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综合征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较严重副反应,临床上较少见。药物以抗精神病药较为常见,其他还有锂盐、卡马西平、抗抑郁剂等。抗精神病药物中几乎所有的药物均可引起NMS,尤其是高效价低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其中以氟哌啶醇居多。但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也有相关报道。
病理机制迄今尚不十分明确。主要观点有:骼肌障碍假说、多巴胺功能不足假说、多巴胺P5 - 羟色胺(DAP5 - IIT) 平衡失调假说、GABA假说 、横纹肌溶解。
1.主要有高热、肌张力增高、缄默、意识障碍和多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心慌、出汗(大汗淋漓)、血压不稳。
2.高热及肌肉强直往往同时发生或紧随,约40%患者体温高达40℃。
1.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可以供参考:白细胞增高、肌酸激酶增高(常为正常值的 4 倍以上)、肌红蛋白增高、代谢性酸中毒、缺氧、血清铁浓度降低、儿茶酚胺水平增高。
2.脑脊液分析和神经影像学结果一般都是正常的。
3.脑电图检查显示与代谢性脑病相一致的弥漫性慢波。
(1)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是急性恶性综合征,尤其是伴有轻度紧张症状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2)DA 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和金刚烷等 DA 受体激动剂可逆转恶性综合征患者的帕金森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时间,减少病死率。
(3)肌肉松弛剂:当患者具有极度高热,肌强直和高代谢状态时,可使用硝苯呋海因,可快速逆转高热和肌强直,还可以与苯二氮卓类药物或 DA 受体激动剂合用,但不建议与钙通道阻滞联用,可能会导致心血管衰竭。在使用时不建议过早停药,因其可导致症状反复,主要不良反应为呼吸功能及肝功能损害。需要注意的是,禁用于 COPD、重症肌无力及肌病患者。
(1)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停用抗精神病药物是较基本的措施。
(2)总体的原则是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积极排解;支持治疗、预防水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降温、肌松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链接/Links: 北京天坛医院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 脑胶质瘤 | 脑海绵状血管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