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桥小脑角区肿瘤约占成人全部颅内肿瘤的10%。脑膜瘤是二常见的肿瘤官方认可的桥小脑角区肿瘤,前庭神经鞘瘤之后,是生长缓慢的良性病变,通常可以通过完全切除来治愈。因此,在显微外科技术、神经监测和影像引导方面取得了进展,从而好转了手术效果并降低了发病率。
脑膜瘤产生于CPA桥小脑角区对于神经外科来说是一个挑战,尽管显微外科辅助技术和技术取得了进步,但总的全切除(GTR)并不总是能够实现,对于主刀医生以及手术团队的要求高,如果不谨慎选择,一旦手术稍有不慎,就会给患者带来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面部神经(颅神经)VII的损伤是切除的一个特别不利的结果,并且已经证明毁容和致残性面瘫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总的来说,与以下因素相关的发病率CPA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归因于肿瘤围绕或浸润附近脑神经和/或脑干的方式。
CPA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有哪些症状、分型?
常表现为头痛、头晕、听力丧失、眩晕、三叉神经症状以及小脑症状;由梗阻性脑积水压
迫脑干、小脑导致的症状出现较晚。内听道前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面神经及耳蜗神经损害症状,出现早,易于早期诊断,就诊时肿瘤尺寸较小。内听道后脑膜瘤出现症状晚,就诊时肿瘤体积偏大,多表现为小脑症状。
德国神经外科研究所INI院长Samii教授根据肿瘤与内听道的关系将CPA区脑膜瘤分为:孔前型,33%起源于内听孔前方的岩骨嵴;孔后型,13%起源于内听孔后方;孔上型,20%起源于内听孔上方;孔下型,12%源于内听孔下方;中央型,22%起源于内听孔内。根据肿瘤侵犯方式分类将CPA区脑膜瘤分为:内听孔后脑膜瘤(无内听道侵犯;有内听道侵犯);内听孔前脑膜瘤,可进一步分为,内上型(侵犯或未侵犯Meckel囊、幕上或内听道),内下型(有无侵犯颈静脉孔或内听道,侵犯或没有侵犯至枕骨大孔水平);联合型,大型脑膜瘤,内听孔前后均有。我们认为后一种分类简单实用,对于手术治疗具有意义。
手术入路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具体特征,包括起源部位、肿瘤主体部分的位置、肿瘤与神经血管结构的关系,以及病人术前神经功能。肿瘤基底与面听神经、三叉神经、后组颅神经关
系密切,孔前型肿瘤与三叉神经、滑车神经、岩静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关系密切,与面听神经之间多有蛛网膜相隔,术中面听神经的分离和保护相对容易。孔后型肿瘤多表现为小脑症状,可合并有后组颅神经症状,术中需要重点保护后组颅神经,特别注意外展神经的保护,注意保护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及椎动脉。多数病人采用常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根据肿瘤的具体特征采用扩大乙状窦后入路、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等。
CPA区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手术成功案例
41岁的孟女士,两年前曾因听神经瘤已丧失右耳听力,右侧轻度面瘫,做过了手术后本以为能松一口气,没想到,今年年初,她的左边耳朵感觉很闷,还时不时地头疼……为进一步明确是不是听神经瘤复发,孟女士重新又去医院做了磁共振检查,而这一次,影像结果显示“左侧桥小脑三角区脑膜瘤”,刚刚摆脱了听神经瘤,谁也没有想到短短时间里,脑膜瘤又找上了门。
而孟女士的脑膜瘤恰好位于延髓脑桥沟的外侧端,即延髓、脑桥和小脑的夹角处,这正好连接着大脑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和听神经等,不手术的话,颅腔空间小,容积固定,颅内一个地方长了肿瘤势必会压迫周围脑组织,长到程度,将引起脑压升高甚至脑疝,风险都较大,压迫到周边神经慢慢地孟女士可能左耳听力也将不保,但手术呢,困难较大,手术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怕一点小小的损伤均会带来不可逆的后果。国内医生都说手术对听神经、面神经的风险较大,不能确定术后能够保留原有的听力且不面瘫。
网上各种查阅资料,病友圈多方打听,后得知来自INC的国际颅底肿瘤手术教授、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对于脑干、丘脑、胼胝体等复杂位置脑瘤有着近40年的成熟经验,能够在较大水平完好保留周边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对肿瘤进行全切或次全切,于是,一家人通过INC咨询了这位德国专家,两天后,他们也得到了对于病情治疗比较清晰的答复,也为他们下一步的治疗指明了方向:
INC巴教授给孟女士的咨询意见
巴教授回复表示尽管手术困难,但鉴于我以往的经验,患者成功手术的几率很高。
5月中旬,在INC合作的无锡二人民医院,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为孟女士进行手术,国内神经外科团队协力配合,加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设备的使用,较后孟女士的脑膜瘤终于得到了全切,听神经和面神经也得到了完好保留。术后二天,孟女士即转入了普通病房,无新发神经功能损伤,无面瘫,原有听力保留,全部术前症状均有所好转,术后十天出院。
孟女士术前术后MR对比
术后孟女士麻醉复苏后,巴教授尽快到ICU查房,了解患者听神经、面神经的功能,术后1个月随访,孟女士状态良好
- 文章标题:CPA桥小脑区肿瘤手术难度大吗?CPA区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手术成功案例
- 更新时间:2022-09-13 17: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