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神经外科-国内中文
胶质瘤
联系INC
寻求咨询意见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为您呈现

神经外科前沿资讯

INC > 神外资讯 > 脑肿瘤

蝶骨嵴脑膜瘤检查、症状和治疗?

栏目:脑肿瘤|发布时间:2025-03-25 16:57:47|阅读: 577次|蝶骨嵴脑膜瘤检查症状和治疗
蝶骨嵴脑膜瘤的检查、症状和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团队(神经外科、放射科、眼科等)的协作,以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通过CT、MRI、脑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明确诊断;症状表现多样且复杂,需要仔细鉴别...

  蝶骨嵴脑膜瘤的检查、症状和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团队(神经外科、放射科、眼科等)的协作,以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通过CT、MRI、脑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明确诊断;症状表现多样且复杂,需要仔细鉴别;治疗方案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对于蝶骨嵴脑膜瘤患者来说,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因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点击阅读INC巴特朗菲教授脑膜瘤相关病例及研究:小小CPA区脑膜瘤,长大横跨颅中后窝成巨大岩斜区脑膜瘤,越等越难根治!

蝶骨嵴脑膜瘤检查、症状和治疗?

  一、检查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头颅CT

  平扫:蝶骨嵴脑膜瘤在CT平扫上多表现为蝶骨嵴附近的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肿瘤边界相对清晰,部分肿瘤可伴有钙化,钙化灶表现为高密度影。蝶骨嵴骨质可能会有增生或破坏改变,如蝶骨小翼的骨质增厚、密度增高,或者出现骨质吸收变薄等情况。

  增强扫描:注入造影剂后,肿瘤呈现明显均匀强化,这有助于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范围、边界以及与周围血管、脑组织的关系。增强扫描能够发现肿瘤与硬脑膜的附着点,表现为“脑膜尾征”,即肿瘤附着处的硬脑膜强化呈尾巴样改变,这是脑膜瘤的典型CT表现之一。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

  平扫:在T1加权像上,蝶骨嵴脑膜瘤通常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与周围脑组织信号相近,这使得小的肿瘤在T1加权像上可能较难与脑组织区分。在T2加权像上,肿瘤多表现为稍高信号或等信号。MRI对于显示肿瘤周围的脑组织水肿情况非常敏感,肿瘤周围的水肿带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区域。

  增强扫描:注入造影剂后的增强MRI是诊断蝶骨嵴脑膜瘤重要的检查手段。肿瘤明显均匀强化,“脑膜尾征”在增强MRI上显示得更加清晰。此外,MRI多平面成像(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能够更全面地展示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重要结构(如视神经、海绵窦、颈内动脉等)的关系,这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脑血管造影(DSA)

  脑血管造影主要用于了解肿瘤的血供来源以及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蝶骨嵴脑膜瘤的血供通常来自于颈外动脉的分支(如脑膜中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分支。DSA可以清晰地显示这些供血动脉的走行、管径以及肿瘤染色情况。在造影图像上,肿瘤表现为一个染色区域,通过观察肿瘤染色的范围和强度,可以大致了解肿瘤的血运丰富程度。同时,DSA还可以评估肿瘤对周围主要血管(如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等)的推移、包绕或侵犯情况,这对于手术中避免血管损伤至关重要。

  (二)其他检查

  视力和视野检查

  由于蝶骨嵴脑膜瘤常靠近视神经、视交叉等视觉传导通路,视力和视野检查对于评估患者的视觉功能非常重要。视力检查可采用视力表进行,通过检测患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来了解视力损害程度。视野检查常用的方法有手动视野检查和自动视野计检查。蝶骨嵴脑膜瘤可能导致不同类型的视野缺损,如一侧或双侧颞侧偏盲(如果肿瘤压迫视交叉中部)、同侧鼻侧偏盲(如果肿瘤压迫一侧视神经)等。这些检查结果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位置和对视神经的影响程度。

  神经电生理检查

  视觉诱发电位(VEP):对于怀疑蝶骨嵴脑膜瘤影响视神经功能的患者,VEP可检测从视网膜到枕叶视觉皮质的视觉传导通路功能。当肿瘤压迫视神经时,VEP的潜伏期可能延长,波幅可能降低,这有助于早期发现视神经的亚临床损害。

  脑电图(EEG):在部分蝶骨嵴脑膜瘤患者中,尤其是当肿瘤引起癫痫发作时,EEG可以记录大脑的电活动情况。EEG可能显示出局部脑电活动的异常,如棘波、尖波或慢波等,这些异常电活动的部位可能与肿瘤所在位置相关,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症状表现

  (一)局部占位效应相关症状

  头痛

  蝶骨嵴脑膜瘤生长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头痛。头痛的性质多样,早期可能为间歇性隐痛,随着肿瘤的增大,头痛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胀痛。头痛的部位多位于眼眶周围、额部或颞部,这与肿瘤的位置靠近蝶骨嵴有关。

  眼球突出

  当肿瘤向眼眶方向生长时,可推挤眼球,导致眼球突出。眼球突出的程度与肿瘤的大小和生长方向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单侧眼球突出,严重时可影响眼球的运动,导致眼球向上、向下、向内或向外运动受限。

  视力和视野改变

  如前文所述,肿瘤对视神经、视交叉的压迫可导致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视力下降可能是渐进性的,患者可能逐渐感觉视物模糊、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的类型取决于肿瘤压迫的部位,除了上述提到的颞侧偏盲和鼻侧偏盲外,还可能出现象限性视野缺损等。

  (二)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嗅神经损害

  如果蝶骨嵴脑膜瘤向前颅窝底生长,可能压迫嗅神经,导致嗅觉减退或丧失。患者可能无法闻到气味或对气味的感知明显减弱。

  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损害

  当肿瘤侵犯海绵窦或压迫眼眶尖部时,可影响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不能向上、向下、向内运动,瞳孔散大等;滑车神经麻痹可导致眼球向下和向内运动受限;外展神经麻痹则使眼球不能向外运动。患者可能出现复视,即看一个物体时感觉有两个影像,这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行动造成很大困扰。

  三叉神经损害

  蝶骨嵴脑膜瘤可能压迫三叉神经,引起三叉神经痛或面部感觉减退。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面部阵发性剧痛,疼痛性质如电击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部位主要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如面颊部、上颌部或下颌部。面部感觉减退则表现为对触摸、冷热等刺激的敏感度下降。

  面神经和听神经损害(较少见)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当肿瘤较大且向后生长累及桥小脑角区时,可能会影响面神经和听神经。面神经受损可导致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如面瘫,表现为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等。听神经受损可引起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三)癫痫发作

  部分蝶骨嵴脑膜瘤患者可能出现癫痫发作,这是由于肿瘤对周围脑组织的刺激所致。癫痫发作的类型多样,可能为局灶性发作,如单纯的肢体抽搐、感觉异常等,也可能发展为全身性发作,表现为意识丧失、全身肌肉强直 - 阵挛性抽搐等。

  三、治疗

  (一)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

  手术是蝶骨嵴脑膜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解除肿瘤对周围神经、血管和脑组织的压迫,保护或恢复神经功能,降低颅内压,减少肿瘤复发的可能性。

  手术入路选择

  额颞入路:这是常用的手术入路之一。适用于蝶骨嵴中外侧脑膜瘤。该入路可以充分暴露蝶骨嵴、眶上裂、海绵窦外侧壁等区域,有利于切除肿瘤并保护周围重要结构。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小心分离肿瘤与额叶、颞叶脑组织的粘连,以及保护好颈内动脉、视神经等重要血管和神经。

  翼点入路:适用于蝶骨嵴内侧脑膜瘤。通过翼点(额、颞、蝶、顶骨相交处)钻孔开颅,可以提供一个较好的手术视野,能够到达蝶骨嵴内侧、鞍区、视神经和视交叉等部位。这种入路要求手术者对颅脑的解剖结构非常熟悉,尤其是对海绵窦、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等结构的解剖关系要有深入的了解,以避免手术中的血管损伤。

  眶颧入路:对于一些大型蝶骨嵴脑膜瘤,尤其是向眼眶、海绵窦等深部结构广泛侵犯的肿瘤,眶颧入路可以提供更广泛的暴露。该入路需要切除部分眶缘和颧骨,以增加手术视野的深度和宽度,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可能出现面部畸形等并发症,需要谨慎选择并在手术中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血管损伤:蝶骨嵴脑膜瘤周围有丰富的血管,如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等。手术中如果不慎损伤这些血管,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即使血管未被切断,血管痉挛也可能发生,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梗死。

  神经损伤:如前所述,手术区域附近有众多的神经结构,手术可能导致视神经、动眼神经、三叉神经等神经的损伤。视神经损伤会加重患者的视力损害,动眼神经等神经损伤会导致眼球运动障碍、面部感觉或运动异常等。

  脑脊液漏:手术可能破坏硬脑膜的完整性,如果硬脑膜修复不当,可能导致脑脊液漏。脑脊液漏可引起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术后脑肿胀和颅内压增高:手术创伤、肿瘤切除后的局部空间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术后脑肿胀和颅内压增高。这需要通过适当的脱水、降颅压治疗以及密切的术后监测来控制。

  (二)放射治疗

  适应证

  对于手术未能完全切除的蝶骨嵴脑膜瘤、术后复发的肿瘤或者因患者身体状况不能耐受手术的情况,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治疗方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包括伽马刀、射波刀等。SRS是一种精确的放射治疗方法,它能够将高剂量的放射线聚焦于肿瘤靶点,而周围正常脑组织接受的辐射剂量相对较低。这种治疗方法对于较小的蝶骨嵴脑膜瘤(直径一般小于3cm)效果较好,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减少肿瘤复发的风险。

  常规放疗:对于一些较大的、形状不规则的蝶骨嵴脑膜瘤或者无法进行SRS治疗的患者,可以采用常规放疗。常规放疗的剂量分布相对较均匀,但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辐射剂量相对较高,可能会引起一些放射性脑损伤等并发症,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

  相关案例阅读:

  脑膜瘤难切干净、容易复发?这些疑难位置脑膜瘤看巴教授如何成功攻克!

  病情回顾:年过花甲的退休老师王女士本应安享晚年,却因为患上“左侧额部大脑镰旁脑膜瘤”饱受愈演愈烈的头痛、癫痫、肢体无力的折磨,保守治疗已经令她痛苦不堪,可是由于肿瘤靠近大静脉窦和运动功能区,手术难以全切,易复发,且术后致瘫风险很大(60-全切不等)。咨询国内医院虽然表示可以治疗脑膜瘤,但是每个医院给出的结论都不一样,而且多数表示位置不好,很难完全切除,容易出现后遗症和复发。

  治疗过程:经过多次筛选和考量,王女士找到INC国际神经外科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巴教授作为国际颅底肿瘤手术教授,擅长此类疑难位置脑肿瘤,在与巴教授远程咨询后,教授回复可较大水平对脑膜瘤全切,复发的可能性低于5%。王女士得到咨询意见后,毅然选择巴教授为她手术治疗。肿瘤肉眼下全切,可见局部组织缺陷,水肿效应存在,被压迫正常脑组织缓慢复位。

  术后二天下午,王女士就能在医院护理人员的搀扶下进行走路康复训练。术后没有打抗生素,而且术后几天就可以独自走路,无需陪同。术后一周多已经恢复得和正常人一样,精神状态很好,可以在医院内自由散步,术后两周王女士顺利出院回国,至今没有复发……点击此处即可查看案例全文

  “蝶骨嵴脑膜瘤检查、症状和治疗?”全文内容仅供阅读参考,并非针对任何具体患者的医学建议。若怀疑自己或经检查患有“脑膜瘤”,务必及时寻求可靠医生的协助,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与肿瘤疾病抗争的道路上,患者及其家属需深刻理解,这不仅是医学领域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关于希望、毅力与团结的深刻较量。通过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接受科学的康复指导,并借助社会各界的合力支持,就会为肿瘤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曙光。

相关经典案例
相关真实案例
点击联系我们
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做为诊断依据,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诊断。请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 文章标题:蝶骨嵴脑膜瘤检查、症状和治疗?
  • 更新时间:2025-03-25 16:54:12

在线
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INC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邮箱:
您的需求:
*留言提交成功后,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请留意接听【上海地区】的来电。
关注INC国际神经外科微信公众号

真实案例

[案例] 全切丘脑-中脑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第1天四肢活动正常、术前症状即刻缓解

全切丘脑-中脑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第1天四肢活动正常、术前症状即刻缓

2024-10-31 18:05:39
[案例] 多次出血、症状一步步加重,看他如何解决脑干海绵状血管瘤4次出血危机

多次出血、症状一步步加重,看他如何解决脑干海绵状血管瘤4次出血危

2024-03-18 10:35:0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