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管膜瘤分级标准?室管膜瘤是一种源自中枢神经系统室管膜细胞的肿瘤,这些细胞通常位于脑室系统或脊髓的中央管内。室管膜瘤的分级是基于国际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标准,这一标准考虑了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以及细胞增殖活性等因素。
一、WHO分级标准
1. WHO I级(良性)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Subependymal ependymoma):这是一种少见的成人肿瘤,通常生长缓慢,具有良好的组织学外观,细胞分化良好,异型性低,核分裂象少见。这些肿瘤多位于四脑室或脑室系统内。
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主要发生在脊髓腰骶部和终丝,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生,但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在不同年龄段中可能有所差异。这些肿瘤由乳头状结构围绕在血管化的黏液样基质重要周围构成。
2. WHO II级(低度恶性)
典型室管膜瘤(Conventional ependymoma):这类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I级稍低,可能会有一些核分裂活动,但通常不会侵犯周围脑组织。它们可以发生在脑室系统或椎管的任何部位,但较常见于四脑室和脊髓。
3. WHO III级(恶性)
间变性室管膜瘤(Anaplastic ependymoma):恶性程度较高,组织学上与典型室管膜瘤相似,但细胞成分更多,分裂更为活跃,常常会有毛细血管的生成和坏死。这类肿瘤的细胞异型性增加,核分裂象增多,预后较差。
4. WHO IV级(高度恶性)
室管膜母细胞瘤(Ependymoblastoma):这是一种少见且高度恶性的肿瘤,主要见于儿童。这类肿瘤细胞分化较差,生长迅速,侵袭性强,预后差。
二、分子遗传学特征
除了组织学特征,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特征也被纳入室管膜瘤的分级和分类中,因为它们能提供额外的生物学信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例如:
RELA融合基因阳性室管膜瘤:发生在幕上区域,这些肿瘤存在C11orf95-RELA融合基因阳性,且多为L1CAM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有研究认为,RELA融合基因会导致肿瘤预后较不理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分子标记,如特定的基因突变(如TP53、PDGFRA等),也被用来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
三、分级的意义
室管膜瘤的分级对预后的意义。低级别(WHO I级和II级)肿瘤细胞更接近正常细胞,生长和扩散得更慢,危险度相对更低;而高级别(WHO III级和IV级)肿瘤则更具侵袭性,预后较差。然而,室管膜瘤的分级,是II级与III级之间的差异,对预后的具体意义仍在研究中,基于肿瘤具体的基因突变和分子分型的分类可能在未来提供更好的预后分析,并可能取代目前的组织学分级。
室管膜瘤的WHO分级标准结合了组织学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工具,用于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指导治疗决策,并评估患者的预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未来的分类和分级体系可能会更加细致,以适应准确医学的需求。
INC 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专注脑干、颅底等复杂手术30多年、上千台成功脑干手术记录:包括拥有上千台成功脑干手术记录,包括800台脑干胶质瘤成功案例、近400台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成功案例等。大部分脑干肿瘤手术患者,术后ICU观察一天,气管插管不超过1天,术后少有肢体瘫痪、颅神经损伤急需呼吸机支持、长期卧床的患者,这无疑是成功的高难度手术直接合适的证明。除了脑干,其他神经外科疑难的位置,如颅底、功能区、松果体区、颅颈交界处、脊髓等也拥有众多成功手术病例,近几年来巴特朗菲教授还为中国的患者进行了多台成功的疑难手术,不断带来治愈的希望。
以上就是本文“室管膜瘤分级标准?”的全部内容,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为任何治疗的指导意见。了解更多关于“室管膜瘤”的信息,可以来电咨询或在线留言联系我们。INC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是由全国际各发达国家神经外科教授联合组成的医生集团,其成员教授均在各自领域对国际神经外科做出过较大贡献。国内脑干、丘脑、胼胝体、脊髓、松果体区等复杂位置的脑肿瘤及脑血管病变患者,若想寻求国际上更高质量、更大范围的顺利手术切除方案,可选择远程咨询INC国际教授。
- 文章标题:室管膜瘤分级标准?
- 更新时间:2024-06-13 17: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