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神经外科-国内中文
胶质瘤
联系INC
寻求咨询意见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为您呈现

神经外科前沿资讯

INC > 神外资讯 > 脑肿瘤科普

脑血管瘤手术介入几种方法

栏目:脑肿瘤科普|发布时间:2025-01-31 13:29:02|阅读: |脑血管瘤手术介入
在大脑这个人体最为精密且重要的器官中,脑血管瘤的出现犹如一颗隐藏的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脑血管瘤手术介入几种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术介入治...

  在大脑这个人体最为精密且重要的器官中,脑血管瘤的出现犹如一颗隐藏的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脑血管瘤手术介入几种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术介入治疗已成为脑血管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希望。然而,许多患者及其家属对脑血管瘤手术介入的具体方法知之甚少。

  一、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一)原理与操作过程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目前治疗脑血管瘤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介入方法。其核心原理是通过人体自身的血管通道,将栓塞材料输送至脑血管瘤部位,阻断瘤体的血液供应,使其逐渐萎缩、闭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首先需要在患者大腿根部的股动脉进行穿刺,这是介入手术的常用入路。穿刺成功后,将一根纤细的导管沿着股动脉、主动脉等血管,在X线透视设备的引导下,小心翼翼地推进至脑部的病变血管处。随后,医生会根据血管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如弹簧圈、液体栓塞剂等。以弹簧圈栓塞为例,将弹簧圈通过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内,弹簧圈会在瘤腔内展开并填充,促使血液在瘤腔内形成血栓,阻断血流进入瘤体。而液体栓塞剂则是通过微导管注入瘤体,在瘤体内迅速固化,达到栓塞效果。整个过程需要医生具备精湛的操作技巧和丰富的经验,确保栓塞材料准确放置在合适位置,同时避免对正常血管和脑组织造成损伤。

脑血管瘤手术介入几种方法

  (二)适用范围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脑血管瘤,尤其是颅内动脉瘤。对于那些位置较为特殊、手术开颅难度较大的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具有明显优势。例如,位于脑深部、靠近重要神经和血管结构的动脉瘤,开颅手术可能会对周围组织造成较大损伤,而介入栓塞术则可以通过血管内操作,避开这些复杂结构,精准地对动脉瘤进行治疗。此外,对于一些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在紧急情况下,介入栓塞术能够快速止血,挽救患者生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急救手段。

  (三)优缺点

  1.优点

  -创伤小: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介入栓塞术不需要打开颅骨,仅通过股动脉穿刺这一微小创口即可完成操作,大大减少了对患者身体的创伤。这使得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安全性较高:由于不直接接触脑组织,对周围正常神经和血管的损伤风险相对较低。在先进的影像设备引导下,医生能够更准确地操作,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可重复性好:如果在栓塞后发现瘤体仍有残留或复发,可再次进行介入栓塞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机会。

  2.缺点

  -费用较高:介入手术所使用的栓塞材料大多为进口产品,价格昂贵,加上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先进的影像设备和专业的介入器械,使得整体治疗费用相对较高,这可能会给一些患者家庭带来经济压力。

  -技术要求高:该手术对医生的技术水平和经验要求极高,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血管解剖知识和熟练的介入操作技巧。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学习曲线较陡,并非所有医院和医生都能够熟练开展。

  -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虽然介入栓塞术相对安全,但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血管痉挛、血栓形成、栓塞材料移位等。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导致脑梗死、脑出血等严重后果,影响患者的预后。

  二、球囊辅助栓塞术

  (一)原理与操作过程

  球囊辅助栓塞术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技术,主要用于治疗一些复杂的脑血管瘤,尤其是宽颈动脉瘤。宽颈动脉瘤由于瘤颈较宽,单纯使用弹簧圈栓塞时,弹簧圈容易脱出进入载瘤动脉,导致治疗失败或引发严重并发症。

  球囊辅助栓塞术的原理是在栓塞过程中,通过微导管将一个可膨胀的球囊放置在动脉瘤颈处,暂时阻断载瘤动脉的血流,为弹簧圈的填充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具体操作时,先将微导管送至动脉瘤腔内,然后将球囊微导管送至动脉瘤颈部位,使球囊位于载瘤动脉内并覆盖动脉瘤颈。在X线透视下,缓慢充盈球囊,阻断载瘤动脉血流,此时将弹簧圈通过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内进行填充。填充完成后,将球囊放气并撤出,使载瘤动脉恢复血流。整个过程需要医生精确控制球囊的充盈和放气时机,以及弹簧圈的填充量和位置,确保手术的成功。

  (二)适用范围

  球囊辅助栓塞术主要适用于宽颈动脉瘤,这类动脉瘤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传统的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效果不佳。此外,对于一些瘤体较大、形态不规则的动脉瘤,球囊辅助栓塞术也可以提高栓塞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三)优缺点

  1.优点

  -提高栓塞成功率:通过球囊临时阻断载瘤动脉血流,有效防止弹簧圈脱出,提高了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成功率,降低了复发风险。

  -保护载瘤动脉:在栓塞过程中,球囊可以起到保护载瘤动脉的作用,减少弹簧圈对载瘤动脉壁的刺激和损伤,降低了血管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2.缺点

  -操作难度增加:球囊辅助栓塞术需要同时操作球囊和微导管,增加了手术的操作难度和复杂性,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更高。

  -球囊相关并发症:使用球囊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球囊破裂、血管内膜损伤、血管痉挛等。这些并发症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

  三、支架辅助栓塞术

  (一)原理与操作过程

  支架辅助栓塞术也是针对复杂脑血管瘤的一种有效介入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宽颈动脉瘤和梭形动脉瘤。其原理是在栓塞动脉瘤的同时,通过微导管将支架输送至载瘤动脉内,跨越动脉瘤颈,为弹簧圈提供一个支撑结构,防止弹簧圈脱出进入载瘤动脉,同时促进瘤腔内血栓形成。

  手术操作时,首先将微导管送至动脉瘤腔内,然后将支架微导管通过导丝引导至载瘤动脉内,使支架位于动脉瘤颈处。在X线透视下,释放支架,使其贴附在载瘤动脉壁上。接着,通过微导管将弹簧圈送入动脉瘤腔内进行栓塞。支架的存在不仅可以防止弹簧圈脱出,还可以改变瘤腔内的血流动力学,使血流更均匀地分布在载瘤动脉内,减少对动脉瘤壁的冲击,促进瘤腔内血栓形成和机化。

  (二)适用范围

  支架辅助栓塞术主要适用于宽颈动脉瘤、梭形动脉瘤以及一些常规栓塞治疗效果不佳的复杂动脉瘤。对于这些动脉瘤,单纯的弹簧圈栓塞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支架辅助栓塞术可以提供更稳定的栓塞效果,降低复发风险。

  (三)优缺点

  1.优点

  -增强栓塞稳定性:支架为弹簧圈提供了稳定的支撑结构,有效防止弹簧圈脱出,提高了栓塞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降低了动脉瘤的复发率。

  -改善血流动力学:支架的放置可以改变瘤腔内的血流动力学,减少血流对动脉瘤壁的冲击,有利于瘤腔内血栓形成和愈合,进一步降低了破裂风险。

  2.缺点

  -增加手术时间和费用:支架辅助栓塞术需要额外使用支架,不仅增加了手术材料费用,而且手术操作过程更为复杂,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手术风险。

  -长期抗凝问题:由于支架属于异物,放置在血管内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以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但长期抗凝治疗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需要患者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调整药物剂量,给患者带来不便和潜在风险。

  脑血管瘤手术介入几种方法?脑血管瘤手术介入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原理、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基础的介入治疗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对复杂动脉瘤的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球囊辅助栓塞术和支架辅助栓塞术则针对宽颈等复杂动脉瘤,通过特殊的辅助手段提高了栓塞的成功率和稳定性,但也增加了手术的操作难度和相关并发症风险。在选择手术介入方法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血管瘤的类型和解剖结构、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为患者制定最适宜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先进、更安全、更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出现,为脑血管瘤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做为诊断依据,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诊断。请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 文章标题:脑血管瘤手术介入几种方法
  • 更新时间:2025-01-31 13:25:07

真实案例

[案例] 松果体区海绵状血管瘤困扰7年,如何一台手术解决问题?

松果体区海绵状血管瘤困扰7年,如何一台手术解决问题?

2022-08-13 11:05:34
[案例]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后1天核磁复查“无出血、无水肿、无神经损伤”,巴教授何以能做到?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后1天核磁复查“无出血、无水肿、无神经损伤”

2023-09-29 13:39:18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