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复发是其治疗后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复发可能导致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提示血管瘤的再次活动或进展。通过临床评估和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复发,治疗选择包括观察、手术和放射治疗。预防复发的关键在于定期随访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患者应与医疗团队紧密合作,以管理症状并减少复发的风险。
点击阅读INC巴特朗菲教授脑海绵状血管瘤相关病例及研究:「千里转运」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女孩的生命奇迹列车已进站...
感觉障碍相关症状
疼痛
局部疼痛:复发时,可能首先出现手术区域或病变节段的局部疼痛。这是因为血管瘤复发后,可能会对周围的脊髓组织、神经纤维等产生压迫或刺激,引发局部的疼痛感觉。疼痛性质多样,可能是刺痛、隐痛或胀痛,常呈间歇性发作,在劳累、姿势改变等情况下可能加重。
放射性疼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会沿神经走行方向放射。比如,病变位于颈部脊髓时,疼痛可能会放射至肩部、上肢;位于胸段脊髓时,疼痛可能会向胸壁、腹部放射;位于腰骶段脊髓时,疼痛可能会放射至臀部、下肢等。这种放射性疼痛通常与神经受压或受损有关,提示血管瘤可能已经对相应神经造成了影响。
感觉异常
麻木感:患者可能会感到身体某个部位或肢体出现麻木感,这是由于复发的血管瘤影响了脊髓神经的感觉传导功能。麻木感可能从局部开始,逐渐扩散至更大范围,比如从手指或脚趾开始,慢慢向上蔓延至整个肢体。
蚁走感:部分患者还会有蚁走感,即感觉皮肤表面好像有蚂蚁在爬行,这种异常感觉也是感觉神经功能异常的表现。可能会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出现,时有时无,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温度觉异常:患者对温度的感知可能出现障碍,表现为对冷热的敏感度降低,不能准确感知水温、气温等。例如,在洗手时可能无法分辨水的温度是否合适,容易被烫伤或冻伤。这是因为脊髓内的感觉神经纤维受到血管瘤的影响,导致温度觉传导通路出现问题。
运动障碍相关症状
肢体无力
单肢无力:复发的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可能影响支配某一肢体的神经,导致该肢体出现无力症状。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的一侧上肢或下肢力量减弱,在进行抬手、抬腿、行走等动作时感到费力,难以完成正常的动作幅度和力量。
双肢或四肢无力:当血管瘤病变范围较广或对脊髓的影响较为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双下肢或四肢无力的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行走困难,需要借助拐杖、轮椅等辅助器具,甚至完全无法站立和行走。上肢无力则会影响手部的精细动作,如拿笔写字、系扣子等变得困难。
肌肉萎缩
局部肌肉萎缩:长期的神经功能障碍会导致相应肌肉失去神经的营养和支配,进而出现肌肉萎缩。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复发后,可能首先在病变节段所支配的肌肉出现萎缩,表现为肌肉体积变小、变细,触摸时感觉肌肉质地变软。
进行性肌肉萎缩:随着病情的发展,肌肉萎缩可能会逐渐加重并向周围肌肉扩散。例如,从最初的小腿肌肉萎缩逐渐蔓延至大腿肌肉,上肢从手部肌肉萎缩发展至上臂肌肉。肌肉萎缩不仅会影响肢体的外观,还会进一步加重运动功能障碍,使患者的肢体力量和活动能力进一步下降。
运动不协调
平衡障碍: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复发可能影响脊髓内的平衡调节神经通路,导致患者出现平衡障碍。患者在行走或站立时会明显感到不稳,容易摔倒,需要依靠周围物体来保持平衡。在闭目时,这种平衡障碍可能会更加明显,即闭目难立征阳性。
肢体共济失调:患者的肢体在进行精细运动时会出现不协调,如指鼻试验时,手指不能准确地指到鼻尖,动作笨拙、摇晃。在进行快速轮替动作时,如双手快速交替翻转,速度会明显减慢,且动作不流畅,这是由于脊髓神经对肌肉的协调控制能力下降所致。
括约肌功能障碍相关症状
排尿障碍
尿频、尿急:复发的血管瘤可能影响脊髓内的排尿反射中枢或神经传导通路,导致膀胱功能失调。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的症状,即排尿次数增多,每次尿量减少,且有强烈的尿意,难以控制排尿。
尿失禁:病情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尿失禁,无法自主控制排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这是因为排尿反射失去了正常的神经调节,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协同作用失调。
尿潴留:部分患者则可能出现尿潴留,即膀胱内充满尿液但无法正常排出。患者会感到下腹部胀满、疼痛,这是由于尿道括约肌痉挛或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导致尿液无法顺利排出体外。
排便障碍
便秘: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复发可能影响肠道的神经支配,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出现便秘症状。患者排便困难,大便干结,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可能需要使用开塞露等辅助排便药物才能排便。
大便失禁:在一些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大便失禁,无法控制排便,粪便不自主排出。这是因为控制排便的肛门括约肌失去了神经的正常调节,导致其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
此外,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复发还可能伴有一些其他症状,如头痛、头晕等,尤其是当血管瘤位于颈段脊髓时,可能会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或神经传导,引发头痛、头晕等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复发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关案例阅读:
突发脑出血!18岁少年勇战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如愿迎战高考
“孩子,要不,我带着片子过去先看……”母亲担心孩子受到打击,和他商量着,可话还没说完,就被小林打断:“不行,你什么事都不用瞒我,得当着我的面,有什么事情当我面说。我已经长大了,我也有知情权和决策权,我也可以为您分担解忧……”独自自主、自尊心较强的小林无法接受连自己的病情都要被隐瞒。
这条治疗之路,虽然艰辛,但母子齐心,定能打败病魔!面对镜头,小林母亲异常坚定地说:“主要他比较坚定,我也比较坚定。他是我儿子,只要有一丝希望,再苦,再难,我们也不会放弃!”一直通过网络搜索以及各种病友群的去了解更多信息。他们认识了一位经过巴教授手术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友,恢复得很好。这也让母子两重新看到希望——”当时我们就觉得找到了救命的人。“
当然,面对这样一位以前都没有听说过的国外教授,他们还是不敢贸然做出选择。但是这位少年对于重获健康有着强烈的渴望,一家人经过商量后,决定为孩子争取一次机会,于是他们选择远程咨询巴教授。 “脑干(中脑左侧)内的占位性出血明显是危险的,并且已经造成了患者右臂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我认为患者应该接受手术治疗。关于切除率,95%的患者可以达到全切全切。对你的情况来说,大概率是可以全切。手术风险是左侧眼球运动麻痹,概率小于8%,左臂和左腿可能轻度无力,但这种风险很小(1-2%)。如果出现这种手术副作用,恢复情况会很好,是对于如此年轻的病人。恢复时间较长可达2-3个月。不要太担心,因为我在苏州,也是做过很多很多这种类似的手术……点击此处即可查看案例全文
本文“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症状有哪些?”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针对任何具体患者的医疗建议。若怀疑或确诊为“脑海绵状血管瘤”,请立即咨询值得信赖的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与肿瘤斗争的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深刻理解到,这不仅是一场医学挑战,更是一场涉及希望、毅力和团结的战斗。通过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接受科学的康复指导,并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终将能够为肿瘤患者带来充满希望的新生之光。
- 文章标题: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症状有哪些?
- 更新时间:2025-03-11 18: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