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或半侧颜面痉挛,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节律性抽搐、痉挛或强直性发作。神经系统检查除轻度面瘫外,无其他异常。
面肌痉挛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通常情况下,仅限于一侧面部,因而又称半面痉挛,偶可见于两侧。开始多起于眼轮匝肌,逐渐向面颊乃至整个半侧面部发展,逆向发展的较少见。可因疲劳、紧张而加剧,尤以讲话、微笑时明显,严重时可呈痉挛状态。多在中年起病,较小的年龄报道为两岁。以往认为女性好发,近几年统计表明,发病与性别无关。HFS发展到较后,少数病例可出现轻度的面瘫。
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病人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病程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地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较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 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但额肌较少累及。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初起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延长可达数分钟或更长,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抽搐逐渐频繁加重。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发作。一次抽搐短则数秒,长至十余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病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工作或学习,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入眠后多数抽搐停止。双侧面肌痉挛者甚少见。若有,往往是两侧先后起病,多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一侧再发作,而且抽搐一侧轻另一侧较重,双侧同时发病、同时抽搐者未见报道。少数病人于抽搐时伴有面部轻度疼痛,个别病例可伴有同侧头痛、耳鸣。按Cohen等制定的痉挛强度分级。0级:无痉挛;1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或面肌轻度颤动;2级:眼睑、面肌自发轻微颤动,无功能障碍;3级: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4级: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如病人因不能持续睁眼而无法看书,独自行走困难。神经系统检查除面部肌肉阵发性的抽搐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少数病人于病程晚期可伴有患侧面肌轻度瘫痪。
应常规进行脑电图,肌电图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乳突,颅骨X线摄片,头颅CT及MRI检查,以排除乳突及颅骨疾患。
面肌痉挛的治疗首先选用药物治疗,但是由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目前微血管减压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面神经分支的肉毒素注射治疗也较常用。
1.一般治疗
(1)药物治疗: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巴氯芬及各种镇静安定类药物,如苯巴比妥等,对少数病人可减轻症状。与三叉神经痛不同,这些药物对面肌痉挛的疗效不佳。
(2)理疗或针灸:应用钙离子透入疗法或平流电刺激,可减轻症状,不能根治。
(3)微血管减压术:适应证:①药物、针灸、理疗等治疗无效者;②CT和(或)MRI不能除外继发性面肌痉挛;③排除Bell面肌麻痹或面神经外伤后的面肌痉挛。
2.手术方法 麻醉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1)体位: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2)切口与骨窗:基本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但骨窗略偏下和偏大。除显露乙状窦始段外,还应更接近颅后窝底。
(3)面神经显露:经腰穿放脑脊液或20%甘露醇脱水后,剪开硬脑膜。应从小脑外下侧入路暴露面神经根部,不应采用小脑外上侧入路(即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入路)。用后者仅暴露面听神经小脑脑桥角段,而且易牵拉损伤听神经。用脑压板把小脑外下部轻轻抬起,把双极电凝镊电凝后切断1~2支桥静脉。打开小脑延髓池侧角,吸去脑脊液,探查小脑脑桥角有无异常。然后辨认副神经、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进一步抬起小脑,将小脑与后组脑神经之间的蛛网膜束带用双极电凝镊电凝后切断。显露第四脑室侧隐窝脉络丛,抬起小脑绒球,即见脑干和面听神经。安放自动牵开器。
(4)面神经减压:通常面神经位前内侧,听神经位后外侧,前者灰色,后者为淡黄色。几乎所有动脉压迫发生在面神经出脑干5mm之内,大多为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或其分支,少数为静脉。多为单根血管压迫,少数为多根血管压迫。由于侧卧可使脑和血管的关系发生变化,因此距面神经根1~2mm的血管均视为对神经有压迫。典型面肌痉挛者常为面神经的前下面受压,非典型者则为后或上面受压。用微型剥离子把血管与神经分开,并用吸收性明胶海绵(明胶海绵片)嵌于血管和神经之间,用涤纶片将面神经出脑段包绕。如静脉压迫难以分离,可用双极电凝镊电凝后切断。应小心不要损伤进入脑干的血管穿通支。妥善止血,严密缝合硬脑膜,分层缝合肌层、皮下组织和皮肤。
(5)术后处理: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面肌痉挛的消失是逐步的。如术后30天面肌痉挛仍同术前,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探查。
3.肉毒素注射法 痉挛的肌肉中注射肉毒素正逐渐地被广泛应用。治疗的机制是运用肉毒素阻断神经肌肉的传递,降低面肌痉挛的程度,不影响正常的神经传导。
(1)注射方法:面神经在通过腮腺后分成末梢分支,呈扇形分布于面部表情肌肉。注射时用皮下注射针头在这些部位或其邻近刺入皮下组织。注射的范围可根据面肌痉挛的部位选择。
(2)疗效:目前报道的随访时间较短,早期完全缓解达80%~100%,但一般12~16周,肉毒素代谢后症状复发,需重复注射。某些病人经注射后会产生肉毒素抗体,会影响重复注射肉毒素的疗效。常见的并发症有:面瘫、眼球干涩、复视、吞咽困难等,这些并发症的每次注射的发生概率较低,但累积注射3年后,发生率达60%~75%。
4.乙醇注射法 用不同浓度直至无水乙醇注射于面神经干可暂时中断面神经的传导功能,使面肌抽搐解除。注射后面神经功能传导障碍,面肌立即出现瘫痪或不全瘫痪,此种面肌麻痹在数月内可以恢复。疗效维持时间较短,大部分病人于6个月左右复发,需再次注射治疗。该方法目前已较少采用。
5.其他手术方法 如面神经主干或分支切断术,可破坏面神经的传导功能,以瘫痪代替抽搐,目前基本不用。
面肌痉挛为缓慢进展,逐渐加重,一般不会自愈,如不给予治疗,部分病人于病程晚期出现患侧面肌麻痹而抽搐停止。对面肌痉挛病人施行微血管减压术可有部分出现听力下降、面瘫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为了预防微血管减压手术的并发症,首先在手术体位上注意,避免采用坐位或半坐位,以防大量空气进入静脉,造成多脏器空气栓塞。手术医生要加强基础手术技巧训练,打开乳突气房要及时封闭,熟练使用吸引器并调整压力,仔细辨认面神经出脑干区的血管压迫形式,避免盲目地电凝、分离或切断血管。手术时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听神经直接电位和面神经肌电图等监测,将会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面肌抽搐病程长,反复发作易影响日常生活,因而病人易产生焦虑紧张、自卑等心理。要鼓励病人保持乐观的态度,消除紧张不良情绪树立治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情绪,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诱发。
4.积极寻找病因,确定手术或药物治疗方案。
链接/Links: 北京天坛医院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 脑胶质瘤 | 脑海绵状血管瘤 |