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神经外科-国内中文
胶质瘤
联系INC
寻求咨询意见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为您呈现

神经外科前沿资讯

INC > 神外资讯 > 脑肿瘤科普

颅内发现血管瘤怎么办呢

栏目:脑肿瘤科普|发布时间:2025-02-24 13:54:02|阅读: |颅内血管瘤治疗
当发现颅内有血管瘤时,第一步是全面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是否有头痛、头晕、视力下降、肢体麻木无力、癫痫发作等,这些症状能帮助判断血管瘤是否已经产生不良...

  当发现颅内有血管瘤时,第一步是全面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是否有头痛、头晕、视力下降、肢体麻木无力、癫痫发作等,这些症状能帮助判断血管瘤是否已经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完善系列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其中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常用手段。MRI可清晰显示血管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MRA能更好地呈现血管结构,帮助医生评估血管瘤的血供情况。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也能快速、直观地显示颅内血管和血管瘤形态,在紧急情况下尤为适用。若要更精准地了解血管瘤的血管细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金标准”,它能清晰呈现血管瘤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瘤体内部血管结构,不过DSA是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或制定治疗方案时采用。

  手术治疗是颅内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式,目的是切除或处理血管瘤,防止其破裂出血,缓解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根据血管瘤的具体情况,手术方式各有不同。

  开颅手术适用于大多数颅内血管瘤,尤其是位置相对表浅、瘤体较大的情况。在手术中,医生会在显微镜下仔细操作,分离血管瘤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然后完整切除或对其进行处理,如夹闭瘤颈,阻断血管瘤的血液供应,降低破裂风险。例如,对于一些凸面的脑膜瘤型血管瘤,开颅手术可直接暴露瘤体,能较为彻底地切除。但开颅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还可能出现感染、出血、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

  介入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部分位置特殊、手术风险高的血管瘤,如位于脑干等重要功能区的血管瘤。介入手术通过血管内操作,将栓塞材料注入血管瘤的供血动脉,阻断血液供应,使瘤体萎缩。这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身体负担较小。不过,介入手术可能无法完全栓塞血管瘤,有时需要多次治疗,且费用相对较高。

  对于一些不适合手术切除或介入治疗的患者,或者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手段,还可以采用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如伽玛刀、射波刀等,通过聚焦高能射线,精准破坏血管瘤组织,控制其生长。放射治疗起效相对较慢,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看到明显效果,且有一定副作用,如放射性脑损伤、脑水肿等。

  除了手术和放射治疗,还有保守治疗的情况。对于一些瘤体较小、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且破裂风险较低的颅内血管瘤,可先进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期间,患者需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密切观察血管瘤的变化。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以降低血管瘤破裂的风险。

  在决定治疗方案前,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血管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生长速度、破裂风险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和家属要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积极配合治疗。

  手术前,患者要做好心理准备,调整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同时,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和准备工作,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以确保手术安全。术后,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护理和康复。注意伤口护理,防止感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变化;在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身体恢复。

  颅内发现血管瘤虽然令人担忧,但只要积极应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大多数患者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做为诊断依据,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诊断。请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 文章标题:颅内发现血管瘤怎么办呢
  • 更新时间:2025-02-24 13:52:21

真实案例

[案例] 美国巴罗BNI案例:Lawton教授为一对父女成功“清除”脑海绵状血管瘤

美国巴罗BNI案例:Lawton教授为一对父女成功“清除”脑海绵状血管瘤

2022-08-12 23:28:39
[案例] 手术报告|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为胶质瘤,终于手术全切、恢复佳

手术报告|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为胶质瘤,终于手术全切、恢复佳

2022-08-12 23:33:3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