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首发症状,约75%病人首先出现该症状。震颤是由于肢体的协同肌与拈抗肌连续发生连续的节律性的收缩与松弛所致。帕金森病典型的震颤为静止性震颤,即病人在安静状态或全身肌肉放松时出现,甚至表现更明显。震颤频率为4~6Hz,震颤常较先出现于一侧上肢远端,典型的表现是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九样”震颤,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渐波及整个肢体,甚至影响到躯干,并从一侧上肢扩展至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下颌、口唇,舌头及头部一般较后受累。上、下肢均受累时;上肢震颤幅度大于下肢。只有极少数病人震颤仅出现于下肢。
1.神经退行性改变
较常见于帕金森病或帕金森综合征(因中毒、脑血管病、脑炎、外伤等所致)。
2.遗传性疾病
如特发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等。
3.精神因素
精神分裂症、重度焦虑症、精神过度紧张等。
1.典型表现
在放松休息时,肢体出现不由自主的颤抖。上肢较常见,其中又以手指和手腕多见,手指颤动时可出现搓丸样动作。情绪紧张时震颤可加剧,肢体主动运动时颤动可减轻。
2.伴随症状
(1)伴肌肉僵直、步态和姿势异常、运动迟缓、平衡功能和协调性异常时,可能提示帕金森病。
(2)伴全身倦怠、嗜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膨胀、黄疸等肝脏症状及角膜色素环时,可能提示肝豆状核变性。
(3)伴明显的妄想、幻觉、思维混乱、举止异常时,可能提示精神分裂症。
一、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初步推测机体可能存在的相关病变,之后再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室、影像学、肌电图、心理测试等辅助检查,进一步详细了解病变的具体情况,对静止性震颤病因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二、体格检查
首先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身体震颤的特点、眼球有无角膜色素环等表现,之后进行全身检查了解有无感觉异常、肌力或肌张力异常、肢体活动障碍等体征表现,必要时医生还会对视觉、听觉、身体协调性等进行检查,以评估患者整体情况,了解机体目前状态。
三、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清学检查、肝肾功能检查、激素水平测定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表现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检查,对静止性震颤病因的诊断和鉴别有一定意义,如血清铜兰蛋白含量测定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有特异价值。
四、影像学检查
1.颅脑CT、颅脑MRI
对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有重要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2.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影响)和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如显示多巴胺代谢异常,有助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同时有鉴别诊断意义。
3.肝脏B超
对肝豆状核变性具有特征性诊断价值。
4.骨关节X线片
骨关节X线改变是肝豆状核变性潜在的诊断指标。
五、其他检查
1.肌电图
可了解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状态,对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心理测试
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对精神因素引发静止性震颤的鉴别和诊断有意义。
3.裂隙灯检查
肉眼或裂隙灯证实有角膜色素环,是肝豆状核变性的特征性表现。
首先要明确诊断,找到病因,然后针对性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存在的具体疾病,制定合理的个体化诊疗方案。通常去除致病因素或原发病的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后,静止性震颤症状也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1.肝豆状核变性
低铜高蛋白饮食。避免食用含铜量高的食物如甲壳类、坚果类、豆类、巧克力、猕猴桃、库尔勒香梨、动物肝脏、血液等食物。禁用龟板、鳖甲、珍珠、牡蛎、僵蚕、地龙等高铜中药。使用药剂驱铜。应用多种维生素,能量合剂等保肝治疗。
2.帕金森病
内科保守治疗可用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能药物,巴胺激动剂,左旋多巴,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促多巴胺释放药物。震颤的治疗主要是抗胆碱能药物。对强直和运动迟缓,可使用多巴胺激动剂或左旋多巴治疗,中重度患者可联合使用。年轻患者通常先选择多巴胺激动剂,而年老患者则首选左旋多巴,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联合应用可以减少左旋多巴的全身性副反应。外科手术治疗。立体定向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或立体定向脑内神经核团毁损术。
3.特发性震颤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普萘洛尔;也可服用阿尔马尔(或称阿罗洛尔),该药效果显著,注意其降压作用;地西泮或氯硝西泮亦有一定作用。症状严重,以一侧为主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行丘脑毁损术、丘脑深部电刺激等方法,亦可注射肉毒毒素A治疗。
1.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普萘洛尔、阿尔马尔、地西泮、氯硝西泮
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震颤、精神分裂症、焦虑症。
(1)低铜高蛋白饮食。避免食用含铜量高的食物如甲壳类、坚果类、豆类、巧克力、猕猴桃、库尔勒香梨、动物肝脏、血液等。禁用龟板、鳖甲、珍珠、牡蛎、僵蚕、地龙等高铜。
(2)使用药剂驱铜
(3)对症:保肝,服用多种维生素,能量合剂等。
链接/Links: 北京天坛医院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 脑胶质瘤 | 脑海绵状血管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