垂体激素的表达,如泌乳素(PRL)、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等。这类腺瘤主要是因肿瘤体积增大,压迫周围组织而被发现,常见症状包括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是由于肿瘤压迫视交叉所致。
未分化细胞腺瘤
未分化细胞腺瘤的细胞形态和功能都相对原始,缺乏分化良好的内分泌细胞特征。与零细胞腺瘤类似,免疫组化检测通常也难以发现常见垂体激素。它的生长方式往往较为活跃,侵袭性相对较高,容易侵犯周围的组织结构,如海绵窦、蝶窦、鞍底骨质等。这就使得手术完整切除的难度增加,术后复发的风险也相对较大。患者除了可能出现因肿瘤压迫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外,由于肿瘤侵袭性生长对垂体正常组织的破坏,还可能引发垂体功能减退,表现为乏力、嗜睡、食欲减退、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促性腺激素细胞瘤
促性腺激素细胞瘤在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中较为特殊。它主要分泌促性腺激素,即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但多数情况下,分泌的激素量不足以引起性腺功能亢进的典型症状,所以常被归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不过,通过敏感的免疫组化技术或特殊的激素检测方法,可发现肿瘤细胞中有FSH和(或)LH的表达。在少数情况下,促性腺激素细胞瘤也可能分泌足够量的激素,导致青春期前儿童性早熟,或者成年女性月经紊乱、不孕,成年男性性功能减退等症状,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静默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瘤
这类肿瘤细胞能够合成和储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但并不释放到血液循环中,或者释放量极少,不足以引起库欣综合征等典型的临床症状。在病理检查中,通过免疫组化可以检测到肿瘤细胞内有ACTH阳性颗粒。虽然它通常不表现出功能性,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手术、应激等,肿瘤细胞可能突然释放大量ACTH,引发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的症状,如高血压危象、高血糖、低钾血症等,这种情况虽然罕见,但十分危险,需要医生和患者高度警惕。
其他少见类型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类型,无功能性垂体腺瘤还包括一些更为少见的类型。例如,静默性生长激素细胞瘤,肿瘤细胞能够合成生长激素(GH),但不释放或释放量不足以导致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等症状。还有一些肿瘤可能分泌糖蛋白激素的α亚单位,虽然α亚单位单独存在时生物学活性较低,不会引发典型内分泌症状,但可作为肿瘤标志物,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病情监测。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涵盖了多种病理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细胞特征和生物学行为。虽然它们通常不产生明显的内分泌症状,但随着肿瘤生长,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和侵犯,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如果发现垂体区域有占位性病变,即使没有典型的内分泌异常,也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明确肿瘤类型,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 文章标题: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包括哪些?
- 更新时间:2025-03-05 13: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