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神经外科-国内中文
胶质瘤
联系INC
寻求咨询意见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为您呈现

神经外科前沿资讯

INC > 神外资讯 > 脑肿瘤

乳头型颅咽管瘤好切除吗?

栏目:脑肿瘤|发布时间:2025-02-20 19:15:26|阅读: |乳头型颅咽管瘤好切除吗
乳头型颅咽管瘤的切除具有一定的难度,受到肿瘤自身特性、手术技术与设备、外科医生的经验与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具备先进的手术技术、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团队以及...

  乳头型颅咽管瘤的切除具有一定的难度,受到肿瘤自身特性、手术技术与设备、外科医生的经验与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具备先进的手术技术、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团队以及良好的多学科协作的情况下,乳头型颅咽管瘤的切除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乳头型颅咽管瘤好切除吗?

  一、肿瘤自身特性

  (一)组织学特点

  细胞结构与边界

  乳头型颅咽管瘤在组织学上具有独特的细胞结构。其细胞呈乳头状排列,这种结构相对较为有序。与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相比,乳头型颅咽管瘤的肿瘤细胞边界相对较清晰。在手术切除过程中,清晰的细胞边界理论上有助于外科医生识别肿瘤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的界限,从而更精确地进行切除操作。例如,在显微镜下,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可以沿着相对明确的边界将肿瘤组织逐步分离,减少对周围正常脑组织、视神经、下丘脑等重要结构的损伤。

  然而,这种乳头状结构也并非完全规则。在实际手术中,仍可能存在局部细胞排列紊乱或边界模糊的区域,尤其是在肿瘤与周围组织长期相互作用的部位。这些部位可能会增加手术切除的难度,因为外科医生难以准确判断肿瘤的范围,容易误切周围正常组织或残留肿瘤组织。

  钙化情况

  乳头型颅咽管瘤的钙化相对较少见。相比于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常见的钙化现象,这一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手术切除。钙化灶会增加肿瘤的硬度,使手术器械难以操作,并且钙化灶周围的组织往往粘连紧密。没有或较少钙化的乳头型颅咽管瘤在切除时,手术器械更容易进入肿瘤组织,减少因钙化带来的操作阻碍。例如,在使用超声吸引器(CUSA)切除肿瘤时,没有钙化的乳头型颅咽管瘤能够更顺利地被吸除,提高手术效率。

  (二)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与视神经、视交叉的关系

  如果乳头型颅咽管瘤位于视神经或视交叉附近,手术切除的难度会显著增加。尽管乳头型颅咽管瘤细胞边界相对清晰,但视神经和视交叉是非常脆弱的结构。肿瘤的压迫可能导致视神经、视交叉变形,并且在长期压迫下,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粘连。在手术中,要在保护视神经和视交叉功能的前提下完全切除肿瘤是颇具挑战性的。例如,即使是轻微的牵拉或热损伤都可能导致患者术后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外科医生需要在显微镜下非常精细地操作,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技术,如在肿瘤与视神经之间进行水分离等方法,以减少粘连对手术的影响。

  与下丘脑的关系

  下丘脑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和自主神经调节中枢。乳头型颅咽管瘤与下丘脑的关系对手术切除难度影响极大。当肿瘤位于下丘脑附近时,由于下丘脑功能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手术中须避免对其造成损伤。即使肿瘤细胞边界清晰,但下丘脑与肿瘤之间可能存在血管、神经纤维等复杂的联系。例如,下丘脑的血供非常丰富,肿瘤可能与下丘脑的供血血管相互缠绕,在切除肿瘤时,一旦损伤这些血管,可能导致下丘脑缺血,引发严重的内分泌紊乱、体温调节异常等并发症。此外,下丘脑的神经核团与肿瘤的关系也需要精确判断,以防止误损伤。

  二、手术技术与设备

  (一)手术入路

  传统开颅手术入路

  对于乳头型颅咽管瘤,传统的开颅手术入路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经额下入路在处理某些位置较深的乳头型颅咽管瘤时,需要较大幅度地牵拉额叶脑组织,这可能会导致额叶脑组织的挫伤,进而引起术后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认知功能下降、人格改变等。而且,这种入路对深部肿瘤的暴露可能不够充分,使得手术视野受限,增加了完全切除肿瘤的难度。

  经翼点入路虽然可以较好地暴露鞍区结构,但对于向鞍上、鞍旁等多方向生长的乳头型颅咽管瘤,仍然可能存在视野盲区。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显微镜的角度和深度,增加了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同时,开颅手术本身的创伤较大,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较长,这也对手术的整体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神经内镜手术入路

  神经内镜手术入路为乳头型颅咽管瘤的切除提供了新的选择。内镜可以通过自然腔道或微小骨窗进入颅内,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的优点。对于乳头型颅咽管瘤,内镜可以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尤其是对于一些位于鞍上、鞍内、鞍旁等复杂位置的肿瘤,可以更好地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例如,通过内镜可以清晰地看到肿瘤与视神经、下丘脑等结构的粘连情况,从而更准确地进行分离和切除操作。

  然而,神经内镜手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内镜手术操作空间相对狭小,需要外科医生具备更高超的操作技巧。而且,内镜下的图像是二维的,与传统显微镜下的三维视觉有一定差异,外科医生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适应。在处理较大的乳头型颅咽管瘤时,内镜下的操作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如肿瘤的取出可能会比较困难。

  (二)辅助设备与技术

  术中导航系统

  术中导航系统对于乳头型颅咽管瘤的切除有很大帮助。它可以在术前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如磁共振成像、CT等)对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精确的定位。在手术过程中,导航系统可以实时显示手术器械的位置,使外科医生能够更准确地找到肿瘤,尤其是对于一些深部或位置不明显的乳头型颅咽管瘤。例如,当肿瘤位于下丘脑附近且与周围组织的界限难以辨别时,导航系统可以帮助外科医生确定肿瘤的边界,减少误切周围正常组织的风险。

  但是,术中导航系统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其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头部在手术中的轻微移动、影像学资料与实际解剖结构的差异等。因此,外科医生不能完全依赖导航系统,还需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对解剖结构的熟悉程度进行手术操作。

  超声吸引器(CUSA)和激光技术

  超声吸引器(CUSA)在乳头型颅咽管瘤切除中是一种常用的辅助设备。它可以通过超声振动将肿瘤组织粉碎并吸除,具有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的优点。对于乳头型颅咽管瘤这种质地相对较软的肿瘤,CUSA可以高效地切除肿瘤组织,同时保留周围的血管和神经结构。例如,在肿瘤与视神经、下丘脑等重要结构粘连较紧的部位,CUSA可以精细地去除肿瘤组织,减少对这些结构的牵拉和损伤。

  激光技术也可用于乳头型颅咽管瘤的手术。激光可以精确地切割肿瘤组织,并且具有止血的功能。在处理肿瘤边缘或小的残留肿瘤时,激光技术可以发挥其精确性的优势。然而,激光技术也需要严格掌握能量和作用范围,否则可能会对周围组织造成热损伤。

  三、外科医生的经验与团队协作

  (一)外科医生的经验

  对肿瘤特性的熟悉程度

  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对乳头型颅咽管瘤的特性非常熟悉,包括其组织学结构、生长方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常见关系等。他们能够根据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准确地预判手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肿瘤与视神经粘连可能的部位、下丘脑可能受到的影响等。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根据肿瘤的实际情况迅速调整手术策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反,缺乏经验的医生可能对乳头型颅咽管瘤的这些特性认识不足,在手术中容易出现误判。例如,可能错误地估计肿瘤的边界,导致肿瘤残留或过度切除周围正常组织。

  手术操作技巧

  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是切除乳头型颅咽管瘤的关键。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在处理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时,能够采用恰当的分离技术,如锐性分离和钝性分离相结合,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他们在使用手术器械(如显微剪、显微镊等)时更加精准,能够在狭小的手术空间内进行复杂的操作。例如,在切除位于视神经下方的乳头型颅咽管瘤时,能够巧妙地避开视神经,同时彻底切除肿瘤组织。

  对于新手医生来说,操作不够熟练可能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的手术风险。例如,长时间的手术操作可能会导致脑组织暴露时间过长,增加术后感染、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团队协作

  多学科协作

  乳头型颅咽管瘤的切除需要多学科的协作。神经外科医生负责肿瘤的切除,而内分泌科医生在术前和术后对患者的内分泌功能进行评估和调整,眼科医生对患者的视力、视野进行检查和监测。例如,在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下,可以在术前对患者的激素水平进行调整,使其处于良好的手术状态;术后内分泌科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激素紊乱,如尿崩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眼科医生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手术对视神经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果多学科团队协作不佳,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例如,内分泌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患者术后恢复缓慢,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手术室团队协作

  在手术室中,麻醉医生、护士与神经外科医生之间的协作也非常重要。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手术的进程和患者的情况调整麻醉深度,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护士需要准确地传递手术器械,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例如,在使用神经内镜手术时,护士需要熟悉内镜设备的操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为手术提供保障。良好的手术室团队协作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风险。

  在选择切除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进行综合考虑。手术后,还需要做好术后监测与护理、定期随访与复查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相关案例阅读:

  颅咽管瘤手术未全切会如何?反复复发、反复手术及放疗,何时了?

  早在2005年,小杰因癫痫发作就医而后被确诊为“颅咽管瘤”,这一年小杰进行了一开始国内手术,但术后右眼失明了,只能对光做出反应,看不到其他任何东西。但一年半后又复发了,后二次手术但两年后又发作,这一次进行了伽马刀治疗,其后每半年进行一次MRI检查,直到2017年。由于之前的治疗,小杰的身高发育受到影响,10岁时才有1.2米高,后医生决定使用生长激素帮助成长。可怕的是,病魔再一次袭来,肿瘤再一次明显增大,遂进行三次手术,但不久后在2019年复查MRI时,颅咽管瘤还是又局部复发了。

  颅咽管瘤应该可以治愈,但是目前疗效甚差,这是一种令神经外科医生感到沮丧的神经系统良性肿瘤。颅咽管瘤占颅内肿瘤的6%~9%,占儿童鞍区肿瘤的54%,人群年发生率为1.3/100万。颅咽管瘤不但不是少见疾病,而且是一种儿童较为常见的颅内肿瘤。其来源于胚胎残存组织,组织学呈良性表现。由于肿瘤位置深在,手术治疗具挑战性,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内照射治疗、化疗等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被不少国家、地区的医院作为治疗颅咽管瘤的常规方法,然而仍避免不了颅咽管瘤的高复发率、生存质量的低下及无瘤长期生存率低,使颅咽管瘤成为被冠以恶性结果的良性肿瘤。

  小杰的脑瘤复发噩梦如何终结?颅咽管瘤到底能不能全切?小杰还能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吗?带着种种疑问,小杰的父母决定远程咨询国际上的颅底肿瘤手术教授——INC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的德国专家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这位被人尊称为“巴教授”的专家表示采用术中核磁共振成像,肿瘤可以达到接近全切的全切,手术的目的是去除该区域全部可见的肿瘤部分,术中可能出现血管损伤风险,但这可控制在2-3%范围内。术后可辅助质子治疗控制复发,精确的内分泌管理也是必要的。手术怕了的小杰父母,如此振奋人心的回复让一家人下定了决心找巴教授主刀手术……点击此处即可查看案例全文

  本文"乳头型颅咽管瘤好切除吗?"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针对任何具体患者的医疗建议。若怀疑或确诊为“颅咽管瘤”,请立即咨询值得信赖的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与肿瘤斗争的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深刻理解到,这不仅是一场医学挑战,更是一场涉及希望、毅力和团结的战斗。通过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接受科学的康复指导,并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终将能够为肿瘤患者带来充满希望的新生之光。

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做为诊断依据,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诊断。请以医生诊断为准,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 文章标题:乳头型颅咽管瘤好切除吗?
  • 更新时间:2025-02-20 19:12:04

真实案例

[案例] 怀胎七月罹患多发性胶质母细胞瘤,辗转国内外名院,终得德国教授顺利手术切除

怀胎七月罹患多发性胶质母细胞瘤,辗转国内外名院,终得德国教授顺

2024-10-27 22:19:55
[案例] 聚焦脑膜瘤:巨大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患者手术切除记录

聚焦脑膜瘤:巨大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患者手术切除记录

2024-12-24 09:46:4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