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交替性偏瘫是一种罕见的综合征。Verret和Steele于1971年首先描述,其特点是交替性偏瘫频繁发作,常伴有短暂的眼肌麻痹、眼球震颤,不完全瘫痪的肢体伴有舞蹈徐动动作及植物神经动能障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Aicardi于1987年提出本病诊断标准:
①起病年龄小于18个月;
②反复发作严重程度不等偏瘫,累及身体任何一侧或双侧;
③偏瘫发作间期或发作期间常伴有其他的发作症状,如瘫痪侧肢体强直,张力障碍性姿势异常、舞蹈徐动样运动、眼颤、眼球活动异常及植物神经机能障碍;④进行性智力障碍及神经机能缺陷。
1.血管痉挛假说认为,AHC是由于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cular spasm)引起的一过性、可逆性脑缺血,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引起一过性偏瘫等症状。重复发生的、长时间的血流低灌注则引起永久性神经缺陷,如智力衰退、小脑萎缩、基底节病变、甚至永久性偏瘫。神经影像学(MRI)证明确有血流低灌注区域,但未见血管狭窄或梗塞等恒定病变,符合于颅内血管痉挛。此外,用氟桂嗪以缓解血管痉挛而使多数AHC病人的症状好转,也是证明但血管痉挛的机制尚未明确,有认为与偏头痛有关。
2.偏头痛假说认为,AHC与偏瘫型偏头痛有相似之处(Verret和Steele,1971)。此后许多作者也同意AHC的发病机理与偏头痛相同。二者的影像学(SPECT)也相似:发作间期为正常;偏瘫发作时,对侧半球可见血流低灌注。AHC病人在偏瘫发作之前可有头痛,或有与偏头痛相似的先兆。还有一种显性遗传的偏头痛,其先兆本身就是偏瘫,且有与 AHC相似的神经缺陷,如小脑症状等。Hiroshi等(1985)和迟兆富等(1998)都报道AHC伴偏头痛的病例。Mikati等(2000)在44例AHC中,ll例(25%)有偏头痛家族史。不支持偏头痛假说的理由是:AHC多有进行性发育障碍和神经缺陷,而偏头痛则少见。
3.癫痫假说认为,AHC与癫痫的机制相同,是一种不典型的癫痫持续状态(kanazawa等,1991;Shirasaka等,1990),偏瘫本身就是癫痫发作,称为抑制性癫痫发作。脑电图和影像学也证明,偏瘫是癫痫发作本身,而不是发作后的Todd麻痹。临床上,AHC也常伴强直阵挛等癫痫发作。也有人提出,AHC、偏头痛、癫痫三者的症状有重叠。不支持AHC是癫痫的理由是:多数AHC病人未见癫痫样放电,无癫痫家族史,抗癫痫药物对AHC无效。
4.线粒体缺陷假说认为,AHC病人血中乳酸增高,乳酸/丙酮酸比值增高(Arnold等,1993;Kemp等,1995)。磁共振光谱分析可见骨骼肌线粒体功能异常,显示无机磷增加,酶活性异常。PET可见葡萄糖代谢异常,故认为脑血流灌注异常是由于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引起。不支持线粒体假说的理由是:AHC未见线粒体结构异常,临床未见MELAS综合征那样的病变或基底节钙化,也不能确定有乳酸、丙酮酸、血气的改变,肌肉未见破碎红纤维。
5.神经递质假说认为,AHC发作时脑脊液和尿中5-羟吲哚乙酸增高,即有5-羟色胺能的功能改变(Le Doux等,1995;Saito等,1998)。有些AHC病人用zonisamide使单胺递质的作用加强,则使症状好转。但此递质假说尚待进一步证明。
6.遗传与AHC的关系也受到重视。Nikati等(1992)报道一种常染色体显性AHC,一家系有5例,男患者有染色体平衡易位,即46XY,t(3;9)(p26;q34)。Joutel等(1993)报道量性遗传性偏瘫型偏头痛伴阵发性共济失调,基因位于染色体19。另有一种显性遗传性一过性瘫痪,称为"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塞性脑白质病",基因也位于染色体19的同一部位。这两种病可能是等位基因病,都有一过性偏瘫,其机制可能与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基因突变有关。Andermann等(1994)报道一种不典型AHC,称为"良性家族性夜间型交替性偏瘫",生后4~5个月开始屡发夜间交替性偏瘫,氟桂嗪有效。发育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父母双方均有偏头痛史,故认为该病是与偏头痛有关的一种遗传病。
7.诱发因素
兴奋、啼哭、生气、接触强光、洗澡、特殊饮食都可诱发偏瘫发作。
1.主要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为偏瘫出现年龄小于18个月,偏瘫可突然或逐渐发生,常左右两侧交替,或从一侧转移到对侧,也可始终局限于一侧,少数病人为双侧瘫痪。偏瘫以上肢较重,下肢次之,面部较轻。
2.其他症状
偏瘫的肢体可有颤动、舞蹈样动作、冰冷或发热、皮肤苍白或潮红、出汗等。同时可伴有双眼球震颤、双眼凝视。患儿偏瘫在清醒或活动时出现,睡眠特别是深睡以后消失。
1.头面部
病人有面瘫时,可见偏瘫侧鼻唇沟变浅,眼裂增宽,口角下垂。呼气时,偏瘫侧面颊鼓起;吸气时,瘫痪侧面颊下陷,此称为“船帆征”。患者常有头及眼向一侧偏斜。在中脑以上病变,则是注视病灶侧,头也略偏向病灶侧;中脑以下、桥脑部位的病变时,则是注视偏瘫肢体,头也略偏向偏瘫肢体侧。用手翻开双侧眼睑时,偏瘫侧阻力小或无阻力,口角偏向健侧,如用力压迫眶上切迹,引起疼痛反应,正常侧面肌收缩,使口角歪向健侧更明显。
2.肢体
正常人平卧时,双足与床面呈垂直位。有偏瘫者,偏瘫—侧的下肢呈外旋位。将两腿屈曲90度时,瘫痪肢体很快被动伸直,且往外倒。把上下肢放于不自然位置时,未瘫痪的肢体将逐渐移到自然位置。同时,还常有举手、拉被、摸胸、下肢伸屈等动作。而偏瘫侧肢体则无此反应。抬起双侧肢体,然后松手让其自然下落,可见瘫痪侧肢体下落较健侧快。如用同等力量刺激双下肢的对称部位,可见健侧肢体伸缩、回避,而瘫痪侧肢体无此反应。偏瘫侧肌张力也较健侧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昏迷程度较深时,偏瘫侧病理反射为阳性。
3.检查项目
脑电图、CT、肌电图。
一、推拿治疗
1.适应症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
2.辨证施治包括三部分
(1)辨证分型
本证以单侧上下肢瘫痪无力,口眼歪斜,舌强语蹇等为主症。初期患者肢体软弱无力,知觉迟钝或稍有强硬,活动功能受限,以后逐渐出现强直挛急,患者姿势常常发生在改变和畸形等。
(2)治则
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3)基本治法
背及下肢部操作,手法:滚、按、揉、搓、擦等法;穴位及部位: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风市、伏兔。
二、微创分离型脑起搏器植入术
人体生理功能的实现由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两个系统共同完成,它们不断发出有规律的电信号,一个管运动,一个管协调,锥体系电信号过强出现慢波,临床上就会出现锥体外系电信号过强出现慢波,临床就会发生偏瘫、共济失调等表现。这一见解得到临床验证,证明是正确的。磁场能够通用抑制电流使慢波变为快波,所有能够有效治疗偏瘫、共济失调等锥体外系疾病。
三、针刺治疗偏瘫
针刺疗法对偏瘫治疗有较好疗效,不但在脑血管病的恢复期可以普遍应用,对部分病例还可早期治疗。
可能有以下相关并发症:智力障碍,说话及行走较其他小儿晚;行为异常;活动过多;不知危险;认识机能障碍。
海绵状血管瘤被切除了,所以健康的脑组织有膨胀,有点像海绵一样张开。这是正常的,...
脑干出血有多恐怖? 你可能还不知道, 5ml可能就会致命! 得了中脑海绵状血管瘤、曾经...
【丘脑胶质瘤手术全切治疗案例】简要病史:一个59岁罗马尼亚女士,大约四个月前开始...
6岁女孩胶质瘤抗击之路 这是怎么回事? 我该怎么办? 我当初要是早知道就好了。 对许...
左侧额部脑膜瘤在功能区吗? 左额部脑膜瘤一般在功能区。 左额区脑膜瘤是指位于左额...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详细说说丘脑肿瘤手术偏瘫失语的风险有多大?下丘脑瘤切除手术风...
下丘脑海绵状血管瘤偏瘫和症状?下丘脑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少见而危险的颅内血管畸形,位于脑干这一关键区域。该疾病的...
下丘脑海绵状血管瘤引起的偏瘫可以通过适当的治疗和康复来好转,但是否完全治愈取决...
脑海绵状血管瘤会脑出血吗 脑海绵状血管瘤很可能会脑出血,是血管瘤比较大,出血的...
中脑海绵状血管瘤案例:3次出血致患者偏瘫、昏迷,经INC教授手术后绝处重生 从一名普...
胶质瘤手术偏瘫几率大么?胶质瘤手术后出现偏瘫的几率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其中包括...
骨岩斜坡脑膜瘤是一种生长在颅内骨岩斜坡区域的脑膜肿瘤,这种肿瘤通常为良性,但由...
胶质瘤是较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约占30%。通常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或前体细胞,以复...
脑膜瘤手术后偏瘫居家康复?脑膜瘤手术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需要进行居家康复...
右丘脑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和手术后偏瘫?右丘脑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发生在脑组织中的血...
脑膜瘤放疗后偏瘫怎么办?脑膜瘤放疗后出现偏瘫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由于放疗...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后期恢复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尽管...
功能区胶质瘤手术预后 目前胶质瘤的治疗效果一般。 胶质瘤本身是一种恶性肿瘤,通常...
脑干胶质瘤术后偏瘫 脑干胶质瘤术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导致的偏瘫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以确保患者...
海绵状脑血管瘤手术偏瘫是指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的肢体功能障碍,表现为肢体无力或运动...
下丘脑海绵状血管瘤引起的偏瘫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偏瘫是一种肌肉功...
下丘脑海绵状血管瘤偏瘫?对身体影响?下丘脑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位于下丘脑的良性肿...
链接/Links: 北京天坛医院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 脑胶质瘤 | 脑海绵状血管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