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神经外科-国内中文
胶质瘤
联系INC
寻求咨询意见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为您呈现

神经外科前沿资讯

INC > 神外资讯 > 脑肿瘤科普

脑血管瘤阻断技术有哪些

栏目:脑肿瘤科普|发布时间:2025-02-24 14:47:21|阅读: |脑血管瘤阻断技术
脑血管瘤是一种危险的脑血管疾病,破裂出血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阻断技术是治疗脑血管瘤的关键手段,目的在于阻止血液流入瘤体,降低破裂风险。 手术夹闭技术: 这是一种经典的...

  脑血管瘤是一种危险的脑血管疾病,破裂出血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阻断技术是治疗脑血管瘤的关键手段,目的在于阻止血液流入瘤体,降低破裂风险。

  手术夹闭技术:

  这是一种经典的阻断方法,在脑血管瘤治疗中应用历史悠久。手术夹闭是通过开颅手术,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医生直接暴露脑血管瘤。找到瘤颈后,将特制的金属夹子放置在瘤颈处并夹紧,以此阻断血液流入瘤体。这种夹子的设计十分精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能长期有效地阻止血液进入血管瘤。手术夹闭的优势明显,它能直接处理瘤体,阻断效果直观且确切,对于一些大型、复杂的脑血管瘤,尤其是位于脑表面、易于暴露的瘤体,手术夹闭往往是首选方法。比如,对于一些形状规则、瘤颈较窄的脑动脉瘤,手术夹闭可以彻底消除隐患,降低再次出血的风险。不过,手术夹闭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开颅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身体负担重,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而且,手术过程中需要在脑组织中操作,可能会对周围正常神经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引发一些并发症,如术后感染、神经功能障碍等。

脑血管瘤阻断技术有哪些

  介入栓塞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介入栓塞技术在脑血管瘤治疗中越来越普及。这种技术属于微创手术,不需要开颅。医生通过股动脉等外周血管,将微导管沿着血管路径插入到脑血管瘤部位。然后,通过微导管将栓塞材料,如弹簧圈、液体栓塞剂等,注入到瘤体内。弹簧圈是一种常用的栓塞材料,它进入瘤体后会盘绕成一团,填充瘤腔,使血液无法在瘤体内流动,从而达到阻断效果。液体栓塞剂则可以在瘤体内迅速固化,形成坚固的栓塞物。介入栓塞技术的优点突出,它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小。同时,对于一些位置特殊、手术夹闭难以到达的脑血管瘤,如位于脑深部、重要功能区附近的瘤体,介入栓塞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介入栓塞也并非完美无缺。一方面,部分复杂的脑血管瘤可能无法被完全栓塞,存在残留瘤体,需要再次治疗;另一方面,栓塞材料可能会发生移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其他部位的血管栓塞。

  血流导向装置技术:

  这是一种相对较新的阻断技术。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特殊的血管内植入物,它被放置在载瘤动脉内,通过改变血流动力学,引导血液正常流过血管,减少进入瘤体的血流量。血流导向装置就像是一个“交通指挥员”,重新规划血流路径,让血液不再大量涌入血管瘤。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对一些宽颈、复杂的脑血管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不需要像介入栓塞那样完全填充瘤体,减少了栓塞材料相关的并发症。同时,血流导向装置可以促进瘤体内血栓形成,进一步促使瘤体闭塞。不过,血流导向装置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它对手术操作要求较高,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此外,该技术的费用相对较高,而且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这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脑血管瘤阻断技术各有优劣,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脑血管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患者的身体状况等,综合评估后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做为诊断依据,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诊断。请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 文章标题:脑血管瘤阻断技术有哪些
  • 更新时间:2025-02-24 14:43:26

真实案例

[案例] 18岁少年勇战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将如愿迎战高考

18岁少年勇战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将如愿迎战高考

2024-11-23 15:15:09
[案例] 脑干延髓海绵状血管瘤案例:反复脑干出血,无助中立遗嘱,万里赴德手术后重生

脑干延髓海绵状血管瘤案例:反复脑干出血,无助中立遗嘱,万里赴德

2024-10-27 22:22:3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