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神经外科-国内中文
胶质瘤
联系INC
寻求咨询意见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为您呈现

神经外科前沿资讯

INC > 神外资讯 > 脑肿瘤

脑血管瘤与脑血管畸形的区别?

栏目:脑肿瘤|发布时间:2025-02-20 18:17:48|阅读: 2858次|脑血管瘤与脑血管畸形的区别
脑血管瘤与脑血管畸形是脑血管疾病中两种不同的病变类型,它们在结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等方面存在诸多区别。对于存在这两种疾病风险的人群,应定期进...

  脑血管瘤与脑血管畸形是脑血管疾病中两种不同的病变类型,它们在结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等方面存在诸多区别。对于存在这两种疾病风险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病变。同时,改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也是预防这两种疾病的重要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点击标题阅读INC巴特朗菲教授脑海绵状血管瘤相关病例及研究:「千里转运」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女孩的生命奇迹列车已进站...

脑血管瘤与脑血管畸形的区别?

  一、结构特点

  (一)脑血管瘤

  概念与组成

  脑血管瘤主要指脑动脉瘤,是脑动脉壁的局限性异常膨出。从结构上看,其瘤壁一般较薄,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组成,但在动脉瘤形成过程中,这三层结构往往存在缺陷。例如,内膜可能存在破损,中膜的平滑肌细胞减少或缺失,这使得动脉壁在血流冲击下逐渐向外膨出形成瘤样结构。

  动脉瘤的形状多样,常见的有囊状、梭形等。囊状动脉瘤像一个附着在动脉壁上的小囊袋,瘤颈相对较窄;梭形动脉瘤则是动脉壁呈弥漫性扩张,没有明显的瘤颈。

  大小差异

  脑血管瘤的大小差异较大。小的动脉瘤直径可能仅有几毫米,而大的动脉瘤直径可超过2.5厘米。一般来说,较小的动脉瘤在未破裂时可能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瘤体增大,破裂风险也相应增加。

  (二)脑血管畸形

  类型与结构

  脑血管畸形是脑血管先天性、非肿瘤性的发育异常。主要包括动静脉畸形(AVM)、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畸形和毛细血管扩张症等类型。

  动静脉畸形是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脑血管畸形。它由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和畸形血管团三部分组成。供血动脉直接与引流静脉相连,中间缺乏正常的毛细血管床。这种结构导致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血液直接从高压的动脉流入低压的静脉,造成静脉压力升高、血管扩张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静脉畸形主要是由异常扩张的静脉构成,周围有正常的脑组织。海绵状血管畸形由众多薄壁的血管窦样结构组成,内部充满血液,没有明显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毛细血管扩张症则是由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多见于脑桥等部位。

  二、病理生理机制

  (一)脑血管瘤

  血流动力学因素

  脑血管瘤的形成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脑动脉壁能够承受血流的压力。但当动脉壁存在先天性薄弱点,或者由于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因素导致动脉壁结构受损时,血流在局部产生的压力和冲击力会使薄弱部位逐渐膨出形成动脉瘤。

  瘤体内的血流状态较为复杂,存在涡流和血流速度的改变。这种异常的血流会进一步损伤瘤壁,使瘤壁变得更薄,增加破裂的风险。例如,高速血流的冲击会导致瘤壁的内皮细胞损伤,激活凝血系统,同时也会促使平滑肌细胞凋亡,削弱瘤壁的结构强度。

  血管壁病理改变

  脑血管瘤的血管壁除了结构不完整外,还存在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在显微镜下观察,瘤壁的中膜往往有平滑肌细胞的变性、坏死,弹性纤维断裂等现象。这些变化使得瘤壁无法有效地抵抗血流的压力,是动脉瘤逐渐增大并最终可能破裂的内在病理基础。

  (二)脑血管畸形

  异常的血流通道与压力变化

  以动静脉畸形为例,由于缺乏正常的毛细血管床,血液直接从动脉流入静脉,导致静脉内压力升高。这种异常的压力变化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静脉壁在高压下逐渐扩张、迂曲,同时周围脑组织会因静脉高压而出现缺血、缺氧等改变。

  畸形血管团内的血流速度较快,容易形成涡流,这会对血管壁造成一定的机械性损伤。长期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还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影响血管的正常调节机制,如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

  对周围脑组织的影响

  脑血管畸形周围的脑组织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畸形血管团的占位效应,会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压迫,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另一方面,异常的血流灌注会引起脑组织的代谢异常。例如,动静脉畸形周围的脑组织可能出现盗血现象,即畸形血管团大量分流血液,使得周围正常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出现缺血性改变,如脑萎缩、神经功能缺损等。

  三、临床表现

  (一)脑血管瘤

  未破裂时的表现

  大多数未破裂的脑血管瘤没有明显的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但当动脉瘤较大或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时,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等非特异性症状。例如,位于鞍区附近的动脉瘤可能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

  破裂后的表现

  脑血管瘤破裂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这种头痛通常被描述为“一生中非常剧烈的头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如昏迷、嗜睡等,还可能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肢体瘫痪、言语障碍等。

  (二)脑血管畸形

  出血相关表现

  脑血管畸形也可能发生出血,但出血的表现和机制与脑血管瘤有所不同。动静脉畸形的出血多为脑内出血,患者会突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癫痫发作。与脑血管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动静脉畸形出血的部位更倾向于脑实质内。

  非出血性表现

  除了出血外,脑血管畸形还会有其他非出血性表现。由于畸形血管团的占位效应和对周围脑组织的影响,患者可能出现慢性头痛、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认知障碍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癫痫发作,这是因为畸形血管团周围的脑组织受到刺激,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

  四、诊断方法

  (一)脑血管瘤

  影像学检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血管瘤的“金标准”。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能够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状、瘤颈宽度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也是常用的检查方法。CTA可以快速地显示脑血管的三维结构,对于发现较大的动脉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MRA则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血管进行成像,对人体没有辐射,适合于初步筛查和对动脉瘤的随访观察。

  其他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以检测脑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等,对于发现颅内血管的异常血流情况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对于较小的动脉瘤诊断价值有限。

  (二)脑血管畸形

  影像学检查

  DSA同样是诊断脑血管畸形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于动静脉畸形,能够准确地显示畸形血管团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和血管团的大小、位置等详细信息。

  MRI对于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也具有重要价值。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畸形在MRI上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例如,海绵状血管畸形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的桑葚样结构,周围有低信号的含铁血黄素环。这种特征性的表现有助于与其他脑血管疾病相鉴别。

  CTA可以显示脑血管畸形的大致轮廓和血管关系,对于一些不适合进行DSA检查的患者,CTA可以提供初步的诊断信息。

  其他检查

  脑电图(EEG)对于脑血管畸形患者癫痫发作的评估有一定的帮助,可以确定癫痫灶的位置,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五、治疗策略

  (一)脑血管瘤

  手术治疗

  开颅夹闭术是治疗脑血管瘤的经典方法。通过开颅手术,直接用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的瘤颈,使动脉瘤与血液循环隔绝,从而防止其破裂出血。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治疗效果确切,但手术风险较大,需要较高的手术技巧和经验。

  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也成为治疗脑血管瘤的重要手段。通过血管内途径将弹簧圈等栓塞材料送入动脉瘤内,填塞动脉瘤,达到闭塞动脉瘤的目的。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对于一些复杂的动脉瘤,如宽颈动脉瘤等,可能存在一定的技术挑战。

  保守治疗

  对于一些较小的、未破裂的脑血管瘤,或者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或介入治疗时,可以采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戒烟限酒、避免剧烈运动等,同时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密切观察动脉瘤的变化。

  (二)脑血管畸形

  手术治疗

  对于脑血管畸形,手术切除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有明显症状、容易出血的动静脉畸形,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可以彻底消除病变,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手术风险取决于畸形血管团的大小、位置和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等因素。

  对于位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脑血管畸形,手术切除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此时需要综合考虑手术的利弊。

  介入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在脑血管畸形治疗中也有应用。例如,对于动静脉畸形,可以通过血管内途径将栓塞材料注入供血动脉,减少畸形血管团的血供,从而降低出血风险。但单纯的介入治疗往往难以完全治愈动静脉畸形,常需要与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

  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如伽马刀、X - 刀等)对于一些较小的脑血管畸形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放射治疗通过聚焦高能射线,破坏畸形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逐渐增厚、闭塞,达到治疗目的。但放射治疗的效果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而且存在一定的放射性损伤风险。

  综上所述,脑血管瘤与脑血管畸形在结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关案例阅读:

  突发脑出血!18岁少年勇战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如愿迎战高考

  “孩子,要不,我带着片子过去先看……”母亲担心孩子受到打击,和他商量着,可话还没说完,就被小林打断:“不行,你什么事都不用瞒我,得当着我的面,有什么事情当我面说。我已经长大了,我也有知情权和决策权,我也可以为您分担解忧……”独自自主、自尊心较强的小林无法接受连自己的病情都要被隐瞒。

  这条治疗之路,虽然艰辛,但母子齐心,定能打败病魔!面对镜头,小林母亲异常坚定地说:“主要他比较坚定,我也比较坚定。他是我儿子,只要有一丝希望,再苦,再难,我们也不会放弃!”一直通过网络搜索以及各种病友群的去了解更多信息。他们认识了一位经过巴教授手术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友,恢复得很好。这也让母子两重新看到希望——”当时我们就觉得找到了救命的人。“

  当然,面对这样一位以前都没有听说过的国外教授,他们还是不敢贸然做出选择。但是这位少年对于重获健康有着强烈的渴望,一家人经过商量后,决定为孩子争取一次机会,于是他们选择远程咨询巴教授。 “脑干(中脑左侧)内的占位性出血明显是危险的,并且已经造成了患者右臂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我认为患者应该接受手术治疗。关于切除率,95%的患者可以达到全切全切。对你的情况来说,大概率是可以全切。手术风险是左侧眼球运动麻痹,概率小于8%,左臂和左腿可能轻度无力,但这种风险很小(1-2%)。如果出现这种手术副作用,恢复情况会很好,是对于如此年轻的病人。恢复时间较长可达2-3个月。不要太担心,因为我在苏州,也是做过很多很多这种类似的手术……点击此处即可查看案例全文

  本文“颅内海绵状血管瘤MRI怎么做?”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针对任何具体患者的医疗建议。若怀疑或确诊为“脑血管瘤”,请立即咨询值得信赖的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与肿瘤斗争的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深刻理解到,这不仅是一场医学挑战,更是一场涉及希望、毅力和团结的战斗。通过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接受科学的康复指导,并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终将能够为肿瘤患者带来充满希望的新生之光。

相关经典案例
相关真实案例
点击联系我们
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做为诊断依据,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诊断。请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 文章标题:脑血管瘤与脑血管畸形的区别?
  • 更新时间:2025-02-20 18:14:58

在线
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INC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邮箱:
您的需求:
*留言提交成功后,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请留意接听【上海地区】的来电。
关注INC国际神经外科微信公众号

真实案例

[案例] 原本瘫痪的25岁女孩,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全切后重新站了起来

原本瘫痪的25岁女孩,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全切后重新站了起来

2022-08-12 23:31:31
[案例] 20岁脑干中脑血管畸形案例:面瘫、话说不清、呛咳、走路不稳……巴教授脑干术后1天全部缓解

20岁脑干中脑血管畸形案例:面瘫、话说不清、呛咳、走路不稳……巴教

2024-10-26 15:17:29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