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淤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常形成大小不等的脑内血肿,有时穿破脑实质形成继发性脑室内及(或)蛛网膜下腔积血。主要发生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病人,临床主要表现是卒中发作,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身瘫痪及(或)感觉障碍等,又称出血性脑卒中,是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一种常见病。
脑淤血概况
脑淤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常形成大小不等的脑内血肿,有时穿破脑实质形成继发性脑室内及蛛网膜下腔积血。主要发生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病人,临床主要表现是卒中发作,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身瘫痪及感觉障碍等,又称出血性脑卒中,是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一种常见病。
脑淤血病因
-
1.根据血管病理 常见有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脑动静脉畸形(AVM)、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脑膜动静脉畸形、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等。
-
2.根据血流动力学 有高血压和偏头痛。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
3.其他 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
4.原因不明 如特发性脑出血。
脑淤血症状
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或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突然感到全身疲乏、麻木、无力,活动不便,出虚汗,低热,胸闷,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嗝、呕吐等,这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突然感到头晕,周围景物出现旋转,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头痛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这些表现可以短暂地出现一次,也可以反复出现或逐渐加重。
突然感到眼部不适,瞳孔异常(不等大),常引起颅内压增高,有时还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
突然意识出现障碍,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一反常态,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可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
脑淤血检查
头颅CT、脑电地形图、血压、血脂测定
脑淤血治疗
-
1.一般应卧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变化和意识改变。
-
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必要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者:直禁食24~48小时,必要时应排空胃内容物。
-
3.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计算,如有高热、多汗、呕吐,维持中心静脉压5~12mmHg或肺楔压在10~14mmHg水平。注意防止低钠血症,以免加重脑水肿。每日补钠、补钾、糖类、补充热量。
-
4.调整血糖,血糖过高或过低者,应及时纠正,维持血糖水平在6~9mmol/L之间。
-
5.明显头痛、过度烦躁不安者,可酌情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
-
6.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小时达到高峰,维持3~5天后逐渐消退,可持续2~3周或更长。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并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
-
7.一般来说,病情危重致颅内压过高,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
8.康复治疗,脑出血后,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宜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早期分阶段综合康复治疗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益。
脑淤血并发症
继发性癫痫、脑水肿、脑出血
脑淤血预防
-
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保证足够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
饮食以清淡为宜,少食动物脂肪或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
严禁吸烟酗酒,烟能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对高血压更有害,并能引起血管痉挛。长期大量饮酒也会促使动脉硬化,甚至血管破裂。
-
保持大便畅通,避免过度用力排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软化粪便,以免血压突然增高。
-
注意季节变化,防寒避暑,适当增减衣物。高温对机体有一定影响,避免使血管舒缩功能发生障碍,血压波动幅度加剧而发生意外。
-
蹲下、弯腰及卧床、起身或改变体位时,动作必须缓慢,可用头低位及眼睛向下方式渐渐起身,切勿突然改变体位,防止头部一时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
- 文章标题:脑淤血
- 更新时间:2022-08-03 21: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