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检查是一种无创、高分辨率、多平面成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通过仔细分析MRI图像,医生可以准确判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然而,MRI检查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在检查过程中注意相关事项,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点击标题阅读INC巴特朗菲教授脑海绵状血管瘤相关病例及研究:「千里转运」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女孩的生命奇迹列车已进站...
一、MRI检查前的准备
患者信息收集
在进行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检查之前,需要收集患者的详细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病史,如是否有过癫痫发作、头痛、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以及家族史中是否存在类似疾病。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确定检查的重点区域和对结果的解读。例如,如果患者有频繁的癫痫发作史,医生可能会更加关注大脑皮层等容易引发癫痫的区域是否存在海绵状血管瘤。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特别是对造影剂是否过敏。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造影剂来增强MRI图像的对比度,以便更好地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
患者准备
患者需要在检查前去除身上所有的金属物品,如项链、耳环、手表、假牙等。这是因为金属物品会在磁场中产生伪影,干扰MRI图像的质量。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金属支架等)的患者,需要在检查前评估其能否进行MRI检查。一般来说,传统的心脏起搏器是MRI检查的禁忌证,但现在也有一些新型的起搏器可以兼容MRI检查。
患者在检查前应保持放松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因为紧张可能会导致身体轻微移动,从而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如果患者对检查环境感到恐惧或焦虑,可以提前与医生或技术人员沟通,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镇静措施。
在检查前,患者还需要按照要求禁食或禁水一定时间,具体时间根据医院的规定和检查类型而定。例如,对于需要使用造影剂的增强MRI检查,可能要求患者禁食4 - 6小时,以减少造影剂可能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二、MRI扫描序列及参数
常规序列
T1加权像(T1WI)
T1WI是MRI检查中的基本序列之一。在T1WI上,颅内海绵状血管瘤通常表现为边界相对清晰的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团块。这是因为海绵状血管瘤内含有不同阶段的血液成分,其中高铁血红蛋白在T1WI上表现为高信号。T1WI的扫描参数一般包括重复时间(TR)为500 - 700毫秒,回波时间(TE)为10 - 30毫秒,视野(FOV)根据检查部位和患者头部大小而定,通常为18 - 24厘米,矩阵大小为256×256或更高。
T2加权像(T2WI)
T2WI对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内部结构非常重要。在T2WI上,海绵状血管瘤多表现为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环。这种低信号环是由于含铁血黄素沉积所致,是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之一。T2WI的扫描参数通常为TR = 2000 - 4000毫秒,TE = 80 - 120毫秒,FOV和矩阵大小与T1WI相似。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
FLAIR序列有助于抑制脑脊液信号,从而更清晰地显示位于脑实质内靠近脑脊液区域的海绵状血管瘤。在FLAIR序列上,海绵状血管瘤的表现与T2WI相似,但由于脑脊液信号被抑制,周围组织的对比度更高。FLAIR序列的参数一般为TR = 8000 - 10000毫秒,TE = 100 - 120毫秒,反转时间(TI)为2000 - 2500毫秒。
特殊序列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SWI是一种对磁场不均匀性非常敏感的序列,对显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SWI上,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明显的低信号团块,周围的含铁血黄素低信号环更加清晰。这是因为SWI能够更好地检测到含铁血黄素等顺磁性物质所产生的局部磁场变化。SWI的扫描参数包括TR = 20 - 30毫秒,TE = 20 - 30毫秒,翻转角为15 - 20度,FOV和矩阵大小与其他序列相匹配。
梯度回波(GRE)序列
GRE序列也对磁场不均匀性敏感,能够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一些特征。在GRE序列上,海绵状血管瘤可表现为低信号或混杂信号,同样可以看到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的低信号环。GRE序列的参数如TR = 200 - 500毫秒,TE = 10 - 30毫秒,翻转角为30 - 60度。
三、增强MRI检查
造影剂的选择与注射
在进行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增强MRI检查时,常用的造影剂为钆类造影剂,如钆 -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Gd - DTPA)。造影剂的注射剂量通常为每千克体重0.1 - 0.2毫摩尔。造影剂通过静脉注射,一般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为2 - 3毫升/秒。
增强后的图像表现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在增强MRI上的表现较为多样。部分海绵状血管瘤在增强后可出现轻度强化,表现为瘤体内部或边缘的信号增强。这种强化的原因是瘤体内的血管成分对造影剂的摄取,但与其他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相比,海绵状血管瘤的强化程度相对较弱。然而,也有一些海绵状血管瘤在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这可能与瘤体内血管结构的特殊性以及血流缓慢等因素有关。
四、多平面成像与图像后处理
多平面成像
MRI能够进行多平面成像,包括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多平面成像对于全面了解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非常重要。例如,轴位图像可以很好地显示海绵状血管瘤在水平面上的分布情况,矢状位图像有助于观察其在前后方向上与脑干、脑室等结构的关系,冠状位图像则可以显示其在左右方向上的范围以及与大脑镰、颅骨等的关系。
图像后处理
在获取MRI原始图像后,可以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操作。例如,通过至大强度投影(MIP)技术可以将三维数据中的至大信号强度像素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用于显示海绵状血管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特别是在评估其与脑血管的空间关系时非常有用。此外,容积再现(VR)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三维形态及其与周围脑组织和血管的整体关系,有助于手术规划和对病变的深入理解。
五、MRI检查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诊断价值
MRI检查是目前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敏感和特异的影像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扫描序列和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准确地确定海绵状血管瘤的存在、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内部结构等特征。其特征性的表现,如T2WI上的高信号团块伴周围低信号含铁血黄素环,在SWI上的明显低信号等,有助于与其他颅内病变(如脑肿瘤、脑梗死等)相鉴别。
治疗指导意义
在治疗方面,MRI检查结果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无症状且病变较小、位置较安全的海绵状血管瘤,可以通过定期的MRI随访观察其变化。而对于有症状、病变较大或位于重要功能区(如脑干、丘脑等)的海绵状血管瘤,MRI图像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同时也有助于放射治疗计划的制定,如确定放射治疗的靶区等。
相关案例阅读:
突发脑出血!18岁少年勇战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如愿迎战高考
“孩子,要不,我带着片子过去先看……”母亲担心孩子受到打击,和他商量着,可话还没说完,就被小林打断:“不行,你什么事都不用瞒我,得当着我的面,有什么事情当我面说。我已经长大了,我也有知情权和决策权,我也可以为您分担解忧……”独自自主、自尊心较强的小林无法接受连自己的病情都要被隐瞒。
这条治疗之路,虽然艰辛,但母子齐心,定能打败病魔!面对镜头,小林母亲异常坚定地说:“主要他比较坚定,我也比较坚定。他是我儿子,只要有一丝希望,再苦,再难,我们也不会放弃!”一直通过网络搜索以及各种病友群的去了解更多信息。他们认识了一位经过巴教授手术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友,恢复得很好。这也让母子两重新看到希望——”当时我们就觉得找到了救命的人。“
当然,面对这样一位以前都没有听说过的国外教授,他们还是不敢贸然做出选择。但是这位少年对于重获健康有着强烈的渴望,一家人经过商量后,决定为孩子争取一次机会,于是他们选择远程咨询巴教授。 “脑干(中脑左侧)内的占位性出血明显是危险的,并且已经造成了患者右臂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我认为患者应该接受手术治疗。关于切除率,95%的患者可以达到全切全切。对你的情况来说,大概率是可以全切。手术风险是左侧眼球运动麻痹,概率小于8%,左臂和左腿可能轻度无力,但这种风险很小(1-2%)。如果出现这种手术副作用,恢复情况会很好,是对于如此年轻的病人。恢复时间较长可达2-3个月。不要太担心,因为我在苏州,也是做过很多很多这种类似的手术……点击此处即可查看案例全文
本文“颅内海绵状血管瘤MRI怎么做?”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针对任何具体患者的医疗建议。若怀疑或确诊为“脑海绵状血管瘤”,请立即咨询值得信赖的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与肿瘤斗争的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深刻理解到,这不仅是一场医学挑战,更是一场涉及希望、毅力和团结的战斗。通过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接受科学的康复指导,并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终将能够为肿瘤患者带来充满希望的新生之光。
- 文章标题:颅内海绵状血管瘤MRI怎么做?
- 更新时间:2025-02-19 1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