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是鞍区的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WHO(2016)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其定义为Ⅰ级,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目前的组织起源还不清楚,其组织学形态虽有特点,但易与包括垂体细胞瘤在内的多种肿瘤混淆。虽然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目前被定义为WHOⅠ级肿瘤,属于良性,但越来越多病例显示其容易复发,甚至有恶性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的报道。,国际卫生组织2007年将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单独列出作为一种新的鞍区肿瘤,属于国际卫生组织Ⅰ级,有文献报道该肿瘤容易复发,甚至恶变。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男女好发比例无明显差异。
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临床表现有哪些?
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年龄段为50~60岁。肿瘤位于蝶鞍内或鞍上。临床上与蝶鞍部位无激素产生的病变无法区别。患者可表现为垂体功能低下及视野缺损,而头痛、恶心及呕吐少见。
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影像学特点有哪些?
影像学上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同样缺乏特异性。CT可见部分肿瘤存在钙化灶。MRI显示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多呈T1等信号或低信号,呈均质强化。Borges等发现,T2加权呈多灶性低信号有助于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的诊断。研究发现在T1和T2加权均见毫米大小的低信号区和线型无信号区,认为是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区别垂体部位其他肿瘤的重要特点。临床上多通过经蝶骨手术切除肿瘤,一小部分通过开颅手术切除。
影响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预后的因素有哪些?
有研究报告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的5个病例在3年的随访终都保持良好的临床经过,中等大小的肿瘤体积以及缺乏对临近组织的侵袭有利于将其完全切除。不完全切除的病例在多年以后,可能变得更具有侵袭性,在认识这些特征对预后的重要性之前,有必要进一步随访。
为了避免复发,腺垂体梭形细胞瘤治疗需要尽力切除肿瘤,如果肿瘤侵袭其他脑组织导致手术难度大,可以寻求有经验的医生主刀对肿瘤进行切除,避免切除不干净导致的肿瘤复发。对于建议保守治疗的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需要做好随访观察,定期核磁检查以观察肿瘤发展状态。
INC是一个专注于神经外科领域的专家学术交流的医生集团。INC旗下各学术团队的教授均为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及各国际神经外科学术组织的成员、国际神经外科各大杂志主编,以及神经外科教科书中以其本人名字命名手术方式和解剖结构的教科书级神经外科巨擘。他们在各自领域对国际神经外科做出过较大贡献,其手术经验和技术能力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INC一直致力于中外神经外科技术的交流、合作、促进和提高,同时针对高要求人群及特别疑难手术病例,提供国际远程咨询与高品质手术技术。国内鞍区肿瘤患者或是其他复杂疑难位置脑瘤患者,国内就医出现困难的,想要追求更好的手术切除肿瘤效果,争取更好生存期,可以联系INC咨询国际神经外科教授的咨询意见,更有机会争取国外手术就医机会
- 文章标题: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是什么病?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影像学特点有哪些?
- 更新时间:2022-05-12 1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