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中较为少见,1973年Hart首次报道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它是较为罕见的高度恶性的神经系统肿瘤,为神经嵴衍生的较原始的肿瘤,主要由原始神经上皮产生,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侵袭性生长,广泛脑脊液播散,预后极差,部分仍需通过病理诊断才能确诊。
组织形态学属于恶性小圆细胞肿瘤,中枢性和外周性,外周性较常见,文章报道较多,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相对较少见,而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为罕见,仅占整脑肿瘤的0.1%左右,且多见于儿童小时,成人非常罕见。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todermal tumour,PNET)由Hart等于1973年首次报道?,它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高度恶性的神经系统肿瘤,为神经嵴衍生的较原始的肿瘤,主要由原始神经上皮产生,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侵袭性生长,广泛脑脊液播散,预后极差,大部分仍需通过病理诊断才能确诊。组织形态学属于恶性小圆细胞肿瘤,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外周性较常见,文章报道较多,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相对较少见,而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更为罕见,仅占整个脑肿瘤的0.1%左右,且多见于儿童,成人非常罕见。现将2000年1月~2005年6月经我院MRI检查后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PNET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
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症状:头痛、呕吐、颅内高压症状,伴有肢体无力及抽搐,伴有步态不稳表现,单纯头痛。
有从副神经节发生的良、恶性嗜铬细胞瘤,能分泌肾上腺素,临床上呈波动较大的高血压。肿瘤好发于青、中年,儿童多见于节细胞神经瘤和节神经母细胞瘤。多发的神经纤维瘤,除纵隔外,可见于其他神经,同时伴有多发皮肤结节、紫斑及骨改变,称为神经纤维瘤病。
8例肿块均位于幕上,其中颞叶3例,枕叶、顶叶、额叶、额顶叶及颞顶叶各1例。本组病例肿块均较大,均位于脑实质内,占位效应明显,较大者为6.0cm×5.2cm×6.2cm,较小者为4.5cm×3.8cm×3.8cm;位置表浅,邻近脑膜,但周围脑膜无明显增厚;肿块形态:类圆形6例,不规则形2例;肿块边缘清楚;均匀实性肿块6例,肿块内可见囊性改变2例;肿块周围可见轻度水肿,其中2例肿块周围无水肿;肿块信号相对均匀,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其中2例肿块内可见脑脊液样T1、T2信号影;肿块呈均匀强化6例,环状强化2例,肿块周围脑膜无明显增厚增强。
节细胞神经瘤是起源于交感神经节罕见的良性肿瘤,由分化好的神经节细胞、神经鞘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因其罕见,常误诊为其他肿瘤。CT对节细胞神经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节细胞神经瘤常起源于腹膜后、后纵隔、腰椎及骶椎旁。胚胎第7周时,神经脊细胞进入胎儿肾上腺的皮质,分化成髓质的嗜铬细胞,极少数分化成交感神经节细胞,因而肾上腺也是其好发部位。可发生于4~70岁,常见于小儿和年轻人,男女发病率无差异。节细胞神经瘤生长缓慢,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即使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也不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而引起高血压,常因体检或因其他疾病作检查时被偶然发现,此时肿瘤已相当大。
神经源性肿瘤为较常见的原发性后纵隔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后纵隔脊柱旁沟处,少数肿瘤可部分发生在椎间孔内,使肿瘤呈哑铃状生长。病理上良性占多数,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节细胞神经瘤,恶性的有恶性神经鞘瘤(神经性肉瘤)、节神经母细胞瘤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较少见的有从副神经节发生的良、恶性嗜铬细胞瘤,能分泌肾上腺素,临床上呈波动较大的高血压。肿瘤好发于青、中年,儿童多见于节细胞神经瘤和节神经母细胞瘤。多发的神经纤维瘤,除纵隔外,可见于其他神经,同时伴有多发皮肤结节、紫斑及骨改变,称为神经纤维瘤病。
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中较为少见,1973年Hart首次报道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它是较为罕见的高度恶性的神经系统肿瘤,为神经嵴衍生的较原始的肿瘤,主要由原始神经上皮产生,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侵袭性生长,广泛脑脊液播散,预后极差,部分仍需通过病理诊断才能确诊。
组织形态学属于恶性小圆细胞肿瘤,中枢性和外周性,外周性较常见,文章报道较多,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相对较少见,而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为罕见,仅占整脑肿瘤的0.1%左右,且多见于儿童小时,成人非常罕见。
儿童髓母细胞瘤 或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饮食干预评价 (Evaluation of Dietetic Interve...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诊断,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根据肿瘤的生长位置,大体被分为中枢性...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是儿童期恶性肿瘤,难以治疗。原发性脊柱内PNET很少见。这...
链接/Links: 北京天坛医院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 脑胶质瘤 | 脑海绵状血管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